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电热砭石对手背局部皮肤血流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对手背局部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砭石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 45℃电热砭石刺激健康受试者右手第3、4掌骨间,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观察刺激前和刺激后不同时间段右手皮肤血流和脐周血流.[结果]在接受电热砭石刺激后,右手血流显著上升(P<0.01).在30min内,升高的血流未见明显衰减,和接受刺激前比(P<0.01).对照组在接受刺激后30 min内,脐周血流无明显变化.[结论]电热砭石刺激能最著提高刺激局部手背皮肤血流,而对脐周血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聚磷酸钙(CPP)多孔支架材料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Tris)和模拟体液(SBF)中降解的比较研究,探索影响CPP降解的因素。采用不同的煅烧温度和烧料粒径制备了不同主晶型的CPP多孔支架材料,并在Tris缓冲液和SBF模拟体液中进行降解实验,时间为60d。X衍射谱检测CPP的结构,磷酸根浓度法检测CPP的降解速率。结果表明:三种晶型CPP的降解速率不同,α-CPP的降解速率最慢;煅烧温度越低,粒径越小,降解速度越快。制备工艺对CPP支架材料的降解规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修复材料聚磷酸钙聚合度对其显微结构及体外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室完成。通过控制煅烧时间制备得到具有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钙材料。使用液相31P核磁共振法对聚磷酸钙聚合度进行测定。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表征。以生理盐水为递质,进行32d的体外降解实验,在不同时间使用钼蓝光度法对降解液中磷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降解过程中计算失重率:失重率(%)=[(W0-Wt)/W0]×100%。结果:①聚磷酸钙聚合度随着煅烧时间(3,5,7,10h)的延长而增加,分别为9,13,17,19。②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聚合度对聚磷酸钙晶型无影响。③扫描电镜图片显示当聚合度大于9时,晶粒清晰可见。同时,晶界变薄,即非晶区变少。④32d体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度为13的聚磷酸钙材料的降解速率最快,失重率约是聚合度为9,19的3倍。结论: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钙的显微结构不同并对其降解性能有一定影响,通过改变聚磷酸钙的聚合度从而调节其降解速率,配合其他影响因素对降解速率的调控可以达到满足临床骨修复要求。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体外降解及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壳聚糖体外降解的规律及不同降解时间其产物对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的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壳聚糖在组织工程血管化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生理盐水为降解介质对壳聚糖膜进行体外降解,用失重率、黏均分子量变化和FTIR表征降解本体的变化规律,用降解液pH值和降解产物中氨基葡萄糖浓度变化表征降解产物的变化规律;将降解液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用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情况,并与氨基葡萄糖单体培养后内皮细胞增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壳聚糖膜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是壳聚糖分子链中β-(1,4)糖苷键断裂引起的,降解缓慢,120 d失重率为19.48%,降解过程中黏均分子量减小,最终产物为氨基葡萄糖,其浓度不断增大,降解产物的累积使pH值升高.不同时间降解产物中氨基葡萄糖浓度都在氨基葡萄糖单体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范围内,前期和后期的降解产物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但降解中期21~90 d的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表明氨基葡萄糖单体并非影响内皮细胞增殖的主要因素.结论 壳聚糖体外降解缓慢,降解最终产物为氨基葡萄糖,其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增殖在降解中期抑制,前期和后期促进,其主要影响因素不是氨基葡萄糖单体.本研究可为壳聚糖在组织工程血管化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京族女中学生掌纹特征,以提供该民族女中学生人类学体质参数及肤纹学参数。方法:取京族女中学生掌印资料114份。分析a-b纹嵴计数(a-bridge count,a-bRC)、轴三叉位置(the axial triradius)、手掌主线(palmar main lines)走向、手掌纹型(palmar patterns)及手掌主要屈褶(palmar major flexion creases)等5个项目,并与国内其他5个民族的掌纹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京族女性左、右手a-b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所比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京族女性的轴三叉(t)位置仅与广西仫佬族有显著性差异,靠近手掌腕部,与所比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手掌主线提示,京族女性右手掌纹嵴比左手掌纹嵴更趋横行走向;手掌纹型出现频率最高者为Th/I1(Thenar/interdigitalⅠ)区,出现频率最低者为第2指间区I2(interdigitalⅡ,I2)区,且与所比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掌褶类型出现频率,京族与所比部分民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京族女性的掌纹具有本民族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掺锶聚磷酸钙降解速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室完成。通过分别控制保温时间(3,5,7h)制备3种不同聚合度的掺锶聚磷酸钙烧料,将烧料分别在700,800,900℃下煅烧得到不同工艺条件的掺锶聚磷酸钙材料样品,并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氯化氢溶液中进行45d的降解实验。用31P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其聚合度,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变化,钼蓝比色法检测PO43-的质量浓度以表征其降解速率。结果:①31P核磁共振波谱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掺锶聚磷酸钙的聚合度逐渐增大,3种掺锶聚磷酸钙烧料的聚合度分别为9,13,19。②掺锶聚磷酸钙降解速率并不随聚合度增长而呈一单调变化的趋势。在相同的煅烧温度下,掺锶聚磷酸钙的降解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聚合度为13,9,19的掺锶聚磷酸钙。聚合度为13的掺锶聚磷酸钙降解液中PO43-的质量浓度达到0.44g/L;相同保温时间下,掺锶聚磷酸钙的降解速率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③扫描电镜显示,降解速率快的掺锶聚磷酸钙表面有CaP沉积物。结论:不同工艺条件下掺锶聚磷酸钙的降解速率不同,通过调节保温时间和煅烧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掺锶聚磷酸钙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7.
丁玉龙  张焱  纪元  国艳  梁晓婷  张宇沁 《新中医》2017,49(12):139-142
目的:观察比较穴位埋针疗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针组及普通针刺组各32例。穴位埋针组予患侧耳门、听宫、听会三穴埋针治疗;普通针刺组予普通针刺治疗。以纯音测听为评价指标,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纯音测听的改善程度。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穴位埋针组56.25%,普通针刺组21.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针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治疗后,穴位埋针组和普通针刺组在各频率听阈变化情况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均有疗效;治疗前后差值,穴位埋针组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在均有效果的前提下,穴位埋针组对各频率的纯音测听改善程度均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穴位埋针于耳前三穴和普通针刺取穴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有治疗效果,埋针组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  相似文献   
18.
19.
电热砭石干预对对侧小腿局部皮肤血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干预对对侧小腿局部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温热刺激条件下互刺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45℃电热砭石刺激健康受试者右小腿后部(胭窝和跟腱连线的中点),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观察刺激前和刺激后不同时间段左侧小腿相应位置皮肤血流.以静息状态下左侧相同位置皮肤血流作为对照。结果:在静息状态下,左侧小腿局部血流灌注无明显变化。右侧接受温热刺激后(post)7min,左小腿后部的血流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接受刺激后4-30min内,升高的血流未见衰减,与刺激后1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热砭石干预能显著提高对侧小腿后部局部皮肤血流。  相似文献   
20.
从微循环角度探讨放血疗法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部位及机理,不同的放血部位,治疗的疾病可能不同。方法:我们通过对不同民族医学体系放血部位的比较,发现放血部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结果:一般临床常用的放血部位,要么是微循环非常丰富的位置,要么是静脉比较浅表的位置。结论:刺络放血疗法的特点就是改善这些疾病治疗点的局部微环境,从而达到治疗远端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