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芬太尼和口服非甾体类药物(NSAIDs)美洛昔康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A组术后关节腔内注入芬太尼,并在术后给予美洛昔康口服;B组术后关节腔内注入芬太尼;C组术后给予美洛昔康口服。分别在术后2、8、24、48、72h,以VAS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结果:2hA组较B组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h后A组评分较B组更低(P〈0.05),A组和B组较C组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芬太尼与美洛昔康联合使用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镜术后疼痛,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芬太尼较美洛昔康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分区的概念及其对半月板缝合手术操作的指导意义。方法根据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临床实践,针对术中操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半月板损伤部位的分区:Ⅰ区,前角区;Ⅱ区,前侧方区;Ⅲ区,后侧方区;Ⅳ区,后角区。按照分区方法,Ⅰ区15例,Ⅱ区106例,Ⅲ区36例,Ⅳ区49例。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206例随访25~76个月,平均38个月,膝关节无症状率92.7%(191/206),有临床症状患者的分布:Ⅲ区10例,Ⅱ区1例,Ⅰ区2例,Ⅳ区2例。术前Lysholm评分(52±11)分,显著低于术后(92±8)分(t=-45.153,P=0.000)。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各区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0.289,P=0.000);组间两两比较的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各区间疗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各区缝合具有不同的中期临床疗效,关节镜下半月板分区对指导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操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清理、髌外侧减压术配合康复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行关节镜下清理、髌外侧减压术,术后均给予规范的康复训练.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肌力测试和表面肌电测试,评定疗效.结果 伸肌测试参数比较,术后第3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6个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肌测试参数比较,术后第3或第6个月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值明显高于术前,术后第6个月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值明显高于术后第3个月(P<0.05).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清理、髌外侧减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经历了代偿期和恢复期,配合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全程康复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单纯清理组(A组,22例)、单纯康复组(B组,28例)、清理康复组(C组,20例)3组,分别予以关节镜下清理术、膝关节康复治疗和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全程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进行Lysholm评分、McGill疼痛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的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A组较治疗前功能无明显改善,B组较治疗前功能改善,疼痛减轻,C组功能显著改善,疼痛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全程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肯定;保守的康复治疗可暂时缓解疼痛,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也为手术治疗增加了机会;单纯接受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而不坚持术后正规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全关节内FasT-Fix技术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用FasT-Fix技术全关节内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关节镜下用FasT-Fix技术全关节内缝合修复36例患者37个半月板损伤,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4-51岁,平均26岁.半月板损伤分区:Ⅱ区18例,Ⅲ区16例,Ⅳ区3例.撕裂长度平均为2.2 cm(1.0-3.0 cm).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早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6个月,除1侧膝关节屈曲受限20°外,其余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无疼痛及交锁症状.所有患者均恢复原工作、生活、运动.Lysholm评分:术前(44.13+12.56)分,术后(80.24+12.67)分(P<0.01).结论 对于合适的半月板损伤患者,FasT-Fix缝合系统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全关节内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犬成肌细胞在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向纤维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取成年比格犬大腿后群肌肉,以机械分解法与二步酶消化法相结合,分离获取成肌细胞,取第4代成肌细胞,实验组以2.0×104/cm2细胞密度接种于24孔板,在含有人源性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ic protein-2,hCDMP-2)的高糖DMEM完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对照组以相同细胞密度接种于24孔板,加入不含诱导因子的高糖DMEM完全培养液.诱导21 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细胞的分泌功能,RT-PCR检测Ⅰ型、Ⅱ型胶原蛋白和Sox9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诱导后成肌细胞的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角形类、圆形转变.甲苯胺蓝染色呈明显异染,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阳性,对照组阴性.RT-PCR检测显示经诱导后细胞Ⅰ型、Ⅱ型胶原蛋白和Sox9的mRNA在对应区域均有目的条带出现,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目的条带亮带.结论 在hCDMP-2诱导下,犬成肌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辅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伸直型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以小切口辅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17例膝关节伸直挛缩患者。术中先在关节镜下彻底松解关节内粘连,通过髌骨内外侧入路实行髌内、外侧支持带减压;再采取髌骨外上方的小切口行股四头肌-股骨纤维松解,解除膝关节内和关节外因素。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规范的康复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7例患者中膝关节屈曲由术前的平均27.6°(5°~55°)增加到术后6个月平均屈曲度为103.2°(65°~120°),增加77.1°(35°~115°),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17,P〈0.01)。手术前后平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5.4分和90.1分,术后相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0,P〈0.01)。有2例患者屈膝功能改善不理想。结论小切口辅助关节镜下松解术有效改善膝关节伸直型僵直的屈膝角度和功能,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合并肩袖损伤的肩关节盂唇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提出其发病规律与病变特点,为临床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本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0~58岁,平均45岁.记录患者的损伤机制、损伤时间、临床症状、体征,摄X线片和MRI.根据临床诊断,采用肩关节镜微创手术修复盂唇和肩袖损伤,记录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并进行分析.本组表现前盂唇损伤37例,上盂唇撕裂8例,后盂唇损伤5例;肩袖损伤轻度36例,中度10例,重度3例,特大裂口1例.其中肩袖前侧(冈上肌前侧)损伤21例,中部损伤(冈上肌与冈下肌部)16例,后部损伤(冈下肌部、小圆肌)13例.盂唇损伤的MRI表现为:三角外形消失,前关节囊扩大.肩袖损伤表现为:损伤部位高信号,连续性丧失.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6个月(6~7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关节功能评分标准(UCLA)评分:术前(15±3)分,术后(32±3)分(P<0.01). 结论 创伤性肩关节盂唇损伤患者常同时合并肩袖损伤,临床上应予重视,避免遗漏诊断或耽误治疗.盂唇损伤范围与肩袖损伤部位存在对应关系,盂唇损伤范围越大,肩袖损伤越接近后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和联合髌外侧减压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美国风湿学会膝OA诊断标准选择膝骨性关节炎85例。采用抽签分组,A组行单纯关节镜下清理术,共39例;B组行关节镜下清理术+髌外侧减压术,共46例。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术后由同一康复组实施康复训练。2组均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用Lysholm评分表、膝关节百分法评分表及简化McGill疼痛量表PPI评分,以及髌骨倾斜试验、髌骨滑动试验等进行评估。结果A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膝关节百分法和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优于术前;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组术后3个月Lysholm、百分法和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优于术前;术后6个月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A组恢复情况优于B组,术后6个月B组Lysholm评分优于A组。结论髌骨活动受限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清理术与术后康复可以改善膝部症状与膝关节功能。关节镜下清理联合髌外侧减压术后早期临床症状改善,随着康复训练的进展,6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膝部功能明显改善,优于单纯的关节镜下清理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踝关节清理术及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计划。方法:将36例踝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短波、脉冲磁疗、半导体激光治疗。康复治疗组同时按踝关节镜下清理术及小切口辅助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计划进行康复训练,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1988)评估其疗效。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4、8、12、16和24周进行疗效观察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周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周,康复治疗组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16周和24周康复治疗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根据踝关节及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特点和手术方式,设计科学、系统、安全、有效的踝关节镜下清理术及小切口辅助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计划,并据此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