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秀芳 《中国医药》2008,3(4):247-248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亦称特发性胃肠道嗜酸性细胞浸润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疾病,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各层,近几年发病人数日趋增多。但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导致误诊。现将我院1985年至2006年诊治的13例EG患者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北京房山农村社区1991—1999年高血压治疗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何在农村社区人群中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是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于1991~1999年在农村加强干预区人群(研究人群共12万人,其中干预区6万)中实施心血管病卫生宣教、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高血压筛查和定期随访治疗高血压患者等措施,以提高高血压管理治疗的效果。并通过1991、1995和1999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抽样调查,对社区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进行评估。主要评价指标:(1)计算高血压患者自我知晓高血压百分率;(2)计算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防治心血管病的可持续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健康教育和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手段.干预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防治网;(2)定期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心血管病防治培训;(3)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4)对年龄≥30岁的人群进行高血压筛查、管理和防治指导.结果基线调查和2次复查分别于1991年和1995、1999年完成.经过9年干预,干预区人群心血管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一些营养素的摄入以及多数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均发生预期的良性改变;干预区人群脑卒中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分别比对照区低18.7%(u=2.81,P<0.01)和17.7%(u=2.91,P<0.01);干预区冠心病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分别比对照区低4.9%和4.3%,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干预区和对照区人群的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均有所升高.结论房山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途径和措施切合农村实际,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滴注中药退黄煎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17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加双面蓝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退黄煎剂直肠滴注;治疗过程中每天用微量血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血胆红素浓度,观察黄疸消退时间、血胆红素下降速度、肝功能变化及光疗后胆红素反跳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7天黄疸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功能(AST、ALT、γ-GT)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光疗后胆红素反跳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退黄煎剂直肠滴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并可预防光疗后胆红素反跳现象发生,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段秀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48-4249
我院2006-03—2010-12采用莫沙必利与吗丁啉分别联合铝碳酸镁/铝镁加混悬液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以对比其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年胃癌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其病理、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0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龄≤40岁青年胃癌与年龄>40岁中老年胃癌患者的性别构成、发病情况、自觉症状到胃镜诊断病程、临床症状、肿瘤部位、临床分型、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治疗、生存期随访情况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比较女性占比例较高,上腹痛、腹块多见,确诊时间晚,胃窦癌发病率高,低-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比例高,Ⅲ~Ⅳ期居多,根治性切除率低,生存期短;而上腹饱胀、消瘦、胃底贲门癌、高分化腺癌低于老年组.结论 青年胃癌较老年恶性程度高、分化程度低、病程进展快、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及警惕性,胃镜检查为首选,对于青年胃癌只要条件许可应以择期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7.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秀芳  耿银  唐君 《山东医药》2001,41(24):40-4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与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 )的患病密切相关 ,但尚处在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 [1] 的患儿与 RRI的患病是否相关则报道较少 ,临床上也容易忽视。 1 999年 1 1月~2 0 0 0年 3月 ,我们观察了 6 8例除外佝偻病的 RRI患儿维生素 D缺乏亚临床状态的发生情况 ,并与正常健康小儿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根据 RRI诊断标准 [2 ]和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 [3 ] ,选择同期 RRI且无佝偻病患儿 6 8例。男 3 7例 ,女 3 1例 ;年龄 6个月~ 3岁 ,其中~ 1岁1 3例、~ 2岁 3 0例、~ 3岁 2 5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宫颈脱落细胞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与HPV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安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8例宫颈癌疑似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宫颈脱落细胞作为实验标本,检测E6/E7mRNA阳性率及拷贝数,并行HPV分型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其中140例纳入宫颈癌组,128例为非宫颈癌组。并对268例患者进行HPV分型,高危型HPV组212例,低危型HPV组15例,低危混合型HPV组41例,记录宫颈癌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宫颈癌与高危型HPV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影响因素单项和联合对检测宫颈癌与HPV分型的准确性。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E6/E7 mRNA阳性率和拷贝数均高于非宫颈癌组,高危型HPV组患者E6/E7 mRNA阳性率和拷贝数均高于低危型及低危混合型H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95% CI: 0.187~0.836)、孕次≥3次(95%CI: 1.079~1.625)、初次性生活时间<18岁(95% CI: 1.075~1.6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95% CI: 1.058~1.782)及HPVE6/E7mRNA阳性(95%CI: 1.251~2.049)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P<0.05)。年龄(35~65岁)(95%CI: 1.134~1.436)、孕次≥3次(95% CI: 1.346~2.472)、性伴侣≥3个(95% CI: 1.526~2.386)、阴道分泌物异常(95%CI: 1.021~1.778)及HPVE6/E7 mRNA阳性(95% CI: 1.216~1.920)是高危型HPV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孕次、初次性生活时间、SCC及HPVE6/E7 mRNA多项联合检测宫颈癌的AUC为0.826,高于单项检测(P<0.05)。年龄、孕次、性伴侣、阴道分泌物及HPVE6/E7 mRNA联合检测高危型HPV的AUC为0.880,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HPVE6/E7 mRNA阳性是宫颈癌和高危型HPV共同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HPVE6/E7 mRNA的多项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能显著提高检测宫颈癌与HPV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生活技能训练6个月,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患者住院观察量表(NOISE)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生活技能训练6个月后,研究组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较,ADL、NOSIE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临床上将21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随机和患者自愿分为三组:A组98例,在出血24h内行急诊内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治疗;B组70例,在出血24h后行内镜下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治疗;C组48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A组的病因检出率为92.86%(91/98),显著高于B组的65.71%(48/70)和C组的63.64%(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止血成功率为95.92%(94/98),B组为91.42%(64/70),均显著高于C组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A组和B组的再出血率分别为3.19%(3/94)、7.81%(5/64),均明显低于C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治疗可极大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可作为救治上消化道大出血,尤其是活动性出血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