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背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长期体外培养传代过程中,可突变为肿瘤干细胞,且移植后在体内能够形成恶性肿瘤,具有多向恶性分化特征,如畸胎瘤等.目的:探讨应崩白体血清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增殖过程中及其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的潜在致瘤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及体内植入实验,于2007-11/2008-04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完成.材料:非恶性肿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骨髓3 mL和外周静脉血50 mL.近交系BALB/C清洁级雌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样细胞组、空白对照组,4只/组.方法;分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第2代开始,用自体血清培养并传至第9代.取生长良好的第6代细胞,加入10 μmol/L 5-氮杂-2′-脱氧胞苷向心肌样细胞定向诱导40 d.将经或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浓度至3.0×1010L-1,吸取0.2 mL分别接种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样细胞组小鼠皮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40 d后留取活检组织.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第1,3,6,9代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4,CD45,HLA-DR的表达,测定细胞周期,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光镜下观察诱导后免疫组化结果.TRAP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结果:第1,3,6,9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自体血清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状态良好,数量充足,表面抗原标志CD44呈阳性,CD34,CD45及HLA-DR均呈阴性,80%以上细胞处于G0/G1期,正常二倍体分裂象>90%,染色体核型正常,诱导后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且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Desmin,Troponin T.第3,6,9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诱导后的心肌样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呈弱阳性、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c-myc和p16蛋白表达亦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用自体血清培养可满足临床需要,数量充足,生长良好,无核型变异,定向诱导能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后无肿瘤发生,且端粒酶活性和c-myc,P16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有关干细胞技术的临床试验多集中在心肌梗死方面,对原发性心肌病研究尚少,且尚未见到两者对比的相关报道。 目的:比较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内移植修复缺血及非缺血所致无功能心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38例拟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与试验A组,3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B组与试验B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在介入治疗后分别通过大腔导管于相应冠状动脉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个月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移植后3个月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较移植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而试验组间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试验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移植前、对照A组和试验B组均明显减小(P < 0.05),而试验B组仅较移植前明显降低(P < 0.05)。随访期间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提示经冠状动脉途径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无功能心肌的修复是安全有效的,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和优选加味二妙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盐酸小檗碱、黄柏碱、橙皮苷的含量,以水提取得膏率,盐酸小檗碱、黄柏碱、橙皮苷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加味二妙颗粒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加味二妙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物料比15 ml/g,提取4次,每次60 min,其中提取次数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选的工艺有效成分转移率相对较高,稳定、可行,为加味二妙颗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STEMI患者1 686例,均测量入院时收缩压、心率,计算SI,绘制ROC曲线评估SI预测STEMI院内死亡的效能;将1 686例患者根据SI最佳截断值分为低SI组(SI0.682)1218例和高SI组(SI≥0.682)46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SI与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SI以0.682为最佳截断值,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29(95%CI:0.671~0.788,P0.001),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74.2%;高SI组中位年龄(66.43岁)较低SI组(63.30岁)大,女性(31.41%)及入院时前壁心肌梗死(65.17%)、合并心律失常(28.21%)、心功能Killip分级2~4级(49.57%)、心率100次/min(30.13%)、收缩压90 mm Hg(8.33%)、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率(63.68%)及院内病死率(13.25%)均高于低SI组(25.86%、53.12%、15.11%、31.69%、2.30%、0.99%、57.55%、2.71%),有高血压史(38.68%)、发病12 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33.55%)及使用阿司匹林(95.51%)、氯吡格雷(89.1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43.59%)、替罗非班治疗比率(5.98%)低于低SI组(49.92%、40.80%、97.37%、92.36%、51.89%、9.20%)(P0.05);多因素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0.682(OR=4.02,95%CI:2.33~6.94,P0.001)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SI在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中具有较高的价值,SI≥0.682者院内死亡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作者前期工作已经证实,在人体的多种组织中均存在有一类分化潜能可与胚胎干细胞媲美的原始干细胞群体,其表型为CD105+。目的:验证人的动脉是否也存在原位干细胞,并观察其分化潜能。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4-01/2007-01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中心完成。材料:实验血管来源于流产胎儿,实验方案经河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用MACS磁珠分选CD105+细胞,应用极限稀释法获得单细胞克隆,观察其表型,在特定的诱导培养基中培养,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其分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干细胞表面抗原鉴定。②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特异性抗原表达。结果:细胞的表型是CD105+Flk1+CD31+αSMA+,可以向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论:人的动脉中存在着可以向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肌存在灌注缺损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均通过冠脉动脉造影于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随访3个月并记录不同时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等指标,并通过24hHolter方法记录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降低(P<0.05),对照组较术前降低(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黄芪甲苷和青风藤碱含量为指标,进行最佳工艺路线优选。方法在成型方面对两种浸膏比例、制粒工艺、片芯处方中辅料及其用量进行了优选。结果压制成片剂,进行薄膜包衣。结论实现了健肾片质量的稳定性与重现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角函数在我省水氟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认识它是一种简单、准确、易行的新的统计方法,它涉及用三角形角度的大小分析实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本介绍了三角函数法应用原理、计算方法及在水氟含量分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本次参加水氟检测质量控制的10个实验室中,综合判定2个实验室准确度达到了I级,占20%,Ⅲ级以上的7个实验室,占70%;精密度在1o以内的有8个实验室,占80%;说明我省基层实验室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较高,准确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对KCNQ1/KCNE1电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HEK293细胞分为对照组、KCNQ1/KCNE1/KDR组和KCNQ1/KDR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处理,KCNQ1/KCNE1/KDR组细胞转染含KCNQ1、KCNE1和KDR基因的质粒,KCNQ1/KDR组细胞转染含KCNQ1和KDR基因的质粒,转染后48h,采用PCR法检测转染是否成功。KCNQ1/KCNE1/KDR组和KCNQ1/KDR组HEK293细胞加入100μg/L VEGF165处理10min,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处理前、后2组标准化激活电流和标准化尾电流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KCNQ1/KCNE1/KDR组和KCNQ1/KDR组细胞均成功转染;-20、0、20、40、60mV电压下,KCNQ1/KCNE1/KDR组处理后标准化激活电流(0.045±0.050、0.166±0.060、0.342±0.050、0.551±0.080、0.742±0.100)和标准化尾电流(0.049±0.040、0.154±0.090、0.346±0.090、0.572±0.080、0.751±0.100)均明显低于处理前(0.081±0.070、0.238±0.100、0.459±0.090、0.758±0.580、1.000±0.000,0.069±0.040、0.245±0.080、0.509±0.090、0.787±0.060、1.000±0.000)(P0.05);-20、0、20、40、60mV电压下,KCNQ1/KDR组处理后标准化激活电流和尾电流与处理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165能直接抑制KCNQ1/KCNE1电流,该作用通过β亚基发挥作用,由VEGF受体-2介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