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0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13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6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611篇
内科学   604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49篇
综合类   1757篇
预防医学   216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619篇
  9篇
中国医学   516篇
肿瘤学   29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我院对42例UAP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抗凝血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在胃癌及肠化组织中的发生规律及其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胃癌、4 0例肠上皮化生的石蜡标本分别提取病变及相应正常组织的DNA ,应用银染PCR SSCP技术检测 5个微卫星位点的不稳定性。结果 :胃癌组织MSI的发生率为2 3 3% ,胃窦癌MS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贲门癌 (P =0 0 4 4 )。肠化组织MSI发生率 2 0 % ,MSI全部出现在中度以上肠化组织中 (P =0 0 13) ,且更多见于女性 (P =0 0 4 4 )。结论 :MSI是胃癌多步骤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喉癌染色体6q25区域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6q25区域内筛查喉癌相关的基因,探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Ⅱ(IGF2R)基因及脆性住点FRA6E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6q25区域选择3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其中D6S980位于IGF2R的5′端且与FRA6E紧密连锁。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聚丙烯酰胺尿素凝胶电泳-DNA银染方法对70例喉癌进行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分析。结果:在这3个座位上,喉癌LOH频率以D6s980处最高,达41.4%,MI频率为26.8%。总的异常频率为68.2%。LOH和MI与喉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提示IGF2R可能是喉癌相关的抑癌基因。脆性位点FRA6E所在的染色体区段可能存在与喉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24.
率先在国内应用PCR技术扩增Wilson病(WD)基因内部D13S301位点的微卫星多态,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对80名正常中国人进行了检测,结果具有12种不同长度的等位片段,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883,表明该位点在中国人群中具有长度多态性及较高的应用价值。应用该位点对10个WD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在24名无症状个体中检出12名基因携带者,7名正常纯合子及2名症状前患者,进一步证实该位点可用于WD的症状前诊断及杂合子筛选。  相似文献   
25.
重视胃癌基因不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房殿春 《重庆医学》2003,32(9):1121-1122
基因不稳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基因不稳包括核基因组不稳 (nMSI)和线粒体基因组不稳 (mtMSI)。核基因组不稳包括两种不同的形式 ,即染色体不稳 (chromosomeinstabil ity)和微卫星不稳 (mi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 [1、2 ] 。染色体不稳亦称肿瘤抑制途径 (suppressorpathway) ,由于染色体大片段的丢失、易位和重排 ,导致了大量的异倍体细胞 ,微卫星不稳亦称MSI途径 (MSIpathway) ,由于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使单核苷酸水平的突变率增加 ,导致了广泛的MSI。近年线粒体基因不稳 (mt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3~ 7] ,…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炎症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 (MIF)和酶联免疫法 (ELISA)对 5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慢性稳定心绞痛患者 (CSA)血中肺炎衣原体IgG抗体 (CpIgG)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C 反应蛋白 (CRP)进行检测。结果 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中CpIgG阳性率为 5 5 .77% ;而CpIgG滴度与TNF α、IL 6和CRP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只有CpIgG与TNF α显著相关 (P <0 .0 5 ) ,但与IL 6和CR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促进TNF α的升高 ,但肺炎衣原体的感染不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病变程度及其预后与血浆肌钙蛋白I (cTnI)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 5 8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血浆cTnI及CRP浓度 ,并与对照组 (健康者 5 0例 )相比较 ,分析cTnI及CRP的临床意义。【结果】①血浆cTnI及CRP浓度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 (SA)、UA组分别为 :(0 4 2± 0 0 6 ) μg/L ,(2 2 93± 10 8) μg/L ;(0 5 9± 0 13) μg/L ,(5 2 16± 32 8) μg/L ;(1 92± 0 5 8) μg/L ,(13811± 86 1) μg/L ;SA组及U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5 ,P<0 0 1)。②观察 4w ,在UA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35 5 % ,明显高于SA组 (P <0 0 5 )。③cTnI与CRP具有一定相关性 (r =0 5 1,P <0 0 5 )。【结论】血浆cTnI及CRP水平在临床评价UA病情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效应。方法采用^60Co 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检测克隆形成率和微核发生率,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DNA损伤情况。照射2、4、6、8和10Gy后传代培养,在40代后各剂量组再次统一照射2Gy,进行辐射损伤的检测。结果首次照射后,克隆形成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大而降低。存活细胞经二次照射后,SCGE结果和微核发生率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γ射线不仅在肝细胞中产生直接的生物效应,而且还可以诱发产生可遗传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使子代细胞中的突变频率增加,表现出滞后的遗传改变。二次事件的放大作用是研究基因组不稳定性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肩锁钩板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疗效。方法:54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内固定分别是锁骨钩板或克氏针,根据国外的锁骨外侧段骨折肩部功能评价标准进行6-12个月的术后随访,随访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的手术优良率为77.3%,并发症发生率为27.3%,骨折愈合率为81.8%;锁骨钩板内固定组的手术优良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3.1%,骨折愈合率100%。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锁骨钩板较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有较高的手术优良率和骨折愈合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它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