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8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718篇
内科学   19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577篇
预防医学   107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18篇
  10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农业部种羊及羊毛羊绒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乌鲁木齐)2001年首次通过双认证。2006年承建“十二五”农业部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的种羊专业性中心。2009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加挂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质量标准研究所。2011年承建农业部畜禽产品风险评估实验室。2015年以来获批成立新疆毛绒工程中心、新疆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和新疆种羊与羊毛羊绒司法鉴定所。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共建科技合作研究中心6个;承担新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现为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单位。  相似文献   
102.
背景:众多文献对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进行综述分析,但存在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不全面或没有针对性分析针灸对女性患者的单独疗效等局限性。目的:对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研究各特点进行分析,为针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从建库截止至2020-03-15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Evid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以针灸为主要干预手段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信息的提取,并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从文献发表数量、诊断标准、治疗方法、腧穴选择与归经、治疗时长频次与疗程、疗效标准与结局指标、针刺操作方法特点、临床研究方法设计等方面进行统计,对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15篇中英文文献,文献发表数量自2012年呈逐年增多并趋于稳定;(2)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的使用缺乏统一和规范;(3)治疗方法主要为针刺疗法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疗法(盆底肌训练和生物反馈等)、灸法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疗法、针灸结合或联合其他疗法,单独的针灸疗法以体针(毫针针刺)和电针居多;使用频次前10位的腧穴依次为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肾俞、会阳、足三里、中髎、次髎、百会;选取的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等为主;(4)主客观指标相互结合,有效率为最常出现的结局指标;(5)针刺临床操作方法与治疗疗程不一;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普遍较低,高论证强度的研究稀少;(6)分析结果说明,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法丰富多样,以局部选穴结合循经取穴为主;临床研究的设计与方法标准不一,有待于今后在临床中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南京市低龄儿童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南京市某幼儿园共342例3~5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线资料,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探讨各因素的影响。结果:205例诊断为低龄儿童龋,患龋率为60.0%,其中119例诊断为重度低龄儿童龋,患病率为34.8%。简化软垢指数、菌斑指数、菌斑产酸能力、深点隙裂沟、母亲进食含糖食品频率和兄弟姐妹龋齿数是低龄儿童龋的危险因素。结论:南京市3~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Morse跌倒评估量表预测跌倒风险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9月30日。利用诊断准确性质量评价研究工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共48947例患者。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敏感度为0.75(95%CI 0.73~0.77),合并特异度为0.64(95%CI 0.64~0.64),合并阳性似然比为2.45(95%CI 1.97~3.03),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39(95%CI 0.29~0.52),合并诊断比值比为6.58(95%CI 4.13~10.46),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SE=0.026)。结论Morse跌倒评估量表作为单独指标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有效性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5.
手术切口瘢痕是病理性瘢痕来源之一。本文介绍了手术切口瘢痕风险发生情况。评估了手术切口瘢痕风险因素,主要归纳为三方面: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同时对手术切口瘢痕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科学高效的评估术后切口瘢痕形成风险的量化工具。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握力与营养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3月—9月本院感染科住院患者132例,运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2002)评估其营养风险,连续测量患者握力大小,探究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握力与营养风险评分无相关性,连续监测的握力变化值与营养风险变化值之间呈负相关性(r=-0.26,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握力变化值与营养风险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临床可以通过握力变化来判断患者营养风险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7.
检索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量表相关的文献,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17项研究对常用的Caprini、Padua和Khorana等量表在肿瘤手术、化疗和放疗患者中的适用性分别进行了验证,3项研究讨论了肿瘤患者特异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alism,VTE)预测模型的构建。肿瘤患者VTE风险评估量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肿瘤患者可以应用普适性量表进行VTE风险的评估,但还需重视开展本土化的肿瘤患者特异性VTE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研究。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循证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及非随机干预性护理研究的广泛应用,护理科研工作者需要在试验设计及证据采纳过程中对试验项目的偏倚风险及整体质量作出评价以提高证据的质量。ROBINS-I(Risk of Bias in Non-randomized Studies-of Interventions)是目前值得推荐的非随机干预性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该文逐条解释ROBINS-I的评估条目,并用该工具评估2篇非随机干预性护理研究的偏倚风险,以帮助护理科研工作者在设计和实施非随机干预研究时正确使用该工具,以期提高护理研究质量,增加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构建智能化临床试验数据整合与质量控制平台(简称iTrial平台),以提升临床试验实施效率及数据质量。方法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数据集(PHSR),根据具体试验方案配置以受试者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数据集(SHSR),打造便捷的人机结合模式(HCIM)的iTrial平台。以2个已完成的临床试验(test01和test02)的人工采集数据及其分析结果为对照,验证iTrial平台实现医院内部试验相关数据自动采集并录入电子数据捕获(EDC)系统及试验过程自动化质控的可靠性和优越性。结果 PHSR实现了患者全生命周期院内全量临床数据实时汇总,在此基础上构建的SHSR可提供的时间和数据维度远大于传统受试者原始病历临床数据库;根据2个临床试验真实案例配置的SHSR比较结果显示,基于iTrial平台的HCIM模式提升了临床试验数据录入效率和质量,在监查或稽查数据的时效性上优于人工监查模式,同时可以实现基于风险的稽查和全量数据稽查。结论依托患者PHSR配置SHSR,构建HCIM的iTrial平台,在采集和上报临床试验数据和辅助完成监查或稽查方面优势明显,可提升临床试验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0.
<正>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急性出血症状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性极强,感染患者病死率极高。在疫源地现场标本接收、处理及分离鉴定过程中实验人员均可能接触到埃博拉病毒,这些实验活动存在较高的实验室感染风险。中国援塞埃博拉检测队在西非执行任务期间,基于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传播途径和实验活动等内容,对实验室中埃博拉病毒引发感染及可能造成危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订了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