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00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373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73篇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01.
目的观察胰腺癌疼痛患者的胰腺肿瘤标本内胰蛋白酶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方法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在5分以上的胰腺肿瘤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RT-PCR及ELISA的方法对胰蛋白酶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胰腺癌组织中人胰蛋白酶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ELISA显示胰腺癌组织的胰蛋白酶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胰蛋白酶可能通过激活PAR-2介导胰腺癌疼痛的。  相似文献   
102.
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作用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认识苏木素对胰蛋白酶作用活性的影响及苏木素对胰蛋白酶作用的荧光性质.方法 用酶活性法观察苏木素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苏木素对胰蛋白酶作用的光谱性质.结果 苏木素对胰蛋白酶活性可产生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常数K1=6.13×10-5mol/L;苏木素对胰蛋白酶的荧光猝灭效应为静态猝灭;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论 苏木素可使胰蛋白酶分子中的色氨酸所处环境的疏水性增强,使胰蛋白酶分子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用鸟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II,6水平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8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曲肽联合鸟司他丁)(42例)和对照组(单用奥曲肽)(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体征减轻、血尿淀粉酶水平和平均住院时间,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d4和d10的IL-6水平变化.[结果]奥曲肽联用鸟司他丁能够更快的缓解SAP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血尿淀粉酶更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vs对照组85.71%VS 7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IL-6水平显著下降(第4d,97.99±10.73 VS 70.44±6.50,P<0.05).[结论]奥曲肽联用乌司他丁治疗SAP比单用奥曲肽临床疗效更加优越,并对迅速降低患者IL-6水平,抑制体内炎症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COPD患者共73例(重度21例,中度21例,轻度31例),正常对照3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类胰蛋白酶,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在UniCAP100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仪上进行UmCAP Tryptase检测。结果:①老年COPD患者(重、中、轻)急性期血浆类胰蛋白酶水平分别为(7.65&;#177;2.79),(6.19&;#177;2.50),(4.43&;#177;2.08)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6&;#177;0.74)ng/L,(t=4.43,5.37,3.34,P均&;lt;0.01)。各组急性期血浆IL-8值分别为(99.71&;#177;24.05),(45.01&;#177;13.33),(26.36&;#177;6.00)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6&;#177;3.40)ng/L(t=12.32,7.25,6.27,P均&;lt;0.01)。各组急性期血浆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值分别为[84.07&;#177;17.22),(63.72&;#177;10.96),(67.40&;#177;22.1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30.05&;#177;10.94)ng/L(t=8.63,6.76,7.71,P均&;lt;0.01)。治疗后,重度、中度COPD患者血浆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值明显降低(P&;lt;0.01);重度、轻度COPD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值明显降低(P&;lt;0.01)。②各组(重、中、轻)急性期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绝对计数分别为(13.40&;#177;0.90),(8.61&;#177;0.73),(6.05&;#177;0.51)&;#215;10^9 L^-1;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绝对计数分别为(0.39&;#177;0.11),(0.37&;#177;0.08),(0.33&;#177;0.10)&;#215;10^9 L^-1明显高于对照组(5.13&;#177;0.57),(10.19&;#177;0.08)&;#215;10^9 L^-1(P均&;lt;0.01),而治疗后,明显降低(P&;lt;0.01)。③老年COPD患者急性期血浆中类胰蛋白酶与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P&;lt;0.05)。结论:COPD不仅仅是中性粒细胞相关性的疾病,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介质也积极参与COP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6.
猪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状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制备方法有酶消化法和去污剂法。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离子型去垢剂,脱细胞效果强,但易引起较多蛋白纤维损伤,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力学特性。Triton X-100为柔和的非离子型去垢剂,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纤维损伤。 目的:采用酶、非离子型和离子型去垢剂联合法制备猪脱细胞血管基质,并检测其生物学性状。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于2007-08/2008—05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雄性幼猪1只,取其胸主动脉用于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 方法:采用含双抗的0.125%胰蛋白酶、1%Triton X-100、1%十二烷基硫酸钠逐步处理猪胸主动脉。 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脱除情况。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脱除情况及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情况。测定脱细胞血管基质中胶原蛋白含量,检测血管脱细胞血管基质的伸长比、极限应力。 结果:经该法处理的猪血管内细胞全部脱除,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无断裂,细胞外基质保持完好,其胶原蛋白含量和力学性状与新鲜组织无明显差别。 结论:酶、非离予型和离子型去垢剂联合法是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的较好方法,制备获得的脱细胞血管基质生物学性状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07.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胰腺及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1],血尿淀粉酶(AMY-s、AMY-u)、血脂肪酶(LP)、淀粉酶肌酐清除率(CAMY/Ccr)、尿胰蛋白酶原-2是实验室诊断AP的常规传统指标,各有优缺点,但升高程度与AP的严重程度均不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左雪梅  孙晨光 《检验医学》2003,18(5):293-295
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的方法,为急诊患者早期治疗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正常人50名,AP患者42例,非AP患者58例.同时测定血、尿淀粉酶(AMY)、淀粉酶肌酐清除率(CAMY/CCr%)、尿胰蛋白酶原-2.结果 42例AP患者中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40例、CAMY/CCr%阳性37例、血、尿AMY阳性分别为34和29例.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以尿胰蛋白酶原-2为最高(95.2%、94.8%),其次为CAMY/CCr%(88.1%、86.2%),血、尿AMY则相对较差,其中又以尿胰蛋白酶原-2持续时间最长,可达7 d.AP组与非AP组上述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可作为AP的筛选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血、尿AMY;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采用CAMY/CCr%提高AP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9.
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洪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1):1094-1095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约2:1).主要病因为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长时间低温保存的供体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①选取健康15周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乌司他丁0.5万u/kg组、乌司他丁1.0万u/kg组,12只/组,每组均取6只作为肺移植的供体鼠和受体鼠。②空白对照组大鼠供肺经低钾右旋糖苷液灌洗后,4℃冷冻保存18h后静脉血再灌注1h;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大鼠供肺经低钾右旋糖苷液灌洗后,再灌注静脉血中分别加入乌司他丁0.5,1.0万u/kg,余同空白对照组。③各组供体鼠腹腔麻醉后摘取供肺,4℃经肺动脉插管灌注低钾右旋糖苷液30mL,灌注高度25cmH2O。④各组受体鼠于再灌注20min前,麻醉后游离左总颈静脉,插入颈静脉插管与相应的循环管道连接。游离左侧颈总动脉,插入颈动脉插管与预充好的循环管道连接。游离左股动脉,插入人股动脉插管并连接动脉测压管测压。⑤于供体肺循环灌注1,15,30,45,60min测定供肺静脉流出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气道峰压;灌注结束后测定肺组织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自细胞介素8的含量。结果:实验选取大鼠36只,作为受体的18只(每组各6只)进入结果分析。①供体肺再灌注过程中各时段氧合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气道峰压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供体肺灌注30,45,60min时氧分压均明显升高(P〈0.01),平均肺动脉压和气道峰压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与乌司他丁0.5万u/kg组比较,乌司他丁1.0万u/kg组供体肺灌注45,60min时氧分压均明显升高(P〈0.05),平均肺动脉压和气道峰压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②再灌注后肺组织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供体肺再灌注后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8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乌司他丁0.5万u/kg组比较,乌司他丁1.0万u/kg组供体肺再灌注后以上各指标亦均有所降低(P〈0.01或0.05)。 结论:于灌洗液中及再灌注时应用乌司他丁,可以减轻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供肺功能,其保护作用与给药剂量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1.0万u/kg保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