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7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6篇
  5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8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于1~14 d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0.4 g/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14 d为1个疗程,休息14 d进入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疼痛缓解情况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抗肿瘤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0.31%、32.81%,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9.38%、79.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为48.44%,显著低于治疗组的65.63%(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56.25%和78.13%,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治疗组γ-干扰素(IFN-γ)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94%,显著高于治疗组的46.8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片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较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7月应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计算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28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未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稳定(SD)16例(57.1%),进展(PD)12例(42.9%),疾病控制率57.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中位进展期(time to progress,TTP)分别为8.41个月(3.2~12.7个月)和6.13个月(1~8.6个月)。不良反应大多数为1~2级,最常见的是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皮疹和高血压,无治疗相关性死亡。Child-Pugh分级和BCLC分期是DCR的影响因素。ECOG评分、Child-Pugh分级和BCLC分期是影响OS及TTP的预后因素。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好。肿瘤的BCLC分期越早,患者的肝功能储备及体力状况越好,接受索拉非尼治疗获益越大。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性,55岁,入院前10个月出现恶心、呕吐,无黄疸、腹痛腹泻,当地医院B超提示肝脏占位8 cm×9 cm,后入我院行肝脏穿刺活检,于纤维组织中查见腺癌浸润.于2006年12月27日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2007年8月30日又行肝移植术,术后口服卡莫氟治疗.2008年4月底复查时胸部CT示两肺及胸膜下多发结节,考虑系转移性癌;与此同时,Pet-ct发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故更改治疗方案:口服索拉非尼(多吉美)400mg,2次/d,P53基因(今又生)2×1012VP静滴,1次/周,同时行腹部淋巴结放疗.患者于服用索拉非尼的第10天出现红色皮疹,连成一片,无脱屑,无发热,伴瘙痒,从上向下发展,3~5 d遍布全身.建议患者索拉非尼减量,但患者拒绝,遂继续原剂量服用,给予对症处理:皮炎平软膏和炉甘氏洗剂外用,淡盐水洗浴,保持皮肤清洁,上述外用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瘙痒症状,但不减少皮疹,约10 d左右皮疹从上往下依次消退,1个月基本消退完毕.患者于服用索拉非尼的第25天出现血压升高,为186/118 mm Hg(1 mm Hg=0.133 kPa),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对症治疗,降压不满意,加用利尿剂氢氯噻嗪后血压控制在120~160/80~110 mm Hg,继续原剂量服用索拉非尼.  相似文献   
24.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0例使用索拉非尼口服化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护理,尤其是手足综合征、皮肤反应的预防与护理及高血压的护理和消化系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治疗期间,仅1例前列腺癌患者在服药8个月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足综合征8例,消化道症状7例,疲劳7例,血压升高6例,皮肤反应3例。结论索拉非尼除具有与其他化疗药物相似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全身反应等,还包括手足综合征、皮肤反应、血压升高及腹泻等;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两种治疗方案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其他途径辅助查找发表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的文献.统计指标包括:1年生存率、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用药前后VEGF变化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消化道症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将统计结果分别纳入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T+S组)和TACE组(T组),通过Reviews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随机对照研究共6篇(360例),男∶女=2.96∶1,T+S组269例,T组91例.1年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OR=4.06,95%CI:(1.62,10.20),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OR=2.11,95%CI:(1.30,3.44),P<0.05)];疾病控制率有统计学意义[OR=4.52,95%CI:(2.69,7.58),P<0.05];用药前VEGF变化率无统计学意义[WMD=0.00,95%CI:(-0.37,0.37),P=1.00],用药后VEGF变化率有统计学意义[WMD=-1.23,95%CI:(-1.64,-0.82),P<0.05)];用药前后T+S组VEGF变化率有统计学意义[WMD=0.96,95%CI:(0.56,1.36),P<0.05],用药前后T组VEGF变化率无统计学意义[WMD=-0.23,95%CI:(-0.61,0.14),P>0.05];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OR=1.57,95%CI:(0.81,3.03),P>0.05];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OR=14.83,95%CI:(3.84,57.25),P<0.05];高血压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OR=3.28,95%CI:(1.22,8.81),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组较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能够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降低VEGF水平,但手足综合征及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索拉非尼靶点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阳性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筛选索拉非尼敏感人群。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9例CCRCC中VEGFR2蛋白的表达。结果 CCRCC中VEGFR2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VEGFR2蛋白在肿瘤体积大、组织学分级高、肿瘤分级高、有静脉内癌栓及有远处转移的CCRCC中表达明显增高。结论索拉非尼的敏感人群可能出现在肿瘤体积大、组织学级别高、肿瘤分级高、有静脉内癌栓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金银花浸泡疗法对服用索拉非尼后并发手足皮肤反应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服用索拉非尼的4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开始服用索拉非尼同时,实验组使用金银花煮水(1L加干制金银花20 9),煮沸,待温度降至40~45℃后浸泡手脚15~20 min,2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涂擦护肤剂(均涂尿素软膏)2次/d.结果 实验组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35%,Ⅰ度:20%,Ⅱ度:10%,Ⅲ度:5%;对照组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75%,Ⅰ度:25%,Ⅱ度:30%,Ⅲ度:20%.结论 金银花浸泡疗法可减少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减轻了反应程度,深受患者好评.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肝细胞肝癌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n=82)和对照组(n=78)。联合组患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生活质量、肝功能状况、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97.6%(80/82)和89.0%(73/82),优于对照组的59.0%(46/78)和53.9%(42/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而治疗前后白蛋白(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疗效优于单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9.
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吡啶甲酸经氯化、酰胺化、亲核取代得中间体4-(4-氨基苯氧基)-2-(甲基氨甲酰基)吡啶,与4-氯-3-(三氟甲基)苯异氰酸酯缩合、再成盐得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总收率为64%。  相似文献   
30.
索拉非尼(sorafenib)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制,商品名Nexavar,2005年12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进展性肾脏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索拉非尼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上的丝氨酸和(或)苏氨酸及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生长。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表明,索拉非尼组(n=451,400mg 2/d)对肾细胞癌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5.5月)较安慰剂组(n=452)的2.8月延长约1倍(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