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6篇
  免费   61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100篇
预防医学   227篇
药学   372篇
  6篇
中国医学   2358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59篇
  2023年   705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目的:对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主穴进行分析,总结出普遍适用于IBD的穴位。方法:检索200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的针灸治疗IBD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报道文献,提取文献中选用的十四经腧穴,建立IBD的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2.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获取文献190篇,提取穴方244首,涉及的64个腧穴中,天枢、足三里、关元、上巨虚使用频次最高,胃经穴位选用最多。胸腹部穴位选用最多,选穴重视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选用最多的是募穴,下合穴、背俞穴次之。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是足三里-天枢。聚类分析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和5对核心穴组。结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IBD时,均可选用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气海、中脘作为基本穴位处方。  相似文献   
122.
构建基于医养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详细阐述平台架构、技术实现及具体功能,包括紧急呼救、通讯、生活服务、医疗服务、休闲娱乐、定位和监测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老年人健康数据,发现其中规律,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肥胖的组方用药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高频药物治疗肥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6,统计学软件R3.5.2,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使用BATMAN-TCM系统对高频药物所含化合物进行检索,获取这些化合物对应靶点,与Genecard数据库中检索obesity相关靶点相映射并取交集,通过STRING 11.0构建PPI网络,对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高频药物治疗肥胖病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 6.8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分析获取高频药物治疗肥胖病的重要通路。[结果]筛选出符合排除与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43篇,其中收录中药组方148首、药物172味。通过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得出药物使用频率≥10%的药物共21种,药物关联规则按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排序各6个药物组合,以及2个聚类药物群和主成分分析中4个主要维度的代表用药。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茯苓治疗肥胖病的核心靶点10个以及和肥胖病关系密切的通路20条。[结论]中药治疗肥胖主要从"气虚""痰湿""血瘀"3个方面进行调治。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要治则,故用药多以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的中药为主,辅以具有化瘀消脂作用之泽泻、山楂、丹参、荷叶等。初步验证和预测了高频药物茯苓治疗肥胖的核心靶点和重要通路,为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挖掘《临证指南医案·癥瘕》的组方用药规律,探索治疗癥瘕基本组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初步研究治疗癥瘕基本组方的治疗机制。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癥瘕》的病案,采用TCMISS软件进行组方数据分析,探讨用药规律,挖掘核心药物及新处方,运用TCMSP、TCM-Mesh、HIT、TCM-ID、HPO、Drug Bank、CTDg及KEGG数据库分析治疗癥瘕基本组方各药物靶标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相关通路。运用STRING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得到组方32则,药物75种,挖掘出2个核心药物组合和治疗癥瘕基本组方,得到治疗癥瘕基本组方的靶标基因1 397个,癥瘕的靶标基因46个,药物-疾病交集靶标基因15个,相关通路75条,其中女性腹部赘生物相关通路8条。结论叶天士治疗癥瘕以痰瘀同治、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为主,其机制可能为机体激素应答和免疫应答等,同时受"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相关通路和女性腹部赘生物相关通路等多靶标复杂通路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5.
张晓彤  于琦  王伟斌  李姝仪  宋坪 《中医学报》2020,35(5):1020-1025
目的:分析朱仁康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明晰其经验与学术思想。方法:以朱仁康教授门诊病历为数据源,运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信息研究所研发的“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中核心药物组合、用药模式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湿疹患者168例、190诊次、临床表现190个、舌质65个、舌苔75个、脉象60个、方剂130个、中药130味,挖掘出湿疹常见临床症状、常用中药以及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的频数分布;四诊信息、中药的聚类现象;中药与中药、症状与中药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的复杂网络。结论:常用药有30味;用药以寒凉为主,兼以温药;苦泻淡渗为主,兼用辛甘;调理心、脾为主,兼治肺、肝、肾、膀胱;常用组合有8组及随症加减常用药。  相似文献   
126.
武晏屹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20,35(7):1505-1508
目的:归纳杏仁减毒配伍规律,为杏仁的安全、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发掘潜在的药对组合,促进杏仁的开发利用。方法:检索2012—2018年中国知网中关于组方中含有杏仁或苦杏仁的临床研究文献,纳入141篇文献,筛选出152首方剂。运用Excel 2013、Clementine 12.0及IBM SPSS Statistics 23为统计工具,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统计处理及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核心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及高频药物因子分析等方面的特点。结果:152首方剂中,累计出现频数最高的前3位中药分别是杏仁(152次,100%),甘草(107次,70.4%),麻黄(78次,51.3%)。频率≥20次的中药药味统计结果为辛(11次,52.4%)、苦(11次,52.4%)、甘(7次,33.3%)。药性主要集中在温(10次,47.6%)。药物归经以归肺经(19次,90.5%)、脾经(10次,47.6%)、胃经(7次,33.3%)等为主。对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计得到含杏仁核心药对组合20个。因子分析中提取8个公因子。结论:杏仁为止咳平喘要药,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效,因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常与甘草、麻黄、黄芩等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7.
《中国药房》2019,(21):2993-2997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硫唑嘌呤相关死亡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使用硫唑嘌呤提供参考。方法:下载2004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四季度共60个季度的FAERS数据,经过Medex_UIMA_1.3.7系统进行药品名称标准化、《ICH国际医学用语词典》不良事件系统分类等数据清洗后,提取硫唑嘌呤相关死亡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信号检测。对硫唑嘌呤相关死亡事件患者的基本信息、报告者信息、报告的时间分布和国家分布、信号检测结果、直接/间接死亡患者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以及间接死亡患者报告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共提取到硫唑嘌呤不良事件报告记录39 695条,其中直接死亡事件报告707条,间接死亡事件报告3 219条;死亡者中位年龄55岁;医师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报告共占77.38%;硫唑嘌呤口服给药报告占已知给药途径报告例数的90.40%(647/715)。"胎儿死亡"(ROR=4.16,PRR=4.16)和"新生儿死亡"(ROR=4.99,PRR=4.99)检测出信号。在死亡病例中,老年患者约占30%;存在硫唑嘌呤超禁忌症、超剂量使用情况;在合并用药中,免疫抑制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在间接死亡病例中,感染事件报告频率最高(3 122例次)。结论:应重视硫唑嘌呤潜在的致死风险,严格把握硫唑嘌呤禁忌症和剂量,关注老人、儿童特殊人群用药;建议硫唑嘌呤使用前完善基因检测,以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128.
通过收集清代叶天士所著《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篇中所收录的方剂,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析其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肝胃不和证提供参考。分析结果显示:《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篇中共有68首方剂,94种草药,中药使用总频次为455次。高频中药包括茯苓、人参、半夏、白芍、川楝子等,四气以平、寒、温为主,五味主要为苦、甘、辛,归经主要归脾、肝、心、肺,其中归脾经的频率最高。高权值功效为温肺、补脾、健脾、温脾、清心、补肝、疏肝、补气、行气、温阳、活血、化瘀、散寒、消积满、止咳、祛痰等,并归纳了23种中药配伍组合。结果提示叶天士治疗"木乘土"以温中焦、清疏肝为主,兼顾调肝脾、通调气机,且药少效专,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肝胃不和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9.
大数据时代,通过教育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且运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指导性的建议,促成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文章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教育资源四个要素探究教育数据挖掘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剖析教育数据挖掘技术精进对教育各要素带来的影响,阐释个中不足,旨在顺应智慧时代发展,使教育数据挖掘技术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0.
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周郁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特色。本研究收集了2015年09月-2017年10月期间,周郁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药处方数据,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处方用药规律,共纳入1667则处方,中药共229味,频率>15%的高频中药33味,演化得出6类新处方,3个核心配伍。本研究验证了周郁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填精益髓结合健脾调中为主,佐以固脱止血或凉血止血的组方思路;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补骨脂与菟丝子配伍益髓补劳治本,茯苓与当归配伍防治痰瘀之变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