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1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354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60篇
  2篇
中国医学   2136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古今文献多以得气、气至与针感等概念来表述针刺感应,而对于三者含义的异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了得气的内涵,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异同及关系。认为得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得气是针灸治疗的前提,气至为广义得气,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针感是针刺后机体的所有感觉。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72.4%和86.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改变不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两组血FPG、GHB、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4治疗后两组NO升高、ET-1、VEGF降低(P<0.01),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对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3.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逐日增多,恢复期的中医治疗应受到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地方推出的诊疗方案中都加入了恢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药。查阅文献,并分析新冠肺炎恢复期的临床特征及中医分型,发现气阴两虚证为恢复期的主要证候,生脉散为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剂。对生脉散用于气阴两虚证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其抗肺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对其用于新冠肺炎恢复期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恢复期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方中药药熨在老年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老年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一般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身痛逐瘀方中药药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0.78±0.69)分,低于对照组的(1.45±0.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总分为(26.41±1.38)分,高于对照组的(21.53±2.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方中药药熨在老年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减轻疼痛,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rt-PA静脉溶栓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凤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缺血性中风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溶栓后30 min内口服或鼻饲补阳还五汤,1剂/d,分早晚服用,连续4周,随访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脑出血、脑梗死再发、肺部感染、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4周NIHSS评分下降(P<005);3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和洼田饮水评分均下降(P<0.05),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4周和3个月脑出血、脑梗死再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t-PA静脉溶栓后立即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并初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组(观察组,n=23)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n=19),比较两组患儿浮肿消退时间、尿蛋白阴转时间、感染发生率、复发率、糖皮质激素用量及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浮肿消退时间、尿蛋白阴转时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每日糖皮质激素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液、细胞免疫学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槐杞黄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槐杞黄可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感染合并症的发生,且显示了其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芪柴煎剂(自拟方)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血清IL-4、IFN-γ的影响,探讨其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作用疗效。方法:应用卵清蛋白将实验大鼠制作成变应性鼻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芪柴煎剂低剂量组(B组)、高剂量组(C组)、地氯雷他定组(D组)、模型对照组(E组)各8只。连续14 d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A组、E组以蒸馏水替代。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4、IFN-γ的含量。结果:各实验组血清IL-4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柴煎剂低剂量组IL-4含量高于芪柴煎剂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血清IFN-γ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柴煎剂低剂量组、地氯雷他定组IFN-γ含量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柴煎剂能够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L-4水平;上调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98.
于书香  陶睿 《北京医学》2015,(2):197-199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治疗血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血脂代谢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40 mg,晚间服),治疗组加用心脑宁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1个疗程均为12周,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69.0%,掊2=6.58,P<0.01)。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HDL-C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掊2=9.89,P<0.01)。治疗组未出现毒副反应。结论心脑宁胶囊改善血脂代谢指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能更好地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张锡纯从脑论治痿证的思路与特色。[方法]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从脑病角度论治痿证的相关论述、医案、具体药方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痿证论治思路和特色。[结果]张锡纯汇通中西,以“肢体痿废”一症立论,结合现代医学对脑病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脑贫血、脑充血两种病因均可导致肢体痿废,在此基础上以传统医学宗气不足、精髓不充、脏腑气血大热的观点诠释二者病机,立益气引血、镇肝熄风大法,创干颓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大大扩展了痿证的治疗思路。[结论]张锡纯衷中参西,从脑病角度论治痿证,对痿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于今日临床启发尤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