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0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864篇
内科学   50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93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529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698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70篇
  30篇
中国医学   164篇
肿瘤学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冒巍巍  范莉  王方华 《中草药》2003,34(4):289-292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随着中国加入 WTO,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壮大及其对中药类产品的接纳 ,给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主要介绍了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产业竞争力理论 ,并使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从而为根据我国中药产业自身的实力和所处环境选择合理策略提升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2.
论医院药学服务的多学科支撑性及其有效开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促进我国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方法 :对与药学服务密切相关的各学科分别加以分析。结果与结论 :多学科支撑性是医院药学服务的基本特性 ,这一性质决定了医院药学服务的有效开展需要多种技术人才的通力协作。  相似文献   
33.
徐凯 《医学与社会》2000,13(1):13-15
从3000例国际海员疾病发生率原因着手,结合国际海员群体工作游动性和成员多国性的特点,从社会医学和心理医学角度,分析国际海员健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实现国第员“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出初步见解。国际海员群体的特殊性及他们的健康问题值得中国及国际航海医学界和社会医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4.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是少数几个总部设在中国并由中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学术组织。世界中联通过组织中医药国际考试,将我国成熟的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化为国际标准,并以标准规范国际中医药从业人员和从业机构是其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回顾了中医药国际考试历程,详细阐述了考试的定位与目标,考试标准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框架,考试的管理体制, 以及相关考试资格审查与认定等。  相似文献   
35.
乡镇卫生院能否以及多大程度上得到发展,直接关系整个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成效.湖南各地为摆脱农村乡镇卫生院目前的困境,在探索以两权分离为核心的改革中,逐渐形成了三种模式,即以租股合制为特征的宜章、桂阳模式;以承包制 监事会制为特征的沅陵模式;以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石门模式.理顺了管理体制,激活了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三种模式既有区别又有共同性,在我国卫生院产权改革中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6.
Objective.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informal caregiver availability and public funding on formal long-term care (LTC) expenditur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Data Source/Study Setting. Secondary data were acquired for 15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countries from 1970 to 2000.
Study Design.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applying fixed- and random-effects models to time-series cross-sectional data. Outcome variables are inpatient or home heath LTC expenditures. Key explanatory variables are measures of the availability of informal caregivers, generosity in public funding for formal LTC,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Data Collection/Extraction Method. Aggregated macro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OECD Health Data, United Nations Demographic Yearbooks, and U.S. Census Bureau International Data Base.
Principal Findings. Most of the 15 OECD countries experienced growth in LTC expenditures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 availability of a spouse caregiver, measured by male-to-female ratio among the elderly, is associated with a $28,840 (1995 U.S. dollars) annual reduction in formal LTC expenditure per additional elderly male. Availability of an adult child caregiver, measured by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full-time/part-time status shift,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of $310 to $3,830 in LTC expenditures. These impacts on LTC expenditure vary across countries and across time within a country.
Conclusions. The availability of an informal caregiver, particularly a spouse caregiver,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explaining variation in LTC expenditure growth. Long-term care policie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behavioral responses: decreased public funding in LTC may lead working women to leave the labor force to provide more informal care.  相似文献   
37.
OBJECTIVE: To explore learning outcomes from international traineeships for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METHODS: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24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at Maastricht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The Netherlands. The 24 subjects were selected by purposeful sampling. RESULTS: Students reported meaningful learning outcomes in 6 domains: medical knowledge; skills; international health care 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and personal growth. DISCUSSION: International traineeships appear to provid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globalisation as well as some of the generic objectives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The tentativ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need to be confirmed by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38.
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疾病经济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疾病家庭的疾病经济风险、特定人群疾病经济风险、超过致贫线住院家庭相对疾病经济风险的分析显示:低收入农民疾病经济风险是高收入家庭的3.09倍;大部分家庭都处于低疾病经济风险中,但15、09%的家庭疾病经济风险较高;县和县级以上医院住院家庭疾病经济风险分别是乡镇卫生院住院家庭的2、40倍和6、20倍。提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设计中需考虑低收入家庭疾病经济风险分担、合理引导卫生服务利用、保障力度和受益面的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39.
利用农民经合组织进行合作医疗个人筹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可行性、农民心理可接受性、农民参与管理与监督的可实现性3个方面,就利用农民经合组织进行合作医疗个人筹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成为合作医疗的宣传者、资金的筹集者和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并提出了利用农民经合组织进行农民个人筹资的设想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配与使用模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分配与使用方案是筹资与补偿的中间环节,它关系到资金的安全管理,制约着对需方的补偿,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进展、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必须要掌握的问题。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试点地区的基金分配与使用情况大致划分为5种模式:(1)大病统筹基金;(2)大病统筹基金 家庭账户(门诊)基金;(3)大病统筹基金 家庭(门诊)账户基金 大病基金;(4)大病统筹基金 家庭账户(门诊)基金 防保基金;(5)大病统筹基金 家庭账户(门诊)基金 防保基金 大病基金。最后,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运行特点、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的经济收入能力等现实状况讨论了各种模式的使用和选择空间,以期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及今后的推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