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51篇
  免费   5908篇
  国内免费   3689篇
耳鼻咽喉   347篇
儿科学   1476篇
妇产科学   846篇
基础医学   12990篇
口腔科学   1663篇
临床医学   6845篇
内科学   14130篇
皮肤病学   1025篇
神经病学   7716篇
特种医学   13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789篇
综合类   13883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预防医学   4678篇
眼科学   956篇
药学   10469篇
  9篇
中国医学   2571篇
肿瘤学   5315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828篇
  2022年   1657篇
  2021年   2964篇
  2020年   2380篇
  2019年   2046篇
  2018年   2016篇
  2017年   2331篇
  2016年   2655篇
  2015年   3002篇
  2014年   5057篇
  2013年   5661篇
  2012年   5364篇
  2011年   5989篇
  2010年   4744篇
  2009年   4602篇
  2008年   4736篇
  2007年   4594篇
  2006年   4123篇
  2005年   3877篇
  2004年   3173篇
  2003年   2702篇
  2002年   2068篇
  2001年   1779篇
  2000年   1540篇
  1999年   1320篇
  1998年   1224篇
  1997年   1072篇
  1996年   916篇
  1995年   729篇
  1994年   699篇
  1993年   586篇
  1992年   505篇
  1991年   473篇
  1990年   394篇
  1989年   310篇
  1988年   295篇
  1987年   286篇
  1986年   255篇
  1985年   361篇
  1984年   317篇
  1983年   210篇
  1982年   244篇
  1981年   191篇
  1980年   164篇
  1979年   109篇
  1978年   91篇
  1977年   77篇
  1976年   67篇
  1975年   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P33IN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33ING1表达在 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 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了原发性胃癌(71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2例)、正常胃粘膜 或慢性胃炎粘膜(18例)组织中P33ING1的表达,以及P5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 达情况。结果: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正常胃粘膜或慢性胃炎 粘膜)P33ING1均呈阳性表达,胃癌组织P33ING1表达率仅为62.0%(44/71),显 著低于前两组(P<0.01)。胃癌组织中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 移 及分化有关(P<0.01);P53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B cl-2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分化有关(P<0.05)。P33ING1与P53在胃癌组织中 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与Bcl-2则无相关性。结论:P33 ING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同时检测P33ING 1与P53的表达水平,对于原发性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多囊蛋白-1胞内区cDNA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获取多囊蛋白-1胞内区片段。方法:用PCR法克隆多囊蛋白-1胞内区的cDNA片段,然后插入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ProEXHta中,经测序证实后,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用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结果:克隆到一个660bp的多囊蛋白-1胞内区cDNA片段,得到了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6万的融合蛋白。结论:多囊蛋白-1胞内区片段的融合蛋白为制备抗多囊蛋白-1单克隆抗体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氨甲酰胆碱对多巴胺诱导的小脑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巴胺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以及胆碱受体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对多巴胺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在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建立多巴胺凋亡模型。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DNA凝胶电泳和Hoechst33258核染色分析神经元凋亡,细胞的存活率用二乙酸荧光素(FDA)染色法检测。采用Westernblot分析细胞外信号调控的蛋白激酶(ERK)激活情况。【结果】多巴胺可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并可持续激活ERK,二者均可被氨甲酰胆碱和PD98059抑制。氨甲酰胆碱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ERK激活的抑制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结论】多巴胺在小脑颗粒神经元诱导凋亡可能是通过持续激活ERK介导的。氨甲酰胆碱通过激活M胆碱受体,继而抑制了ERK的激活,从而起到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原发和复发鼻咽癌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鼻咽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sAB法同时检测69例患者原发和复发鼻咽癌组织中p53、MDM2、p21ras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结果】复发癌与原发癌相比阳性表达率方面,p53蛋白(78%和80%)或MDM2蛋白(84%和83%)很相近,p21ras蛋白(73%和93%)或p21WAF1蛋白(52%和84%)明显下降;高表达率方面,p53蛋白(42%和51%)很相近,MDM2蛋白(57%和32%)明显升高,p21ras蛋白(16%和65%)或p21WAF1蛋白(17%和46%)明显下降。其中,MDM2蛋白表达水平在复发癌明显升高主要见于复发间期<34个月患者组(P<0.05),p21ras蛋白和p21WAF1蛋白表达水平在复发癌明显下降见于复发间期<34个月和≥34个月患者组(均<0.02以下)。【结论】原发鼻咽癌临床治愈后,p53蛋白和MDM2蛋白过度表达以及p21WAF1蛋白低表达或不表达可能仍然对鼻咽癌的复发起重要作用;MDM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和p21WA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可能进一步加促鼻咽癌的复发过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改变。方法 :选择 2 8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 (发病 72h内 )、31例Ⅰ ,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 2 8例老年正常对照 ,测定其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 (vWF)、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140 )和血清C反应蛋白 (CRP)含量。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组血浆vWF含量、GMP 140含量和血清CRP含量均明显高于老年高血压病组及老年正常对照组 ;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vWF含量、GMP 140含量亦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 ,血清CRP含量较老年正常对照组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改变 ;Ⅰ ,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亦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验证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bBMP)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探讨煅桡骨 (SB)作为其载体对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将bBMP植入 1 6只balb/c小鼠肌袋内 ,每周宰杀 4只行细胞学检查 ,连续 4周。② 1 6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造成双侧桡骨 1cm缺损 ,分别植入bBMP -SB和SB进行自身对照 ,分批宰杀后行X -线照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植入肌袋内的bBMP术后一周即可诱导软骨细胞形成 ,2周时可见编织骨 ,4周时可见小梁骨及骨髓成形。而骨缺损实验中 ,bBMP -SB组在软骨诱导、小梁骨的形成数量、骨折愈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SB组。结论 :①bBMP有强大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②bBMP -SB复合骨可促进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P2 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 8例宫颈癌中P2 7蛋白表达。结果 P2 7蛋白高表达率在宫颈癌中为 19% (9/ 4 8) ,而正常宫颈组织中均为高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2 7蛋白高表达率与患者年龄、结婚年龄、生育状况、职业及临床分期无关 ,且放疗前后P2 7蛋白高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P2 7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对P2 7蛋白进行检测可为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165例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恶性淋巴瘤(ML)中p16基因的缺失、甲基化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p16基因异常在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淋巴瘤鹇组织标本50例,存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15例,均包括T、B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霍奇金淋巴瘤(HL)。用PCR、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检测新鲜组织中的p16基因的等位缺失及5‘CgG岛异常甲基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另外,分别选取9例反应性增生(RH)组织的标本作对照。结果 12/50例(24.0%)新鲜标本中检出p16基因纯合性缺失,16/50例(32.0%)检出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石蜡包埋标本中p16蛋白的失表达率为41.6%,其中B-NHL为46.0%,T-NHL为54.5%,HL为31.6%。恶性程度较高的淋巴瘤类型中p16蛋白的失表达率也相应较高,各类型之间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FL)的p16失表达率存在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所有RH标本均未见p16基因或蛋白表达的异常。结论 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的异常是一个频发事件,p16基因表达异常参与了淋巴瘤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中药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7402、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外抑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观察榄香烯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分析细胞凋亡、周期变化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榄香烯对7402和Hela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榄香烯能诱导7402和Hela细胞凋亡,同时伴随有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榄香烯对7402、Hela细胞有较强的抗瘤效应,其可能与Bcl-2蛋白下调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程早期C-反应蛋白(CRP)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为治疗及时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第1、3、7、14天的外周血CRP,并与12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1)实验组入院第1天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重症组CRP高于轻症组,重症有并发症组CRP高于重症无并发症组(均P<0.05).(3)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高峰值出现在发病后第3天,当CRP下降迟缓,提示并发症的发生.结论CRP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早期指标,并能提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