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2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249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53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309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40篇
综合类   777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27篇
  7篇
中国医学   287篇
肿瘤学   744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低氧微环境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特殊培养基筛选;将GSCs分常氧组(21%02)和低氧组(3%02),给予不同的氧浓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低氧组细胞较常氧组生长更好;荧光显微镜下2组细胞的胞核形态完好,无凋亡像;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凋亡率无差异(P>0.05);MTT示:于72 h、96 h及120 h时低氧组较常氧组明显增殖(P<0.05).结论 适度低氧不会诱导脑胶质瘤干细胞凋亡;适度低氧微环境对胶质瘤干细胞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120例哮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哮喘类型,将120例患者分为过敏性哮喘以及非过敏性哮喘两组,每组60例患者,同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4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h 17、Treg、Th2比例以及血浆和诱导痰中IL-17A、IL-4、IL-5、IL-10及IL-18水平。此外测定三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比例。 结果过敏性哮喘组Th17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Treg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Th17比例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三组间Th2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7A、IL-4以及IL-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0及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7A水平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4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7A、IL-4、IL-5、IL-10及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过敏性哮喘组IL-17A以及IL-18水平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4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两组间IL-5、IL-10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哮喘组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哮喘组嗜酸粒细胞比例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 结论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微环境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与正常成纤维细胞(NF)miRNA表达的差异及其对CAF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1型胶原酶消化法分别处理临床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原代分离培养CAF和NF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CAF和NF细胞成纤维细胞分泌蛋白(FSP)的表达情况,对所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纯度和特性鉴定;利用TranswellTM实验比较CAF与NF细胞的侵袭能力;利用miRNA芯片和芯片结果显著性差异(SAM)分析法分析CAF与NF细胞miRNA表达的差异;对差异miR-205和miR-221,在原代培养的CAF和NF进行实时定量PCR(qRT-PCR)验证;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差异miRNA的靶基因;利用DAVID软件对靶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度分析。利用ELISA检测TGF-β和IL-6信号通路的核心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和MMP-9的表达差异。结果成功分离得到原代培养的CAF与NF细胞,纯度大于95%;与NF细胞相比,CAF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增强;miRNA芯片分析结果显示,CAF有10个变化倍数1.5的异常表达miRNA(P0.05),其中3个上调表达(miR-221-5p、miR-31-3p、miR-221-3p),7个下调表达(miR-205、miR-200b、miR-200c、miR-141、miR-101、miR-342-3p、let-7g)。信号通路富集度分析发现,miRNA靶基因与细胞分化、细胞黏附、细胞迁移、细胞增殖、细胞分泌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密切相关,其中,异常表达的miR-200b/c和miR-141等miRNA通过抑制其靶基因,影响TGF-β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进而影响CAF的侵袭和转移。结论人乳腺癌微环境CAF的mi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CAF细胞中异常表达miRNA可能参与了NF向CAF的转化,并与CAF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4.
三维细胞模型借助特殊材料或载体在体外培养不同种类的细胞,使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生长、迁移和分化。三维细胞模型为细胞提供接近体内生存的体外环境,使细胞的基因表达、信号传递更具生理学相关性。本文从三维细胞模型的概念与分类入手,综述了近几年三维细胞模型在肿瘤微环境、肿瘤转移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应用与进展。基于三维细胞模型目前存在的不足,对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出了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85.
[目的]综述藤梨根从"痰"论治恶性肿瘤的进展,为藤梨根在临床上用于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等数据库中,以"藤梨根""恶性肿瘤""痰"为中文检索词,以"Radix Actinidiae Chinensis""malignant tumor""phlegm"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00年至2019年的相关文献。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藤梨根从"痰"论治恶性肿瘤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结果。[结果]藤梨根具有健脾利湿、化痰散结、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藤梨根可通过下调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上调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prote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等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激发细胞失巢凋亡等。痰饮微环境中的痰浊是体内津液代谢异常的主要产物,其与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等较为相似,而Bcl-2、Caspase-3、NF-κB p65、MMP-9等蛋白及PI3K/Akt通路均与痰饮微环境有关。[结论]藤梨根从"痰"论治恶性肿瘤具有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依据。藤梨根在宏观上可痰、瘀、毒同治,在微观上可改善痰饮微环境,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6.
肿瘤微环境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提供了"肥沃土壤"。当归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当归多糖APS,当归内酯ASDL)具有抗肿瘤的药效学基础,能够靶向肿瘤微环境,通过增强免疫器官免疫功能,提升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活性,达到间接抗肿瘤的目的。同时,当归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减少细胞损伤及阻断和调控肿瘤细胞信息通路等抗肿瘤药理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5
目的 探讨阴道微环境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舟山医院和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筛查的患者3879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出现高危型HPV感染进行分组,分为病例组1346例,对照组253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式,探讨阴道微环境和IL-10水平变化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pH值、乳酸杆菌的量、白细胞级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598,χ2=244.382、27.604,P0.05),病例组患者的念珠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363,P0.05),两组患者的滴虫检出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2,P0.05),病例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60,P0.05),pH值偏高、乳酸杆菌的量偏少、白细胞偏多、念珠菌阳性、阴道灌洗液中的IL-10浓度偏高,均成为患者出现高危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阴道微环境和IL-10水平变化与高危型HPV感染之间的关系密切,但需要更多研究对各类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患者和健康人大肠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为后续开展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提供前期的分析结果和数据。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对51例正常人结直肠组织和333例CRC患者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CIBERSORT方法将基因表达谱数据转化为组织中22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比例,对比这些免疫细胞在两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肠道浸润的免疫细胞组成在CRC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较大差异。T细胞和B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数量少于健康人,而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数量大于健康人。结论:CRC患者和健康人的结直肠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具有差异的免疫细胞在癌症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手术、放疗、化疗是癌症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三者对癌症治疗的贡献率分别为27%、22%、和6%,其中放疗的作用与手术相当。另据WHO统计,肿瘤患者中近70%患者需要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神经降压素(NTS)的表达与炎症微环境形成和肝瘤上皮间质转化(EMT)及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来该院通过部分肝切除术确诊为HCC患者78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资料,包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的肝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NTS,几种炎症因子和EMT相关蛋白白细胞介素(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水平,且比较分析各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OS总生存时间)。结果 HCC患者中NTS的表达阳性率是19.23%,NTS阳性的标本中有86.67%(13/15)表达IL-8,而NTS阴性的标本中仅有47.62%(30/63)表达IL-8,且NTS与IL-8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s=0.296,P=0.006);NTS和IL-8表达均阳性的肝癌样本中,EMT相关蛋白、膜E-Cadherin丢失表达,而细胞质中β-Catenin和Vimentin增加积累。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HCC患者组织中的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与IL-8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NTS和IL-8对患者的生存期存在重要影响,NTS阳性组和IL-8阳性组患者生存期均短于阴性组(P<0.001)。结论 HCC患者存在NTS/IL-8炎症通路的异常活化,NTS的表达与炎症微环境形成能促进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及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