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3篇
  免费   1718篇
  国内免费   495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331篇
基础医学   1139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4620篇
内科学   2065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449篇
特种医学   6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099篇
综合类   5766篇
预防医学   3895篇
眼科学   110篇
药学   2199篇
  79篇
中国医学   622篇
肿瘤学   628篇
  2024年   655篇
  2023年   2203篇
  2022年   1539篇
  2021年   1620篇
  2020年   1283篇
  2019年   1103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659篇
  2016年   699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1138篇
  2013年   980篇
  2012年   1131篇
  2011年   1109篇
  2010年   907篇
  2009年   875篇
  2008年   1220篇
  2007年   857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756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提高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轻中度产后抑郁和自我效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产后抑郁提供有效手段和依据。方法将38例轻中度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各19例。运动组给予每周3次,每次40 min,持续12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对照组仅要求受试者完成日常活动,不接受有氧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抑郁程度,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评价自我效能。结果运动组EPDS评分和PSQI评分干预后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组GSES评分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干预后GSE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治疗对轻中度产后抑郁有一定作用,减轻产妇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可作为产后抑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黄艳波  刘玮琳 《全科护理》2021,19(32):4584-4587
目的:设计结直肠癌造口病人造口周围性皮炎风险预测模型,并据此确定预防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预防结直肠癌造口周围性皮炎提供支持.方法:选择收治的结直肠癌造口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造口周围性皮炎的病人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周围性皮炎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设计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效果,据此确定护理对策.结果:出现周围性皮炎病人共4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周围性皮炎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辅助放化疗、回肠造口、合并糖尿病、不了解造口护理知识、渗漏(P<0.05);据此设计预测模型为Z=P=1/[1+e-(-8.892+1.207×年龄≥60岁+1.125×辅助放化疗+1.388×回肠造口+0.985×合并糖尿病+1.000×不了解造口护理知识+0.807×渗漏)];经ROC曲线分析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最佳截断值为9.3分,敏感性系数为0.854,特异性系数为0.926,Youden指数为0.780,预测准确率96.67%.结论:结直肠癌造口病人多存在造口周围性皮炎风险,研究设计的造口周围性皮炎风险预测模型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且预测有效性强,可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北省唐山、石家庄、张家口3市抽取的6 173名≥60岁城乡老年人中确诊为COPD的567例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COPD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23.60±5.90)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社会支持、收支状况、医保类型、家人督促就医、不舒适时间为COPD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应重点关注经济状况和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7例,根据是否患有HF,分为非HF组(16例)和HF组(71例)。HF组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组39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组10例和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组22例。收集年龄、性别、合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情况、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小球滤过率(eGFR)、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Vaspin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结果:四组间比较,HFpEF组、HFmrEF组、HFrEF组血浆Vaspin浓度均低于非HF组(P<0.05),HFpEF组、HFmrEF组、HFrEF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组血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联合快速培养法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12~2018-11期间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56例设为试验组,均经X线检查证实,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1例设为参照组,均实施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检测,统计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单一及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结果,比较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单一及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价值。结果:经快速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176例,经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208例,经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249例;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准确性97.31%、诊断特异性97.56%、诊断灵敏性97.27%较单一检测高(P0.05)。结论: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利于疾病早期诊疗及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统计分析该院产前超声测量的胎儿生物学指标资料,探讨最优的预测胎儿出生体质量的指标及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40例为研究对象,超声测量140例住院分娩孕妇胎儿腹围(AC)、头围(HC)、股骨长(FL)、双顶径(BPD)、羊水指数(AFI)等指标,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建立体质量预测方程,预测结果与胎儿实际出生体质量及hadlock3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胎儿FL、AC、BPD、宫高(FUH)、HC等指标与出生体质量相关(r=0. 554、0. 549、0. 519、0. 360、0. 357,均P0. 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C、HC和BPD3个自变量对出生体质量的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共线性诊断提示具有高度共线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主成分,预测体质量与实际符合率(84. 3%)高于hadlock3公式(69.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3);预测体质量平均绝对误差[(180. 0±145. 2) g]显著低于hadlock3公式[(261. 4±238. 4)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结论主成分分析能较好解决胎儿生物学相关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回归方程预测结果优于hadlock3公式,可根据实际资料拟合预测方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验证血液、肠道和呼吸道传播传染病发病是否仍然存在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Z-D"现象),并且对前兆升集合与前兆降集合分界点的选取进行改良。方法利用2004-01/2014-04传染病疫情资料,建立相关疾病的时间序列,进行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运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回顾性验证和外推性验证。结果全国甲肝、乙肝的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丙肝、戊肝、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和猩红热的时间序列不存在"Z-D"现象。通过Excel 2003软件获取甲肝、乙肝的最佳截取点分别在11月和8月,两者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流行年前兆升降比都呈负相关关系(甲肝:r=-0.9378,P=0.006;乙肝:r=-0.8473,P=0.033),回顾性验证符合率分别为100%、83.3%,外推性验证符合率分别为100%、33.3%。结论全国甲肝、乙肝流行中存在"Z-D"现象,但乙肝的外推性预测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