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核苷类联合益生菌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恩替卡韦及益生菌,对照组仅用恩替卡韦,疗程1年。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生化指标、病毒指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及预后指标。结果:治疗组生化指标、血清内毒素指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优于对照组,而病毒复制及死亡率情况,两组无差异。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益生菌在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从血论治"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予"从血论治"辨证给予中药处方,并予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对照组单予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疗程共8周,观察治疗后第4、8周两组PASI评分,以及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第4、8周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多方面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从血论治"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较单纯阿维A胶囊治疗疗效好,长期治疗时"从血论治"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患者皮损变化的控制较好,且副作用较少。提示"从血论治"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优选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方法对7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巨核细胞(MK)计数、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脾脏指数(SPI)、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结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t与血清TPO水平、MK计数、SPI、PTA相关(r值分别为0.450、0.521、-0.438、0.428,P〈0.05),所得数学模型:Pt=36.38+0.23TPO-0.57SPI+0.69MK,R^2=0.57,F=18.78,P〈0.01。结论血清TPO水平下降、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抑制及脾功能亢进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伟锋  许岸高 《中国卫生产业》2012,(36):174-175,177
现代医院行业越来越强调人性化服务.医院管理层需要培训并强化员工人文关怀理念,了解患者的需求,借助三甲医院评审等形式规范人性化服务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强化细节管理及调整以患者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形式,来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同时,医院应该关注员工的诉求,也应该为他们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来激发他们的工作、服务热情,最终落实到对患者的优质人性化服务层面.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总结分析广东五家医院1990年至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6501例资料。结果6501例大肠癌患者中位年龄59岁,好发年龄为61~70岁。青年大肠癌的比例从7.1%下降到3.5%。男:女为1.47:1,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男女比例逐渐上升,于60岁左右达高峰后下降,呈一单峰曲线。在直肠癌与结肠癌比例为1、1:1,其中降结肠以上占27.6%,但随年龄增长和年份推移,直肠癌逐渐减少,而右半结肠癌逐渐增加。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占76.0%。住院患者Dukes分期多为中晚期,进展期癌(Dukes B、C、D期)共占93.9%。结论广东地区大肠癌发病高峰年龄已接近西方国家;青年大肠癌比例下降;男女比例随年龄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直肠癌比例逐渐减少,右半结肠癌比例逐渐增加,发病部位右移提示应重视全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出诊肝病专科门诊对肝癌高危人群患者个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进行肝癌的知识水平评估,分析患者的个体问题,开展一对一的个体化肝癌知识教育,分析教育及管理效果。结果:经肝病专科门诊护士教育后患者对肝癌的认知水平及诊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结论:肝病专科门诊护士对患者的个体化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是肝癌高危人群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在预防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抗生素联合益生菌治疗)52例,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疗程14d;对照组(抗生素治疗)41例进行对比治疗,仅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后即时疗效和追踪观察半年的远期效果。结果:治疗后即时查对照组肠球菌[(8.21±1.39)lgCFUg-1)]较治疗前[(8.63±1.51)lgCFUg-1]减少(P<0.05),双歧杆菌[(10.58±1.46)lgCFUg-1]较治疗前[(9.81±1.13)lgCFUg-1]增加(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有18例再发腹膜炎,再发率为43.9%(18/41),而治疗组有16例,再发率为30.8%(16/52),治疗组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9例(治疗组5例,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原因死亡,病死率分别为对照组9.8%(4/41),治疗组9.6%(5/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7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巨核细胞(MK)计数、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脾脏指数(SPI)、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结果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t与血清TPO水平、MK计数、SPI、PTA相关(r值分别为0.450、0.521、-0.438、0.428.P<0.05),所得数学模型:Pt=36.38+0.23TPO-0.57SPI+0.69MK,R2=0.57,F=18.78,P<0.01 .结论 血清TPO水平下降、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抑制及脾功能亢进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分析其人口学、常见临床指标及预后特点。结果sBP患者主要仍为乙肝患者,涉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158例。腹腔积液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4%。结论SBP仍是临床常见肝硬化危重症,仍需强调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