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02篇
  免费   5432篇
  国内免费   1391篇
耳鼻咽喉   299篇
儿科学   98篇
妇产科学   350篇
基础医学   2436篇
口腔科学   430篇
临床医学   13288篇
内科学   2375篇
皮肤病学   171篇
神经病学   335篇
特种医学   21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9篇
外科学   7806篇
综合类   27285篇
预防医学   6347篇
眼科学   401篇
药学   11528篇
  287篇
中国医学   4784篇
肿瘤学   11600篇
  2024年   830篇
  2023年   3014篇
  2022年   2758篇
  2021年   3628篇
  2020年   3143篇
  2019年   3521篇
  2018年   1700篇
  2017年   2971篇
  2016年   2979篇
  2015年   3075篇
  2014年   5342篇
  2013年   5118篇
  2012年   5880篇
  2011年   6000篇
  2010年   5424篇
  2009年   4714篇
  2008年   4811篇
  2007年   4073篇
  2006年   3386篇
  2005年   3308篇
  2004年   2817篇
  2003年   2606篇
  2002年   2322篇
  2001年   1845篇
  2000年   1474篇
  1999年   1149篇
  1998年   863篇
  1997年   658篇
  1996年   611篇
  1995年   508篇
  1994年   451篇
  1993年   281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醇提物对体外巨噬细胞极化调控机制及对M2样巨噬细胞促进4T1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醇提物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活力的影响,确定淫羊藿醇提物的安全作用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q RT-PCR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样巨噬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CD163表达的影响;采用q RT-PCR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相关基因炎症区域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Ym1)、趋化因子24(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4,CCL24)、巨...  相似文献   
992.
研究西黄丸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干预作用及机制。48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选8只设为空白组,其余40只采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联合雌、孕激素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莫昔芬组(1.8 mg·kg-1·d-1)以及西黄丸低(0.3 g·kg-1·d-1)、中(0.6 g·kg-1·d-1)、高(1.2 g·kg-1·d-1)剂量组。给药30 d后,HE染色观察内脏、乳腺组织病理变化,计算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 E2)、孕酮(progesterone, 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血...  相似文献   
993.
年轻乳腺癌病人预后较差,与侵袭性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的外科手术抉择需要综合权衡肿瘤生物学特征、病人的自身需求、社会家庭支持因素等各个方面。对于早期肿瘤应当积极开展保乳手术,对于临床分期较晚的肿瘤,建议参照分子分型积极开展新辅助治疗,或者实施合适的乳房重建技术。临床医师应当为病人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与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外科手术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994.
乳腺癌在组织学、流行病学和分子特性层面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目前,基于免疫组化的乳腺癌分类方法,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检测结果将乳腺癌分为临床亚型,显然与基于基因表达谱的固有亚型分类不一致。这表现为临床亚型内治疗反应性和结果的异质性。异质性肿瘤细胞的存在直接反映了亚型内部(或肿瘤内)的异质性。乳腺癌的异质性,特别是亚克隆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决定了乳腺癌的最终治疗必须准确地针对特定的亚克隆肿瘤细胞群。对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分子特征的深入分析表明,遗传改变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分子发现有助于开发针对HER-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或涉及BRCA突变携带者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和免疫治疗的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5.
背景与目的 三阴性乳腺癌(TNBC)容易发生侵袭转移,恶性程度极高。笔者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4(FAT4)在TNBC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预后相关,进而本研究进一步探讨FAT4对TNB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及不同TNBC细胞系(BT-549、MDA-MB-231、MDA-MB-468、MDA-MB-436)中FAT4的表达水平。选择其中合适的TNBC细胞系,分别转染FAT4-shRNA(FAT4敲低组)、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以未处理的TNBC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凋亡率、侵袭与转移能力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细胞中Hippo信号通路下游靶点YAP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比较,各TNBC细胞系中FAT4的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5)。功能实验选用BT-549细胞和MDA-MB-436细胞。无论在BT-549细胞或MDA-MB-436细胞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FAT4敲低组在转染后24、48、72 h的增殖能力均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侵袭与转移能力明显增强(均P<0.05);YAP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磷酸化YAP(p-YAP)表达量明显降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水平明显降低,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AT4表达水平在TNBC细胞中普遍降低,FAT4表达的降低能增强TNBC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减少TNBC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AT4降低后Hippo信号通路下游的YAP蛋白磷酸化减少,从而促进EMT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996.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头侧入路和尾侧入路均已得到认可,但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还较少。本研究探讨头尾结合入路方式与完全头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拟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头尾结合入路组和完全头侧入路组,各组75例。分别采用头尾结合入路方式手术和完全头侧入路方式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过程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 结果:头尾结合入路组和完全头侧入路组患者的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均低于完全头侧入路组 [(127.6±27.8)min vs. (148.0±28.5)min;(63.31±17.20)mL vs. (98.44±22.04)mL;(6.12±1.40)d vs.(6.73±1.54)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完全头侧入路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3±2.4)枚vs.(16.8±2.7)枚,(2.8±1.1)枚vs.(3.0±1.0)枚,(2.79±0.73)d vs.(2.90±0.68)d,(5.11±1.32)d vs. (5.30±1.48)d,(13.82±2.20)d vs.(14.51±2.47)d,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完全头侧入路组(6.67%  vs. 18.67%,P<0.05)。 结论:头尾结合入路方式与完全头侧入路方式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相当,前者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7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与500例无乳腺癌病史的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Genant半定量方法对治疗前后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胸部X线侧位片上的胸椎T4至腰椎L1进行评估,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椎体骨折率的差异,以及病例组治疗前后椎体骨折率的变化;按年龄、体质指数(BMI)、乳腺癌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Triple-Negative及HER2+)、治疗时间、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影响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治疗前的椎体骨折率为12.34%,治疗后的椎体骨折率为19.46%,对照组的椎体骨折率为14.40%;病例组治疗前的椎体骨折率与对照组以及病例治疗后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时间是椎体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治疗的诸多因素都能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风险,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椎体骨折率高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胆总管囊肿胆管穿孔引流术后采取二次腹腔镜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12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例胆总管囊肿并胆管穿孔行外引流术、并再次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及术中注意事项,总结相关经验。二次手术采用四孔法,其中脐部及右侧腹切口选择原切口,没有额外增加切口;囊肿分离采取囊肿横断切除法,避免损伤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果 10例患儿,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9个月至8岁,平均(3.1±0.6)岁。9例患儿在腔镜下完成二次手术,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因纤维增生囊壁厚,腹腔镜下操作渗血多,不易止血影响操作视野,放弃腹腔镜操作中转开腹手术。所有患儿术中未发生腹腔镜手术副损伤,术后未发生胆漏、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7~10 d。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治疗既往有胆管穿孔外引流手术史的患儿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在成人-成人或成人-大体重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完成的4例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劈离式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相关预后。结果4例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的受者包括3例成人和1例大体重儿童(45 kg),年龄范围14~48岁,体重范围45~61 kg,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别为21、12、41和30分。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0.85%~1.35%。冷缺血时间457~650 min,手术时长460~575 min。4例患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顺利,均未出现小肝综合征。随访至术后6个月,其中1例出现胆道吻合口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胆道狭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后反复胆道感染;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在严格病例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53例行达芬奇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n=25)与常规组(n=28),快速康复组采取FT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管理;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术后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流食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快速康复组与常规组术后通气时间[(2.16±0.62)d vs.(2.71±0.46)d]、术后进食流食时间[(2.28±0.68)d vs.(3.07±0.47)d]、术后C反应蛋白[(16.54±2.68)mg/dL vs.(18.47±2.99)mg/d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0±0.41)d vs.(2.86±0.76)d]、术后住院时间[(9.32±1.73)d vs.(12.57±7.9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总费用[(89006.59±9202.19)元vs.(90951.84±11549.55)元]、术中出血量[(153.20±107.46)mL vs.(157.14±113.62)mL]、清扫淋巴结总数[(43.24±18.70)vs.(39.54±1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与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结合可降低临床分期Ⅲ期及以下无远处转移的原发性胃癌患者的手术应激及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住院时间短,患者短期收益大,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