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1.
背景与目的:同侧多原发灶乳腺癌临床并不鲜见,既往对于病灶间异质性的研究多数基于术后标本。本研究比较了术前空芯针穿刺确诊的同侧多原发灶乳腺癌病灶间的异质性,探讨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乳腺中心2013-2016年间空芯针穿刺确诊的同侧多原发灶乳腺癌资料,比较不同病灶组织学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异质性,并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定病灶分子分型。结果:共75例同侧多原发灶乳腺癌纳入本研究。已完成腋窝评价的69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阳性51例(68.0%)。9例(12.0%)病灶间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存在异质性。ER、PR、HER-2和Ki-67结果病灶间存在异质性的患者分别为1例(1.3%)、10例(13.3%)、1例(1.3%)和9例(12.0%)。10例(13.3%)病灶之间分子分型存在异质性。按照现行指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4例(5.3%)治疗决策可能会受到影响。结论:空芯针穿刺确诊同侧多原发灶乳腺癌病灶间组织学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存在异质性,仅对主要病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能影响部分患者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状态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自1999年12月-2006年4月手术的109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状态的复发风险曲线模式.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0.6个月,1099例患者中171例复发.激素受体阴性(hormone receptor-negative,HR-)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后第12个月出现第一个复发高峰,54个月左右出现第二个复发高峰.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R+)患者的第一峰在36个月出现,峰值较低且上升较缓和,约在54个月出现第二高峰,随后激素受体阳性肿瘤患者复发风险曲线高于激素受体阴性者.淋巴结阳性(lymphnode-positive,LN+)组与阴性(lymph node-negative,LN-)组在HR-组与HR+组有类似的复发风险曲线模式,淋巴结转移越多复发风险越高.HR+组中LN+亚组复发风险峰值高于LN-亚组2~3倍,HR-组中LN+亚组复发风险峰值高于LN-亚组3~4倍.HR(+)组无复发生存率高于HR(-)组(P<0.01). 结论 HR+组乳腺癌术后54个月时复发风险高于HR-组,HR+组中LN+患者复发风险高于LN-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于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新辅助化疗的3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Wilcox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NLR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NLR与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性完全缓解(p CR)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价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p CR+组(n=62)和p CR-组(n=242)患者NLR中位数分别为1.76和1.7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临床分期(TNM)(P0.05)和p CR(P0.05)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乳腺癌患者五年无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HR=0.842,95%CI=0.566~1.255,P0.05)。结论 NLR在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预测及预后方面未发现其价值。TNM分期和p CR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何英剑  胡华  刘超颖 《重庆医学》2021,50(20):3550-3552,3556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构成,为尿路结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4年8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1137例并获得其结石标本,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部位、手术方式等指标,采用红外光谱结石自动分析系统获得尿路结石成分.结果 获得结石样本中男792例、女345例,男女比例为2.3:1.0;发病高峰年龄在41~65岁;输尿管结石患者占比最高,为71.15%;草酸钙在该区域尿路结石患者中检出率最高;感染性结石成分在男女病患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路结石发病情况及结石成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何英剑 《重庆医学》2012,41(10):1014-1016
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近年来逐渐成为大多数肾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随着该项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并发症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在PCNL的并发症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尤为受到医生们的关注。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在PCNL手术中,即使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仍不能完全杜绝急性SIRS发生,甚至有的患者进一步发展至感染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全自动乳腺超声冠状面影像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病例1 100例,根据BI-RADS第5版超声术语和相关文献选取影像特征并进行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别以筛选后横切面和横切面结合冠状面影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建立诊断模型。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物回声、形状、方向、边界、钙化、后方回声、冠状面汇聚征、冠状面边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仅有横切面因素时所建诊断模型AUC为0.862(95%CI:0.838~0.886),而纳入冠状面特征因素后则提高至0.910(95%CI:0.892~0.928),经过Z检验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加入冠状面影像特征后的诊断模型诊断效率提高,说明冠状面影像特征可以在判断病灶良恶性中提供额外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血流感染住院病死率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及其长期趋势.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核心期刊"中1990年至2008年8月发表的文献,选择报告了BSI住院病死率的无对照观察性研究,摘录有关信息,用广义倒方差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2篇文献,加权合并的BSI病死率为28.7%(95%CI:27.2%~30.3%),各个研究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普通住院患者BSI的病死率为20.7%(95%CI:17.8%~24.0%),烧伤、血液病和/或恶性肿瘤以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BSI病死率更高,而在新生儿病房、肝病及糖尿病患者中则相对较低.医院BSI病死率为26.8%(95%CI:22.4%~32.0%),明显高于社区BSI的病死率.近几十年来,BSI住院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我国BSI住院病死率较高,但从长期来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性别、年龄对成人BMI超重与肥胖诊断标准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性别、年龄对体质指数(BMI)诊断标准的影响.方法 采用78 257名成人健康体检数据,以体脂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BMI诊断结果分析.结果 BMI与体脂率呈中度相关(r=0.641,P<0.001),按性别分层后BMI与体脂率均呈高度相关(r=0.808,0.925,P<0.001);偏相关系数显示,性别对BMI与体脂率的相关系数影响较大而年龄因素影响较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30岁组BMI超重和肥胖切点男性分别为22和24.5,女性为19.5和22;>30岁组BMI超重和肥胖切点男性分别为24和27,女性为21和25;以体脂率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与BMI原诊断标准(简化的亚洲成人BMI标准)结果比较,Kappa值为0.379±0.003(P<0.001);与按性别、年龄划分的BMI诊断标准结果比较,Kappa值为0.588±0.002(P<0.001).结论 目前BMI在客观反映人体脂肪含量方面的缺陷很可能是由于其诊断切点未考虑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临床科研管理系统在临床科室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推广价值.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入组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采用临床科研管理系统后,前3个月入组率不断升高,然后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前3个月的入组率(18.83%)明显低于后12个月的入组率(2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目前已经有15项在研课题登记在案,科室科研氛围良好.结论 推行临床科研管理体系后,科研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医院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