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麦芽醇对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1)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2)缺血再灌注组(IR组);(3)缺血预处理组(IPC组);(4)麦芽醇处理组(Maltol组),测定各组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NO及ET的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IR组循环内皮 细胞数量增多,NO含量下降,ET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IPC组和Maltol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减少,NO含量升高,ET含量下降,SOD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结论:麦芽醇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兴怀  张晓萍  李应续 《河北医药》2016,(14):2120-2123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rag位点基因分型与细菌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位受试者取3个样本,共150个样本,收集龈下菌斑,通过BHI平板培养病原菌,通过RT-PCR检测rag位点不同基因型的P.gingivalis菌种,根据rag位点不同基因型的P.gingivalis菌种分为R1、R2、R3、R4组和对照组,检测不同基因型P.gingivalis的细菌致病力。结果150个样本,共计109个样本为P.gingivalis阳性,其中rag-1型检出率明显高于R2~R4组( P <0舷.01), rag-3型次之,与rag-2型、rag-4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1组LPS、LBP、mCD14、MMP-8以及MMP-9显著高于其他各基因型组( P <0.05或<0.01),R3组次之,与R2、R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2组在LPS、LBP、mCD14方面高于R4组( P <0.05),而MMP-8、MMP-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gingivalis菌株中rag位点基因分型的细菌致病力:rag-1型最强,次之为rag-3型,较弱的为rag-2型和rag-4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反应停对慢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份离液从13例慢性肝炎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进行体外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法观察反应停对PBMC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其他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反应停可抑制PBMCs TNFα和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结论反应停对慢性肝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骨穿是诊断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等的常用方法。穿刺部位成人通常为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棘突和胸骨 ,三岁以下婴儿可穿刺胫骨头部内侧。体位有俯卧位、侧卧位和仰卧位。由于临床医生的习惯以及经验不同 ,所采用的骨穿部位和体位亦不相同。我们采用髂嵴后部俯卧位穿刺法进行骨穿 3 0 4例次 ,收到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 0 4例患者为我院 1 993年 3月~ 1 999年1 2月住院病人 ,其中男 1 64例 ,女 1 40例。年龄最小 4岁半 ,最大 81岁。 1 0岁以下 2例 ,1 0~ 1 9岁 46例 ,2 0~ 3 9岁 1 3 2例 ,40~ 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麦芽醇对AlCl3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AlCl3灌胃制作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麦芽醇明显缩短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麦芽醇能有效改善因AlCl3所致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椎动脉横突段的手术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标本上观察椎动脉横突段的起点、走行、分支情况,用游标卡尺、软尺测量椎动脉横突段的外径、全长。结果椎动脉横突段走行在骨纤维鞘内,中点外径男性左侧为(3.63±0.85)mm、右侧为(3.12±0.74)mm,全长左侧为(61.20±6.80)mm、右侧为(61.60±5.30)mm;中点外径女性左侧为(3.03±0.53)mm、右侧为(2.98±0.84)mm;全长左侧为(59.70±5.80)mm、右侧为(58.30±8.10)mm。结论椎动脉横突段表现出左侧优势,观察与测量结果对椎动脉横突段的切除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挫伤早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Fas—L的表达变化规律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 用光镜观察脑挫伤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脑挫伤早期不同时程Bcl-2、Fas/Fas—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伤后8h在脑挫伤周围可见典型的凋亡神经细胞;伤后30min损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出现Bcl-2、Fas/Fas—L阳性表达,以后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达范围亦逐渐扩大,其中Bcl-2蛋白表达在伤后4h达高峰,随后呈下降的趋势,至伤后10—12h其表达程度与伤后1h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神经细胞凋亡参与脑挫伤后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成可能与促凋亡调控基因和抑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6具成年人尸体标本,测量锁骨中线与第1肋上缘交点(引流点)至胸顶诸条血管的最近距离,对10例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引流点至锁骨下静脉的距离左侧为(29.6±1.9)mm,右侧(28.0±1.5)mm;至锁骨下动脉左侧(32.2±1.6)mm,右侧(31.6±1.8)mm;至无名静脉左侧(34.0±1.6)mm,右侧(33.8±1.5)mm;至胸廓内动脉左侧(30.0±2.1)mm,右侧(29.8±2.0)mm。临床观察表明,此引流点对胸膜腔顶部的包裹性残腔疗效满意。结论 临床上采用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是可行的,当病变高于第2肋间时,可采用经第1肋间隙穿刺引流胸腔。  相似文献   
19.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绝大部分的课程都在实验室进行教学,实验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们在解剖学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上进行了探讨性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麦芽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内Caspase-3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分别检测Caspase-3和细胞凋亡。结果再灌注72h后海马Caspase-3表达升高,凋亡细胞增多,麦芽醇组Caspase-3表达和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麦芽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