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对可能影响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MELD评分,脾脏厚度和腹水总蛋白最终进入了Logistic回归方程,OR分别为4.703、3.864、7.108。结论 MELD评分、脾脏厚度、腹水总蛋白可能为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CIP2A的表达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45例临床预后资料完整的大肠癌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CIP2A多克隆抗体,观察CIP2A表达情况。采用字2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的统计方法研究结大肠癌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 test检验差异性。结果:245例大肠癌组织中CIP2A表达阳性的有152例。CIP2A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CIP2A的表达与大肠癌TNM分期直接相关(P0.05)。CIP2A表达与TNM分期有Spearman相关(P0.05)。CIP2A高表达者的生存曲线较低表达组低;且5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624,P=0.000)。结论:本研究显示CIP2A可能是大癌预后的预测指标,有可作为临床医师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下壁AMI)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是AMI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脏起搏常是解决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1]。近年来,我院采取经左锁骨下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7例下壁AMI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下壁AMI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符合以下两点之一者:①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而不能耐受;②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症状,如低血压、休克、晕厥或阿一斯综合征发作。本…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益生菌—思连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患儿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盐酸西替利嗪滴剂,1mL,口服,1次/d;同时加用思连康片1g,3次/d,共14d;对照组,32例,盐酸西替利嗪滴剂,1mL,口服,1次/d,共14d。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2%,对照组有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思连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短期疗效较高,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年后的临床随访研究,了解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的效果,从而评价拉米夫定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500例乙肝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年。疗程结束后5年测定患者肝功能(ALT)、HBV-DNA定量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5年患者AL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HBV-DNA明显减少。结论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6.
血小板减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临床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约为37%~77%.慢性肝病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复杂,传统的观点常归咎于脾大、脾功能亢进,或自身免疫紊乱(如抗血小板抗体PAIg)、骨髓抑制及营养不良等,但近年来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渐受关注.现就其在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及其与慢性肝病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血小板生成素与慢性肝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伟锋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327-2329
血小板减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临床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约为37%-77%。慢性肝病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复杂,传统的观点常归咎于脾大、脾功能亢进,或自身免疫紊乱(如抗血小板抗体PAIg)、骨髓抑制及营养不良等,但近年来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渐受关注。现就其在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及其与慢性肝病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血液生物平衡疗法与高压氧疗法联合佐治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血液生物平衡疗法与高压氧疗法对4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与48例血液生物平衡疗法治疗;48例高压氧疗法治疗;49例对照组治疗比较,观察各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佐治组总有效率为89.8%,血液生物平衡组为70.8%,高压氧组为72.9%,对照组为48.2%,联合佐治组与其它3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而且经血液生物平衡疗法治疗2组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明显优于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 血液生物平衡疗法与高压氧疗法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6例冠心病患者使用葛根素静滴给药3周,用药前后测定空腹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用葛根素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显著降低。结论:葛根素适用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