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6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31.
安国辉 《河北中医》2010,32(2):276-277
张锡纯为近代著名医家,一生精勤不倦,对经典理论多有独到见解,结合其临床经验,提出大气下陷证,并创立升陷汤等方。大气下陷证与喘证均为临床常见证、危重证,均可表现为努力呼吸等相似症状,但病机不同,治疗原则迥异,若方药错投,必凶危立见。笔者分析大气下陷证与喘证之异同如下。  相似文献   
832.
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张锡纯所创“大气理论”被广泛用于各系统疾病。文章基于张锡纯先生对于大气理论之论述及临证经验,将其引入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证治研究,从大气理论视角下对AMI PCI术后的认识及从大气下陷调治AMI PCI术后的方法两个方面阐述大气理论在AMI PCI术后的论治思路,并附医案1则,以期丰富AMI PCI术后的论治理论及调治方法。  相似文献   
833.
目的:通过对古代名医治疗癫狂医案的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病案库,以关键词进行数据筛选后,建立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医案数据库,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利用Gephi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寻找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223篇文献,涉及283首中药方剂,包含271味中药,高频中药为甘草、石菖蒲、茯神、人参、远志、黄连、半夏等;关联分析结果为茯神-酸枣仁、远志-石菖蒲等药物组合;聚类分析结果包含逍遥散、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方剂;核心处方为十味温胆汤加减。结论:数据分析显示古代医家治疗癫狂时以治“痰”为主,明辨病机虚实,依据辨证选择理气解郁、清利肝胆、通降腑实、补益心脾、滋阴降火、重镇安神等治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34.
资生汤新用     
严樟根 《河北中医》2006,28(10):766-766
资生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劳瘥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笔者应用本方治疗老年肺心病、骨折后期水肿及男子不育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3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张锡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用药特色。方法 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取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的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统计并分析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挖掘常用药、对药、角药、核心组合。结果 共纳入处方92张,涉及中药88味,用药频次排名居前10位的中药是甘草、石膏、山药、白芍、党参、知母、玄参、连翘、生地黄、滑石;涉及药物中寒性药物最多,甘味药最多,归经以肺、胃、脾经为主;使用频次最高的对药为甘草-山药,使用频次最高的角药为甘草-山药-白芍。聚类分析:将k值设定为3时,在92张处方中最多的类方核心组合为石膏-甘草-山药-知母-连翘,相关方剂数为47个;将k值设定为5时,在92张处方中最多的类方核心组合为石膏-甘草-山药-党参-白芍-玄参,相关方剂数为27个。结论 张锡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寒温并重,注重培护正气,临证组方重视祛邪不伤正,重用石膏,擅用山药,为中医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36.
通过整理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大黄的阐述,发现其应用大黄经验丰富,善于拓展大黄新用途,妙用大黄治疗脑充血证、疮疡疔毒、产后受风发搐等证,且认为大黄能通利小便。张锡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大黄主张用量以胜病为主,认为大黄需用至三钱才具有通便的功效,治疗癫狂、疔毒等急重症更是重用至一两,且用法考究,除传统汤剂外,还采用沸水浸渍、研末冲服等使用方法治疗相应病证。他还将大黄灵活配伍柴胡、三七等,并且结合临床经验活用经方,创制以大黄为主药的新方——秘红丹、荡痰汤、大黄扫毒汤等,充分发挥大黄清热解毒,逐痰通腑,凉血散瘀的功效,为后世医家提供新的用药组方思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37.
通过精读和研习《傅青主女科》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倒经的章节,查阅相关注解及文献,分析总结两位医家论治本病的异同。傅青主认为倒经病机以肾精不足为本,肝郁上逆为标,治以调理肝肾,兼顾脾胃,寓顺于补;张锡纯突出冲气上逆则生吐衄,辨证用药以调冲降气除衄。傅青主追求实用性,从证略脉;张锡纯受《伤寒论》影响且有教学目的,需脉证具备。用药上,均强调调经为治本,止血为治标,又重视引血归经,调和气血。傅青主立足于脏腑,张锡纯侧重冲脉,两位医家通过调理经水形成的不同环节达到调经目的,诊疗思路看似毫不相关,实则相互补充,且张锡纯奇经理论可视为傅青主脏腑五行理论基础上的继承及发扬,为完善本病辨治体系及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重要辨证思路及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38.
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淋证证治论述详备精辟,认为“下焦亏虚,暗生内热”是淋证主要病机,治疗遵“非重不沉”之旨,其治法有介石质重、滋补味重、竣猛性重、趋下势重、重视升降的治淋特色,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9.
张锡纯先生治疗女子癥瘕经验丰富且独特,主要体现在病因上主张:女子癥瘕,血瘀、冷积;治疗上以“补破并用”为原则,用黄芪、党参等与三棱、莪术或牵牛组成益气活血,扶正祛邪之剂,以理冲汤(丸)为代表方,采取“久服”之策略,以达到“徐徐消之”之目的;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正邪力量对比之不同,不失时机地加用水蛭“专药消之”,促进癥瘕的消退。  相似文献   
840.
张锡纯是近代中西汇通的临床实践家,推崇“医学以活人为宗旨,原不宜有中西之界限存于胸中”,张氏中西汇通临证处方思路主要包括:引经据典析医理,病证汇通制新方;古今汇通解医理,承古创新用经方;深研药性析医理,中西互补添新剂.虽因主客观原因,张氏某些观点难免片面和牵强,但其探索中西汇通的创新理念、思路方法,仍可为当今中西医结合面临的许多难题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