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4篇
  免费   612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361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66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656篇
内科学   414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5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22篇
综合类   3859篇
预防医学   526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1120篇
  11篇
中国医学   6997篇
肿瘤学   369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861篇
  2013年   778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1084篇
  2010年   959篇
  2009年   875篇
  2008年   1004篇
  2007年   892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705篇
  2003年   741篇
  2002年   646篇
  2001年   589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74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组蛋白H3.3的36位赖氨酸至甲硫氨酸(K36M)突变蛋白表达在软骨母细胞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软骨母细胞瘤及其他骨肿瘤病例,光镜观察并结合临床影像学明确诊断。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3.3 K36M突变蛋白的表达。结果骨肿瘤共计196例:软骨母细胞瘤68例(包括6例复发病例),骨巨细胞瘤59例,内生软骨瘤9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Ⅰ级9例,软骨肉瘤Ⅱ级9例,软骨肉瘤Ⅲ级2例,去分化软骨肉瘤11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9例,非骨化性纤维瘤9例,成软骨为主型骨肉瘤2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95.6%(65/68)的软骨母细胞瘤呈H3.3 K36M突变蛋白阳性表达,其余128例皆为阴性。诊断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100.0%。结论免疫组织化学H3.3 K36M突变蛋白检测在软骨母细胞瘤中显示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基于基因组Survey分析对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进行估计,并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对其在甘草属Glycyrrhiza L.中的系统发育位置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刺果甘草进行测序,采用K-mer方法对测序reads进行分析,估算刺果甘草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组装、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Survey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577.82 Mb,杂合度约为0.31%,重复序列比例约为53.72%。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27,267 bp,不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GC含量为34.32%,包含110个基因,其中7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果甘草与圆果甘草G. squamulosa Franch.亲缘较接近。结论 刺果甘草存在低杂合和重复序列较多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可尝试采用三代测序结合二代测序的分析策略进行基因组组装;刺果甘草叶绿体全基因组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为后续开展甘草属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分子鉴定标记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3.
陈俊瑜 《吉林医学》2014,(14):122-123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临床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先天性巨结肠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腹腔镜组)33例,观察组(经脐腹腔镜组)33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分析比较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临床疗效好,有微创优势,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儿痛苦,对有适应证的患儿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经筋关刺法配合郑氏手法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8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经筋关刺及郑氏手法组)与对照组(普通电针组).以临床疗效、Lysholm评分、膝HSS评分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膝关节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疗效评估:实验组有效率94.1%,优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项目:闭锁感、肿胀度、楼梯攀爬得分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膝HSS评分项目:疼痛、功能、活动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筋关刺法配合郑氏手法发挥了良好的协同效应,恢复膝关节周围力学的平衡,能更有效的改善老年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适合老年患者,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对血小板计数的作用。方法 :在2014年1月~2月间收集门诊LH-7502上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仪器分析结果提示有血小板聚集,巨血小板,小红细胞的病人标本和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且仪器无提示的病人标本,记录仪器测得的血小板数值和异常血小板直方图的图形,然后将标本制备成良好的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并通过显微镜油镜进行血小板计数,最后根据不同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和仪器结果提示可将标本分类归纳成组。可分为正常组、血小板聚集组、巨血小板组及小红细胞组。结果:正常组:仪器法与手工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计数一致。巨血小板组:仪器法与手工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仪器法计数小于手工法。小红细胞组:仪器法与手工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仪器法计数大于手工法。血小板聚集:仪器法与手工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仪器法小于手工法。结论: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且仪器无提示,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无差异。当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仪器提示存在巨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时,仪器法计数小于手工法,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仪器提示存在小红细胞时,仪器法计数大于手工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微管蛋白、Nogo-A、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各25只,假手术组10只。对三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实验组与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组织tubulin、Nogo-A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实验组与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组织MMP-9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治疗7天后运动行为开始出现好转,14d和21d好转更为明显,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手术后7d开始实验组脑梗死区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坏死明显低于模型组。术后7d实验组大鼠梗死灶周围tubulin阳性染色开始显著高于模型组,而术后14d,Nogo-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术后1d,3d,7d,,实验组大鼠梗死灶周围MMP-9显著低于模型组,而14d,21d时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头穴丛刺明显改善大鼠脑梗死修复,可能与抑制早期梗死灶周围MMP-9和Nogo-A表达,促进tubulin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2016年1月20日到2017年1月20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各40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对比性,P值<0.05.观察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刺果藤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用滑走切片法对刺果藤的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发现刺果藤根横切面韧皮部和木质部宽广,韧皮部具散在纤维束,木质部外侧导管大而少。茎横切面木质部和髓部宽广,韧皮部纤维束环状排列,髓部具分泌腔。叶横切面上、下表皮被星状毛,中脉维管束5束,环状排列,外围有环状厚壁组织,薄壁细胞散在有分泌腔。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刺果藤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毫针浅刺法配合推拿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失眠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治疗组给予毫针浅刺法配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62.22%,治疗后1个月愈显率71.11%,对照组治疗后愈显率40.00%,治疗后1个月愈显率35.5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针浅刺法配合推拿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丹芩消郁合剂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肝郁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湿热型中度痤疮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口服丹芩消郁合剂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效率为88.57%,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4.29%,对照组愈显率为51.43%,两组患者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芩消郁合剂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肝郁湿热型痤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