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4篇
  免费   612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361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66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656篇
内科学   414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5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22篇
综合类   3859篇
预防医学   526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1120篇
  11篇
中国医学   6997篇
肿瘤学   369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861篇
  2013年   778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1084篇
  2010年   959篇
  2009年   875篇
  2008年   1004篇
  2007年   892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705篇
  2003年   741篇
  2002年   646篇
  2001年   589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74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观察轻点刺络法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轻点刺络法+针刺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观察2组治疗前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中浅感觉(上臂、手掌、腿部、足底)评分、本体感觉(肩-肘、腕-手指、髋-膝)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中各电位(P14、N20、P27、N35)的潜伏期均显著降低(P均0.05),波幅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电位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各电位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BI分级、MBI总分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生命活力(VT)、总体健康感(G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心理健康(MH)、社会功能(SF)评分均显著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VT、GH、PF、S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点刺络法结合针刺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症状,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齐淑兰针刺治疗拇外翻首选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穴位,以通利关节、疏通经络,同时在病变局部使用围刺法,以缓解局部肿胀疼痛,减轻拇外翻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损容性疾病,严重影响当代女性生活。近年来大批学者就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做了大量探讨,认为其形成机制多与微量元素、氧自由基、局部微生态、血液流变学、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相关。通过整理围刺法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总结出围刺法具有平衡氧化-抗氧化系统、改善VEGF功能、纠正异常菌群、调节激素水平等功用,从而为黄褐斑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联合七叶神龙膏外敷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3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区,用玻璃罐拔吸皮损处脓液,取罐后用七叶神龙膏外敷皮损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25例,好转6例(其中3例患者因自身原因不能完成第2个疗程治疗),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94%(31/33)。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30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00%(33/33)。30例患者中,治疗时间最短2 d,最长6 d,平均4.6 d。结论:梅花针叩刺拔罐联合七叶神龙膏外敷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芒针透刺治疗心神失养型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神失养型焦虑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用电芒针透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用常规针刺治疗,疗程4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脑电超慢涨落图(EFG)技术检测乙酰胆碱Ach(S5)、多巴胺DA(S11)水平来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ch(S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多巴胺DA(S1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芒针透刺治疗焦虑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对痤疮患者皮损程度、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放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程度、DLQ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个数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皮损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皮损减少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LQ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湿热型痤疮疗效佳,不良反应率低,复发率低,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7.
齐刺电针翳风、颈部阿是穴治疗面肌痉挛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疼牵(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是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X痛且不规则抽搐的病症,表现为从一侧眼轮匝肌开始逐渐缓慢扩展至同侧面肌、口角。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女性多发,大约80%-90%的HFS是由于血管压迫面神经所致。关于面肌痉挛,目前国内尚未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国外调查其发病率为百万分之十一。R前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肉毒素、手术,但均有一定弊端。笔者观察齐刺翳风、颈部阿是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彭静山教授提出“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笔者运用此八字取穴法指导针灸临床取穴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本文列举临床典型病例,详细阐述取穴和针刺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机理进行论述。对于难治性面瘫,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效果有一定局限性,以“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为基础,取穴点以透刺连接构成线、面,以芒针联合透刺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可强化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s emg)评定针刺风池穴对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即刻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吞咽常规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施行项丛刺:风池(主穴),配以旁廉泉、廉泉、完骨及天柱,并结合金津、玉液舌下点刺放血,对比两组患者1个月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wst)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ssa),并首次利用s emg探讨针刺项丛刺主穴风池穴对空吞咽及吞咽5 m l水的即刻影响,初探针刺风池穴治疗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结果:两组患者wst等级均较疗前改善(均p <0.05),ssa得分均较疗前减低(均p <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s emg示,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前比较,在空吞咽及吞咽5 m l水模式下,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吞咽平均振幅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项丛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更有效,项丛刺风池穴可有效改善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增加吞咽肌群的收缩能力及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