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8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1769篇
预防医学   23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49篇
  2篇
中国医学   375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的发生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强之官”系援引社会关系模式类比说明肾脏生理功能的结果,尽管由于人体和社会两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这种运用在系统性、完整性上某种程度的缺如,但不能因此否定“十二官”之“官”为“官职”的结论;生殖伎巧、思维伎巧、行为伎巧无不由肾而出,故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相似文献   
102.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手术治疗为目前的主要方法。但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有很高的复发率 ,约24 %~89 % [1]。我们采用胬肉切除联合健侧眼颞上方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翼状胬肉患者28例 ,年龄为38~71岁 ,男性18例 ,女性10例。病程为2~19a。胬内头部侵入角膜缘达2mm者5例 ,3mm14例 ,侵入瞳孔区8例 ,瞳孔区完全遮盖1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自头部开始用常规方法切除胬肉。暴露约4×6mm大小巩膜。于健侧眼颞上方用2 %利多卡因结膜下浸润麻醉…  相似文献   
103.
从《中医各家学说》学科特点出发,联系素质教育的要求,论述教学三项原则:各家独特学说的系统性原则;各家学术成就的整体评价原则;强化基础,服务临床的应用性原则。认为遵循这三原则,对于发挥各家学说课程的独特功能-扩大认知视野、拓展理性思维、提高专业素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郝某某 ,男 ,5 7岁 ,糖尿病史 2 0余年 ,口服二甲双胍 ,血糖控制尚可 ,自觉双足发凉 ,如冻伤样 ,以足跟为甚 ,伴麻木 ,但无皮色变化以及溃疡 ,并伴有头晕、胸闷。入院检查 :总胆固醇 4.31mmol/L ,甘油三酯 3.15mmol/L ,颈部彩超示 :双侧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以硬斑为主。入院中医诊断 :( 1)消渴病 ,( 2 )消渴病痹痿 ,( 3)消渴病心病 ,( 4 )消渴病脑病。入院后予西药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治疗。脉络宁注射液静点前后共 4疗程 ( 6 0天 ) ,患才头晕、胸闷略改善 ,而足冷痛无变化 ,脉沉涩。辨证属肾阳不足 ,气滞血瘀。予中药温肾…  相似文献   
105.
发源于锡澄地区的龙砂医派,历史悠久,学术特色鲜明,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的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龙砂医派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经方的运用:临证注重方证相应、药证相应、辨别经方体质;完善咽喉诊、脐腹诊,作为经方辨证使用之依据;活用六经辨证与开阖枢理论指导经方使用;以经方方证指导针灸治疗,针药相合而用,拓展方证使用范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考察甘松80%乙醇提取物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探究甘松通过“肠-脑轴”改善PD大鼠运动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鱼藤酮致大鼠PD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旋多巴(50 mg/kg)组及甘松低、中、高剂量(0.41、0.62、0.93 g/kg)组,通过旷场实验、斜板实验研究PD大鼠的运动障碍,ELISA测定PD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筛选出甘松80%乙醇提取物抗PD运动障碍的最优剂量。选择最优剂量组进行机制探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大鼠中脑黑质部位多巴胺DA能神经元特征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采用ELISA测定大鼠结肠及纹状体中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DOPAC)、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和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  相似文献   
107.
王彩云  蔡慧君  况琦 《新中医》2023,55(13):208-211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康复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其具体病理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张海峰主任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根据非特异性腰痛的疾病特点,认为其多是以人体体用关系失和所致。人体以一元之气为“体”,脏腑经络的外在功能为“用”。脾肾亏虚,运化失职,气化失常,气血不充,一元之气虚衰,不荣则痛,发为腰痛;气虚血瘀,阻滞经络,又或再受邪气侵犯,寒湿阻滞,不通则痛,而成本虚标实之证。张主任据此提出通补元气、化瘀止痛的治疗法则,并且结合中西医及康复物理治疗等方法,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8.
参照《伤寒论》不同版本及诸家解读,根据不同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第106条中桃核承气汤方证其证名有所不同。根据六经辨证其包括太阳蓄血证和太阳阳明并病,根据脏腑辨证其包括膀胱腑证和大肠腑证,根据三焦辨证其包括血蓄中焦、下焦,根据卫气营血辨证其为血热互结于营血分,根据八纲辨证其属阳热实证。因此“热结膀胱”可以指膀胱、小肠、大肠、回肠、下焦、结肠、少腹等,但临床应用不局限于此,泛指体内所有部位瘀热互结之蓄血。故方证辨证认为,桃核承气汤证应抓住其瘀热互结的核心病机,其人如狂、少腹急结是其主要症状,“先解其外”是蓄血证兼表证的治疗原则之一,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小柴胡汤皆可应用。经过比较研究,明晰了106条条文内涵。  相似文献   
109.
孟宪怡  张硕  付莹 《河南中医》2023,(1):135-140
彭静山教授分析、归纳了历代医家有关眼与脏腑、气血、经络等联系的论述,同时深受五轮学说、八廓学说的启发,总结出“眼(目)与脏腑经络相关”的理论根基和精髓,创立了眼针疗法。彭教授以传统的看眼察病作为基础,将眼球、眼眶区域分为八个区、十三个穴,每个穴位都有各自主治的眼科疾病,还能通过眼目与脏腑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治疗所代表的脏腑经络发生的病症。眼针疗法主要治疗的疾病有:干眼症、Graves眼病、糖尿病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假性近视、眼肌麻痹、青光眼及内科杂病等。目前,有关眼针疗法的治疗范围及方式方法没有明确且详细的标准,对于眼针主治疾病的相关文献研究也比较少,对于不同的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优劣、针刺深度的量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提及甚少,且研究报道中的样本量也多为小样本量,而动物模型的确立却未见相应的眼针实验。故眼针疗法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实验研究,扩大样本量,加强眼针疗法不同的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优劣、针刺深度的量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0.
《内经》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源泉。以《内经》病机学说指导临床,可收执简驭繁之诊断,从而得到正确治疗。兹举病案三则,以窥一斑。 1 上气不足之眩晕 眩晕症,《灵枢*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上气乃指心肺之气,心为君主之官,肺主一身之治节,心肺气虚,宗气不足,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乃诸阳之会,浊邪蒙敝清空,故脑窍失聪、眩晕等症作矣。本症临床特点为耳如蝉鸣,听觉失灵,头脑重胀,视物模糊,朝轻暮重,动则尤甚,严重时则心慌气短,呃逆呕吐清涎等。一般多见于中老年身体素质较差者,对此,采用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收效甚著。 例1.王某,男,1969年3月21日诊。患眩晕症1年,经诊断为梅尼埃病,时愈时发,病初发作较稀,近来发作频繁,多次经中西药物治疗,收效不理想。平时头昏耳鸣,记忆减退,纳差,疲乏无力,大便先硬后溏。发时感天旋地转,并呕吐痰涎,耳如蝉鸣,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甚则心慌气短,舌淡苔薄白,脉右细小、左弦细。证系心肺气虚,脾胃虚弱,清阳不能上升,浊邪不得下降,清空受蒙所致。治宜益气升清,降逆和中,蠲化痰饮。方宗益气聪明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党参、黄芪各30 g,炒白术、泽泻、蔓荆子、炒白芍、姜半夏各9 g,葛根、代赭石(先煎)各20 g,旋覆花、茯苓各10 g,升麻、陈皮各5g,生姜4片。服5剂眩晕即止。继以益气聪明汤合香砂六君子汤调理半月而瘥,此后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