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22篇
  免费   1016篇
  国内免费   620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602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2445篇
内科学   906篇
皮肤病学   449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7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330篇
综合类   5869篇
预防医学   873篇
眼科学   153篇
药学   3905篇
  30篇
中国医学   4797篇
肿瘤学   264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545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508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596篇
  2014年   1032篇
  2013年   923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242篇
  2010年   1074篇
  2009年   1014篇
  2008年   1184篇
  2007年   1352篇
  2006年   1258篇
  2005年   1423篇
  2004年   1186篇
  2003年   1213篇
  2002年   1038篇
  2001年   873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303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91.
目的:测定桂枝茯苓透皮贴中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的含量及释放度。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贴剂中肉桂酸、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四法测定贴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桂枝茯苓贴中3种成分的液相色谱法。芍药苷、肉桂酸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08~144.72 μg·mL-1,0.32~2.91 μg·mL-1和8~72 μg·mL-1。精密度、重复性、24 h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良好。建立了桂枝茯苓贴剂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贴剂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建立的含量和释放度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制备聚乙烯醇-盐酸普萘洛尔多孔水凝胶,并研究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方法:采用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多孔水凝胶,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以凝胶外观、致孔效果和累积渗透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水凝胶的处方和工艺。结果:壳聚糖与聚乙烯醇比例为1:3(W/W)时,凝胶具有较均匀的孔洞结构,平均孔径为10~50 μm,多孔凝胶的累积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均高于普通盐酸普萘洛尔凝胶。结论:所选处方工艺合理,制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经皮渗透性和皮肤粘着力,相较于普通凝胶,更适合婴幼儿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利用内标微透析采样技术,同步研究尼古丁透皮贴剂的血液和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获得其较全面的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以健康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将尼古丁透皮贴剂经皮给药,磷酸可待因作为微透析采样的内标物,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液和皮肤微透析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利用DAS 2.1药动学软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尼古丁在血液和皮肤的平均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16 986.00±486.00)min和(1 597.00±851.00)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9 235.42±1 801.92)mg·mL-1·min和(56 328.82±24 900.42)mg·mL-1·min,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00±0.50)mg·L-1和(32.00±5.00)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25±200)min和(570±106)min。尼古丁在血液与皮肤的药动学参数相比,AUC0-∞Cmaxtmax在皮肤中较大,MRT0-∞在血液中较大。结论:尼古丁透皮贴剂经皮给药后,在血液与皮肤的药动学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与联系,药动学参数证明尼古丁通过透皮渗透在皮肤中以相对较高的浓度蓄积,能达到快速、有效的吸收,进入血液后血药浓度相对较低且维持稳定,发挥显著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透刺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n=52)单一应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n=52)采用小针刀配合透刺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37例达到了治愈标准、9例有效、6例好转,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80.77%,其中治愈、有效、好转分别有20例、13例、9例,无效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针刀联合透刺法在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与分析体位护理对单侧肾鹿角型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术中舒适度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行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单侧肾鹿角型结石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体位护理。比较两组碎石成功率、术中舒适度以及术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碎石率96.0%(24/25)、术中呼吸困难、胸闷等发生率8.0%(2/25)与对照组84.0%(21/25)、24.0%(6/25)相比差异显著,且P <0.05;而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且P <0.05。结论针对行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单侧肾鹿角型结石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可显著提升术中舒适度以及碎石率,并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6.
《中南药学》2019,(9):1488-1491
目的探索Excel密切值法在促透剂促透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型药物,研究氮酮、薄荷醇、石菖蒲挥发油、广藿香挥发油等几种促透剂在离体家兔背部皮肤上的透皮行为,计算滞后时间(T_(lag))、稳态流量(J_(ss))、渗透系数(K_P)3个指标,运用Excel密切值法综合评价促透效果。结果对对乙酰氨基酚促透效果的优劣顺序为:2%薄荷醇、5%广藿香挥发油、1%氮酮、7%石菖蒲挥发油。结论应用Excel进行密切值法可有效地评价几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997.
《中南药学》2019,(10):1622-1626
目的研究双醋瑞因与有机胺形成的离子对对双醋瑞因的经皮渗透速率的影响。方法双醋瑞因与多种有机胺在丙酮中反应,生成物采用核磁共振与傅里叶红外表征,并测定生成物的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与熔点;采用离体猪耳朵皮研究双醋瑞因及其离子对的经皮渗透性能。结果经核磁共振与傅里叶红外表征双醋瑞因与多种有机胺生成离子对;双醋瑞因离子对的水饱和溶解度急剧增大,油水分配系数与熔点均显著降低;双醋瑞因离子对的体外经皮渗透速率均明显增加,双醋瑞因三乙醇胺离子对的透皮速率最高,已达到双醋瑞因的4.30倍。结论双醋瑞因离子对能明显改变双醋瑞因的理化性质,并能明显提高双醋瑞因的经皮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99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是一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临床情况。最近一些研究对IABP的应用提出质疑,但我们综合分析认为IABP的应用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L)治疗孤立肾鹿角形结石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方法的安全性、高效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研究纳入孤立肾鹿角形结石患者20例,对结石的位置和表面积进行统计。患者在知情同意后,先对其进行第一阶段的MPCNL治疗。术后5~7天,将第二阶段的MPCNL和FURSL相结合进行治疗。并对术中情况、结石清除率(SFR)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每次复查时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慢性肾脏疾病分级(CKD)。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多个肾盏的鹿角形结石,结石平均大小为(1 099.9±843.95)mm2。所有患者均只有一处经皮入路,平均手术时间为(154.37±32.45)min,平均失血量为64(12~140)ml,最终SFR为90%。随访1个月,4例患者的CKD情况有所改善,2例CKD为5级的患者术后仍然需要透析,其余患者术前平均Scr为(187.16±94.12)μmol/L,术后1个月为(140.99±57.9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GFR术前为(43.80±24.74)ml/min,术后随访1个月末为(49.55±21.18)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和FURSL联合治疗孤立肾鹿角形结石,可以有效地减少经皮入口的大小和数量,使得孤立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更安全、可行且高效,进而得到满意的SFR,减少失血量及多入口相关的潜在并发症。在短期及长期愈后方面,该方法均不会对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肥胖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2011年在我院行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59例,并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和肥胖组(BMI≥28)。比较三组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结果: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2.3%、90.9%和89.7%,其他指标如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下降率、止痛药使用率、术后发热率等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PCNL治疗肥胖患者肾结石可取得同治疗正常体重患者类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