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与目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更新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及其趋势的统计资料。分析2016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基本情况及其2002—2016年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2002—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按诊断或死亡年份、性别和年龄组分层分析,计算数量、构成比、粗率、年龄别率、年龄标准化率(标化率)等指标,同时计算不同分组的主要癌症类型的数量、构成比和率值。按性别划分的所有恶性肿瘤和各主要癌症类型的发病和死亡标化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变化趋势。应用Segi’s 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发病和死亡的标化率。结果:2016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分别为74 422例和37 010人,粗发病率为513.9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31.58/10万,女性的标化发病率高于男性。粗死亡率为255.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90.01/10万,男性的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年龄别发病和死亡的数量和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别发病的数量和率值分别在60~64岁组和80~84岁组达到高峰,年龄别死亡的数量和率值分别在80~84岁组和85岁及以上组达到高峰。按发病例数排序,前10位常见癌症类型的部位依次为肺、结直肠、甲状腺、胃、乳腺、肝脏、前列腺、胰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膀胱。按死亡人数排序,前10位依次为肺、结直肠、胃、肝、胰腺、乳腺、胆囊、食管、前列腺和淋巴系统。按性别划分的发病和死亡的前10位常见癌症类型与按常见组合年龄段划分的前5位常见癌症类型差异较大。总体上,男性的标化发病率在2002—2009年维持稳定状态,在2009—2016年以年均1.16%的增速上升,女性的标化发病率在2002—2009年维持稳定状态,在2009—2016年以年均4.48%的增速上升。2002—2016年,男性的标化死亡率以年均1.35%的减速下降,女性的标化死亡率以年均1.31%的减速下降。不同性别和癌症类型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论:尽管男性和女性的标化发病率略有上升,但是对应的标化死亡率正在下降。按性别或年龄分层的总体和常见癌症类型的现况和趋势反映了上海户籍人口在癌症危险因素、筛查技术应用和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和死亡资料可用于减少癌症负担。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人群为基础的胃癌生存率资料反映了胃癌诊治效果,也可以为评价胃癌人群综合防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2—2006年胃癌登记和生存随访报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和EdererⅡ法计算胃癌患者的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OS)和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RS)。结果:上海市2002—2006年共诊断胃癌病例28243例,患者5年OS和RS分别为32.15%和45.81%。35~54岁年龄段患者生存率高于其他年龄组;Ⅰ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分期患者;管状腺癌的胃癌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郊区患者5年OS高于市区患者。不同性别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2—2006年与1972—1976年相比,男、女性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均显著上升。结论:不同年龄、居住区域、诊断时期别、肿瘤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学类型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海地区胃癌的5年OS和RS在过去30年中显著升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应提高胃癌患者早期诊断率,以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和分析上海市与肥胖相关的恶性肿瘤发病趋势,为完善上海市肿瘤防治决策以及评估有关防治措施的效果提供支持依据. [方法]发病率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系统,疾病分类编码采用ICD-10和ICD-O-3.趋势描述和分析采用基于对数线性模型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采用人群归因危险度(PARP)估计与肥胖相关的恶性肿瘤发病数. [结果]无论是从长期趋势(1973-2008年)还是短期变动(2002-2008年)来看,上海市≥50岁女性乳腺癌发病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市区平均每年上升2.34%,郊区每年上升4.00%;无论是全部上海市女性或≥50岁女性的子宫内膜癌发病水平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动趋势;上海市除郊区女性外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水平均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市区平均每年分别上升2.33%,郊区每年上升2.51%;上海市肾癌发病水平均表现出有波动的明显上升趋势,市区平均每年上升5.20%,郊区每年上升7.57%.短期趋势(2002-2008年)分析表明,上海市除郊区男性外的人群食管及胃贲门腺癌发病水平均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市区平均每年下降10.49%,郊区每年下降2.94%.2009年上海市上述5类肿瘤中肥胖相关发病数为1 431例,发病贡献比例为11.37%,其中子宫内膜癌的肥胖发病贡献最为突出,占子宫内膜癌发病总数的比例为23.41%. [结论]上海市应推动人群肥胖控制、高危人群筛查等多种策略的综合实施以改变与肥胖相关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更新上海市胰腺癌发病和死亡及其趋势的统计资料.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起病隐匿,预后极差,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分析2016年上海市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及2002—2016年流行趋势,以期了解上海市胰腺癌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胰腺癌的防治和进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全球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占所有部位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的1/3左右,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负担。目的:描述上海市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现况和时间趋势,分析其危害程度和主要特征,为探寻病因学研究线索,制定和评估预防、研究与控制的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收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资料,选择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囊癌和胰腺癌6种常见恶性肿瘤,统计2003~2007年上海全市的发病情况及其年龄、性别与地区分布特征,应用年度变化百分比的方法对1973~2007年上海市区的男女标化发病率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2003~2007年,上海全市共新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01 612例,占所有部位恶性肿瘤的43.18%。常见恶性肿瘤中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分别居第7位、第3位、第2位、第4位、第12位、第6位,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1.26/10万和5.52/10万、41.23/10万和21.05/10万、43.35/10万和22.23/10万、29.80/10万和16.07/10万、8.02/10万和3.77/10万、12.84/10万和6.35/10万;各部位肿瘤的年龄别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除胆囊癌女性标化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余均为男性高于女性。1973~2007年期间,食管癌、胃癌和肝癌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结直肠癌、胆囊癌和胰腺癌则呈上升趋势。结论:上海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负担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特征为男性肝癌年龄别发病率的特殊变化、胆囊癌标化发病率的性别差异、老年女性人群中年龄别发病率的显著升高以及标化发病率时间趋势中女性胆囊癌、男性食管癌和胃癌的特殊变化,可作为开展相关病因学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2002—2015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近期特征和趋势变化,为探寻病因学研究线索,制定和评估乳腺癌预防、研究与控制的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收集的女性乳腺癌发病资料,描述2013—2015年期间的发病和死亡概况,并与2018年的国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年龄分布、诊断依据、病理类型、诊断时期别等特征进行具体描述,分析2002—2015年发病和死亡的标率与年龄别率变化趋势。结果:2013—2015年,乳腺癌仍居上海全市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首位和死亡癌谱的第4位,年均新诊断5 293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15.82%,发病粗率为73.34/10万,发病标率为38.45/10万,死亡发病数比为0.27;因乳腺癌死亡的女性年均1 448人,占全部女性癌症死因的9.51%,死亡粗率为20.06/10万,死亡标率7.42/10万。发病粗率和死亡粗率高于世界、东亚地区和中国平均水平,低于美国,而死亡标率低于所有这些地区。20~59岁各组年龄别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5~74岁各组的率值相近,75岁及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出现下降;所研究各组年龄别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新发病例的病理诊断比例为94.39%,诊断时期别的Ⅰ期比例为29.42%,不详比例为30.82%。2002—2015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标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死亡标率总体显示平稳趋势。结论:2002—2015年间,上海女性乳腺癌发病标率持续增高。死亡标率总体显示平稳趋势,提示治疗有效,生存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17.
2003—2012年上海市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全球范围内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较为常见.该研究描述了2003—2012年上海市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主要发病特征及其变化,为探寻病因学研究线索,制定和评估相关癌症预防、研究与控制的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患者报告登记系统收集的唇、口腔和咽的恶性肿瘤发病资料,描述2003—2012年的发病概况、性别和年龄分布;对诊断依据、病理类型及诊断时期别等诊断特征进行具体描述,并分析前后5年的变化.结果:2003—2012年,上海全市年均新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1105例,占所有部位恶性肿瘤的2.08%,发病率为8.01/10万,标化发病率为4.45/10万,鼻咽癌患者数最多,占50.81%.男性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大于女性.病理诊断比例达到85.77%,病理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占57.58%.鼻咽癌标化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近10年上海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男性比女性多发,病理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鼻咽癌患者约占一半,且发病集中的年龄较年轻,诊断时期别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原发性肝癌流行状况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肿瘤登记资料的分析,了解上海市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对1972鄄2001年上海市区居民及1998鄄2001年上海全市居民肿瘤登记,统计分析原发性肝癌发病的时间趋势、人群分布和地理分布。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鄄9登记病例进行编码。用世界标准人口对发病率进行标化。用直线回归拟合估计平均年变化量(AAPC)。结果过去的30年中,市区居民不论性别原发性肝癌标化发病率都呈下降趋势。1998鄄2001年全市男性平均年发病率为39.86/10万,女性为16.45/10万。男性占所有肝癌发病的71.06%。全市居民的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地理分布上郊县最高,郊区其次,市区最低。结论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状况为评价肝癌预防措施的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