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03篇
  免费   1115篇
  国内免费   608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138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383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3073篇
内科学   2070篇
皮肤病学   348篇
神经病学   1102篇
特种医学   3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67篇
综合类   7572篇
预防医学   2063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9197篇
  57篇
中国医学   1545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535篇
  2020年   734篇
  2019年   854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875篇
  2016年   829篇
  2015年   1069篇
  2014年   1625篇
  2013年   1637篇
  2012年   1933篇
  2011年   1959篇
  2010年   1875篇
  2009年   1629篇
  2008年   1692篇
  2007年   1509篇
  2006年   1362篇
  2005年   1299篇
  2004年   1133篇
  2003年   958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451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47/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0、Hcy、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PT、APTT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提升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IL-6、MMP-9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PCI患者凝血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PCI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入院后,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以及相关血清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指标PT、AP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相关血清指标HO-1、GF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GF-β1、IGF-1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PCI患者凝血功能及相关血清指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托吡酯对多发性抽动症儿童焦虑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多发性抽动症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予以托吡酯治疗,剂量0.5~1 mg·kg-1·d-1,治疗1周后开始加量,目标剂量控制在1~2 mg·kg-1·d-1,对照组予以硫必利治疗,每次50 mg,每日2次,维持剂量控制在50~150 mg/d,共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每1~2月定期门诊复诊。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采用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Conners父母问卷(PSQ)评估2组患儿的抽动症状及焦虑障碍。 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抽动症状、焦虑障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抽动症状、焦虑障碍情况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治疗后YGTSS、PS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托吡酯可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和焦虑障碍,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结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37/40)比对照组70.00%(28/40)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比治疗前高,内皮素、丙二醇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结合氯吡格雷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升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分型与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1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患者入院后空腹外周血中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型。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2月,观察再发脑卒中的情况,并分析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型与再发脑卒中关系。结果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2±1.5)个月,共7例患者失访,共20例(13.2%)患者复发缺血性脑卒中。再发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2 GG型及CYP2C19*3 GG型均低于无复发患者(P<0.05),CYP2C19*2 GA型,CYP2C19*2 AA型CYP2C19*3 GA型,CYP2C19*3AA型均高于无复发患者(P<0.05)。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YP2C19*2 GG型无复发时间长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6.759,P=0.034)。CYP2C19*3GG型无复发时间长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8.660,P=0.013)。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氯吡格雷抵抗,CYP2C19*2及CYP2C19*3基因型是再发脑卒中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2及CYP2C19*3突变型再发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T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瘙痒、风团数目及风团直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7%(4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患者细胞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雷贝拉唑,对比两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临床预后及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并对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事件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90 d后的mRS评分为(2. 40±1. 06)低于对照组的(2. 90±1. 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5. 85±4. 13)低于对照组的(7. 97±3.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对比,观察组的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 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14尿素呼吸实验阳性、CYP2C19*1/*1型基因、高入院NIHSS评分是抗栓期间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雷贝拉唑对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对于使用双联抗栓药物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用雷贝拉唑有利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特别是对于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CYP2C19*1/*1型基因、高入院NIHSS评分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应用雷贝拉唑可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氟桂利嗪联合普萘洛尔与氟桂利嗪联合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应用氟桂利嗪联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应用氟桂利嗪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头痛改善情况、脑血管血流情况,治疗后脑电图(EEG)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头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程度及头痛持续时间与同期对照组对比,P0.05;治疗前两组脑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好转,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与同期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EEGθ波增多、δ波增多、α波频率变慢比率分别为54.35%、63.04%、80.43%,与对照组30.43%、39.13%、58.7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7%,同对照组39.13%对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相比于氟桂利嗪联合普萘洛尔,氟桂利嗪联合托吡酯能明显减少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轻头痛程度,对患者脑血管血流及异常神经元放电改善作用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