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6篇
  免费   1137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511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1066篇
内科学   50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732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2011篇
预防医学   618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713篇
  18篇
中国医学   198篇
肿瘤学   157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423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437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21.
眼轴线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比值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伴有眼眶扩大患者的后部眼眶容积、观察眼球内陷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研究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的关系比值,为病情预测和眶内填充手术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数据。方法:将96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病例组(60例、受伤时间1周以内)和晚期病例组(36例、受伤时间3个月以上),早期组除进行后部眼眶容积测量外,分别于1周、2周、3周测定眼球突出度(相差>1mm为阳性),记录眼球内陷出现时间,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晚期组测量后部眶容积增大值和眼球内陷量,对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结果:早期组60例患者中,(58.33%)例患者在1周内出现眼球内陷,4(880%)例在2周内出现内陷,3周时有5(388.33%)例呈现出内陷;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的例数与1周时有显著性差异(χ2=62.484,P<0.001),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无差异(χ2=1.563,P>0.05),1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有显著差异(χ2=76.885,P<0.001),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的比值约为1.0,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94,P<0.001),即后部眶容积每增加1ml,产生1.0mm的眼球内陷。结论:眼球内陷通常于伤后2周~3周出现,3个月时趋向稳定;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产生比值为1.0,呈正相关;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比值可预测发生眼球内陷的可能性和程度,为手术矫正眼球内陷提供可靠、精确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的治疗组在通气1小时、12小时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与未通气时的差值均较容积控制通气的治疗组明显升高(P均<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降低(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差值明显降低(P<0.05);通气1小时、12小时后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治疗组的气道峰压(PIP)、平均吸气流速VT/Tinflate明显下降(p<0.01),吸气峰流速(PTF)、呼气峰流速(PEF)出现显著增高(P<0.01)。结论: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是一新型通气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对降低气道压力、确保肺泡通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Steendijk等通过对压力-容积环的分析,发现长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按照NYHA标准,研究入选22名患者,其心功能Ⅲ或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束支阻滞和QRS间期>120ms,并置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仪。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获得了右房起搏频率在80、100、120和140bpm期间的压力-容积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6个月后,获得了双侧心室分别在同样的起搏频率期间的压力-容积环,用专门的软件完成稳定状态压力-容积环的分析。数据分析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NYHA心功能由(3.1±0.5)级变…  相似文献   
24.
超早期大剂量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剂量高压氧(HBO)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以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为对象;以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容积为指标,对9和18h两种HBO方案超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进行评估。对不同时间缺血组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HBO后神经功能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5d时梗死容积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缺血组织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和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超早期大剂量HBO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过大剂量HBO可能加重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5.
脑梗死最终容积的预测是脑缺血后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内容,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就梗死最终容积预测的首次MRI检查时间、最终容积判断检查时间、容积测定方法、DWI与PWI及MRS在预测中的作用、MRI预测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一种具有高信噪比的脉搏波光电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研制一种生理信号光电传感器。方法: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通过指端毛细血管后的光强度的变化,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电信号1/V转换、放大、滤波处理。结果:获得了清晰稳定的指端容积脉搏波。结论:高信噪比的光电传感器可用作于临床监测和生理信号分析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7.
超声心动图对6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2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大小及功能的改变。结果:ASD封堵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增大,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未见明显改变;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每搏量、右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心肌工作指数均减小。结论:经皮穿刺ASD封堵治疗既可减轻右室容量负荷,改善右室功能,也可改善左室的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对ASD封堵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及疗效的观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张佳伦 《长寿》2003,(5):13-13
便秘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而患帕金森病的老年人就更为常见。据统计,其发生率为50%~67%。本病之植物神经症状及迷走神经背核的损害与便秘的发生有关,主要是排便的敏感性下降,直肠、肛门肌的异常紧张性反应和收缩,以及耻骨直肠肌、盆腔平滑肌功能不良引起肠麻痹,患者常表现为顽固的便  相似文献   
29.
30.
高肺容积部分平均通过时间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用力呼气肺量图高肺容积部分平均通过时间(MTTp-h)的测定方法,并对100例正常人和94例气道阻塞疾病(支气管肺癌、喉癌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测定。初步认为MTTp-h对检测大气道和上气道阻塞敏感性较高,可作为协助临床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