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04篇
  免费   1521篇
  国内免费   446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1863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7276篇
内科学   1008篇
皮肤病学   115篇
神经病学   1419篇
特种医学   3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35篇
综合类   7525篇
预防医学   3241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3185篇
  84篇
中国医学   2034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274篇
  2023年   1064篇
  2022年   944篇
  2021年   1235篇
  2020年   1327篇
  2019年   1213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982篇
  2016年   1174篇
  2015年   1115篇
  2014年   2002篇
  2013年   1865篇
  2012年   2187篇
  2011年   2085篇
  2010年   1927篇
  2009年   1623篇
  2008年   1471篇
  2007年   1356篇
  2006年   1011篇
  2005年   1071篇
  2004年   853篇
  2003年   769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丁螺环酮在社交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影响强迫症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53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36例临床分析;血浆置换联合DNA免疫吸附血液灌流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来氟米特在狼疮性肾炎维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中期研究报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92.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仅次于老年性痴呆,是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在65岁人群中发生率为1/7左右。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在60岁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基础,临床上以焦虑症状突出为特点,主要表现以情绪障碍为主:情绪低落、沮丧或焦虑,产生消极偏差,疑病妄想;有轻度的认知障碍;注意力分散,定向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多伴有睡眠障碍;有诸多心理问题,如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固执感、怀旧感等负性心理,且情感表现出饰性、内向性和封闭性。与此同时,原有的躯体疾病加重或迁延不愈,卧床不起,甚至产生自杀妄想。  相似文献   
93.
本文就糖尿病患者最早就诊的是心血管内科医师,以及负性情绪可明显影响糖尿病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心境可明显增加自我控制糖尿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
米氮平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和焦虑共病的疗效对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米氮平、氯丙咪嗪抗抑郁和焦虑的共病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65例同时符合抑郁症与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HAMD17项评分总分≥17分,≤23分、HAMA总分≥14分, ≤29分。分别随机给予口服米氮平(简称A组)和氯丙咪嗪(简称B组)。研究全程为期4周。疗效评定按HAMD、HAMA得分≤7分为治愈,减分50%为有效。数据进行X2及t检验。结果入组时两组 HAMD、HAMA得分无显著性差异(t=0.32,P>0.05),治疗第1周A组HAMD得分下降比B组明显, HAMA得分下降更为明显。治疗第2周开始A组HAMD、HAMA得分下降均比B组来的显著。第4周末A组临床治愈18例(56.3%,18/32),临床有效28例(87.5%,28/32)。B组临床治愈15例(45.5%, 15/33)临床有效27例(81.9%,27/33)。米氮平组有效率87.5%,氯丙咪嗪组有效率81.9%,无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0.76、0.40,P>0.05)。B组的不良反应例数及严重程度均远高于A组。结论对具有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患者可用米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应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及与焦虑行为的关系。方法将3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精神应激组(30只)和对照组(8只)。对应激组采用限制应激和饮水冲突应激,持续2个月;分别于应激前、应激后1,2个月用空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焦虑水平,计算出中央格爬行次数、外周格爬行次数、开放臂进入次数及停留时间、闭合臂进入次数及停留时间。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动脉血管局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结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应激1个月后,应激组大鼠在开放臂的次数和时间、闭合臂的次数少(P<0·05),闭合臂的时间多(均P<0·01);应激2个月后,应激组大鼠在外周格爬行的个数和闭合臂时间多(P<0·01),开放臂时间少(P<0·01)。(2)应激组大鼠主动脉失去原有的正常结构,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数目增多。(3)应激组大鼠血管壁PC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为(16485±10694)个/MM2,对照组大鼠为(4012±2256)个/MM2,T=4·359,P<0·01。(4)中度焦虑组大鼠PCNA表达与大鼠焦虑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8,P=0·004)。结论大鼠中度焦虑时,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率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6.
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被称为精神障碍中“普通感冒”。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逐渐上升,据调查其终生患病率为17.1%,已成为世界各国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1996年WHO一项关于“疾病负担”的研究分析,以因疾病造成“伤残”或“功能缺损”(disability)统计,抑郁症导致的“伤残”仅次于慢性肺部疾病而居第二位,占全部疾  相似文献   
97.
目的:调查分析邯郸市第四医院141名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为寻找减轻压力措施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实验数据。方法:2004-02-06/2004-02-10对邯郸市第四医院141名护士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引起护士压力的常见因素及压力程度两部分。引起压力常见因素包括:担心差错事故、生活规律改变、晋升问题、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繁重、工资收入、学习考试。压力程度:压力很大指护理人员自我感觉疲惫心慌,对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显著的影响;压力较大指自我感觉压力较大,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压力一般指自我感觉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但主观上能够适应,对自己不是一种负担;没有压力指工作轻松愉快,主观感觉没有任何不适应。结果:①不同科室压力分布:内科系统45名中有8名认为压力很大或较大,外科系统62名中有34名认为压力很大或较大,急诊科15名中有13名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与内科系统比较,外科系统、急诊科普遍认为工作压力较大(P<0.01或0.05)。②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对压力分布的影响: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对护士压力分布无明显影响(P>0.05)。③各种压力因素及所占比例分析: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位居首位,高达78.01%;其次为生活规律改变及晋升问题,分别为48.94%和47.52%。结论:临床护士压力分布是不平衡的,外科系统和急诊科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担心差错事故发生是引起护士压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门诊手术虽小,但作为躯体和心理的一种应激源,同样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由于局部麻醉手术时患者意识清醒,因此其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尤为突出,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易导致患者术中或术后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心动过速、出冷汗,甚至休克等现象.  相似文献   
99.
老年期痴呆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老年期痴呆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10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分为两组,阿尔茨海默病(AD)组和血管性痴呆(VD)组。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AD组有焦虑20例,伴抑郁17例;VD组有焦虑17例,伴抑郁15例。共病28例,AD组与VD组各14例。AD组与VD组在HAMD因子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抑郁和焦虑共病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0.
背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以焦虑、抑郁常见,但是有关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情绪障碍的研究报告较少。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情绪障碍的特点以及情绪障碍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设计: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和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1-05/2003-06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后出院的患者87例(病例组),男48例,女39例,年龄61-84岁。均首次发病,病程在第3个月的恢复期者。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员68例为对照组,神经系统检查和躯体检查正常,无精神病史,无痴呆表现,男39例,女29例,年龄60-82岁。方法:根据统一的指导语,在病程第3个月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主要观察指标:①SCL-90总分和因子分。②SSS总分。结果:病例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阳性总分、阳性均分均高于对照组(t=4.14~8.09,P=0.000)。病例组SCL-90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u=2.107~8.811,P=0.000)。两组在敌对和偏执因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病例组SCL-90总分及因子分与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呈正相关(r=0.806-0.293,P&;lt;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抑郁、焦虑和恐怖等情绪障碍。其情绪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