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1篇
  免费   2050篇
  国内免费   544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263篇
妇产科学   150篇
基础医学   1057篇
口腔科学   269篇
临床医学   1484篇
内科学   1471篇
皮肤病学   159篇
神经病学   706篇
特种医学   3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801篇
综合类   3134篇
预防医学   2623篇
眼科学   258篇
药学   1108篇
  17篇
中国医学   1133篇
肿瘤学   102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595篇
  2021年   931篇
  2020年   978篇
  2019年   586篇
  2018年   530篇
  2017年   623篇
  2016年   722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1182篇
  2013年   1090篇
  2012年   1096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835篇
  2009年   652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401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3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符合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的患者42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20%(42/349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32例,年龄38~86岁,中位年龄66岁,共发现73处结直肠癌灶,多位于近端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共检出淋巴结527枚,阳性10枚(1.9%),淋巴结阳性患者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37.5%(12/32);27例为双原发癌,3例为三原发癌,2例为五原发癌;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5%和74.38%。异时性多原发癌10例,年龄33~86岁,第一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第二癌多位于升结肠区域;共检出淋巴结276枚,阳性率12.3%(34枚),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66.67%。结论多原发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不少见,其分布有一定规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提高早期诊断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探讨鼻咽部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NE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9.4岁,病理类型均为小细胞型NEC。光镜下可见较小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和梭形,核深染,胞浆少,核浆比例高,伴有较明显的病理性核分裂象,染色质细腻。免疫表型:CgA、Syn、CD56和EBERs阳性或部分阳性者分别有6例、10例、9例和3例。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5例,分期不详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和(或)化疗,至随访结束存活者9例,死亡3例。结论 鼻咽部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上较少见,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病理类型以小细胞型为主,易出现颈部淋巴转移,就诊时大部分已处中晚期,治疗以放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了解高海拔环境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对106例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海拔组)的临床特征、疗效、药物副作用进行调查,与同期106例平原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原组)对照。结果:高海拔组临床症状以幻觉、疑病妄想、夸大妄想、紧张冲动行为及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出现频率较高,而对照组以被害妄想、情感淡漠等精神症状出现频率较高(P<0.01或P<0.05);入院时高海拔组总体病情较重(P<0.01);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高海拔组药物不良反应多于平原组。结论: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总体病情严重程度、药物不良反应与平原地区有一定区别,可能与高海拔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6.
1983年淄博市首次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1986年疫情达历史高峰;之后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现将近20年来淄博市HFRS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人间疫情资料来源于各区县疫情报告统计,人口资料来源于淄博市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用Excel 2000软件分析。2.结果: (1)流行趋势:①1983-2003年全省共发病15 507例,年均发病率为22.13/10万;病死116例,病死率为0.56%;发病率波动在0.27/10万~76.51/10万之间。20世纪80年代发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T1期(肿瘤直径<2cm)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绝经前后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和数目。方法:常规病理检验以及应用免疫组化、HE法分别测定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者的ER、PR。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浸润导管癌的百分比为 84. 7%,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浸润导管癌百分比为 62. 2%,经χ2 检验,P<0. 01。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9. 3%和 25. 5%,经χ2 检验,P<0. 01。两组ER和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比例经χ2 检验,P<0. 05。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及数目、ER、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上有显著性差异。对于T1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应行癌肿切除伴Ⅰ、Ⅱ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8.
兔精原干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精原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用饲养层和无饲养层两种方法培养幼家兔精原干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形态变化,并对细胞的糖原、脂质及c-kit受体的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成功的分离并培养幼家兔精原干细胞.在培养细胞中精原干细胞为主体细胞,并可见少量间质细胞.根据精原干细胞体积大小和形态特点,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PAS染色,精原干细胞胞质呈阳性反应;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体积较小的精原干细胞c-kit受体呈强阳性反应,体积较大的大精原干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间质细胞PAS染色和c-kit受体染色呈阴性反应,而脂质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精原干细胞培养无论有无饲养层,均能呈集落状生长,但有饲养层的培养,细胞的生长明显优于无饲养层培养.结论:青春期前的睾丸生精小管是精原干细胞最集中、数量最多,且容易获取分离的部位;精原干细胞的成功培养为今后重建完整的生精细胞系的治疗性移植和对这类定向干细胞的发育及分化潜能的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9.
Aims: Studies conducted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 (FEP) samples avoid many biases. However, very few studies are based on epidemiological cohorts treated in specialized FEP services. The aim of this file audit study was to examine premorbid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a large epidemiological sample of FEP. Methods: File audit study of al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Early Psychosi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Centre between 1998 and 2000 using a specializ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were 661 patient fil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Premorbid evaluation revealed high rates of substance use disorder (74.1%), history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47.5%), past traumatic events (82.7%) suicide attempts (14.3%) and family history of psychiatric illness (55.6%).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revealed high intensity of illness (mean CGI 5.5), high prevalence of lack of insight (62%) and high rate of comorbidity (70%). Conclusion: High rates of traumatic events or episodes of mental illness before treatment for FEP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designing treatment approaches because a too narrow focus on positive psychotic symptom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incomplete treatment. Additionally,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mes need sufficient range of resources to address the multiple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FEP patients such as high severity of illness, comorbidities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Finally, observation of an important degree of functional impairment despite short 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 suggests that while early detection of FEP is a necessary step in early intervention, it may not be sufficient to improve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sychosis and that efforts aimed at identifying people during the prodromal phase of psychotic disorders should be pursued.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7岁,因阴囊内无痛性肿块4个月就诊。体检于左侧阴囊内可扪及囊性肿块,同侧睾丸不能扪及。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结果:术中见左侧睾丸旁多发结节状隆起肿块,质偏硬;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结构并埋没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术后已随访3年无瘤生存,预后良好。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有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好发于年轻男性,手术切除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比腹腔型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