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22篇
中国医学   254篇
肿瘤学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01.
The seeds of Vitex negundo have been used for inflammation-related disease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anti-osteoarthritis (OA) effects of the total lignans of V. negundo seeds (TOV) in monosodium iodoacetate-induced osteoarthritis rats and its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effect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its main components VN1 (6-hydroxy-4-(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3,4-dihydro-2-naphthaldehydeb) and VN2 (vitedoin A) on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induced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in bone marrow macrophages (BMMs). TOV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osteoarthritis,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pain thresholds, improvement of knee articular cartilages and chondrocytes loss, and decreased total joint scores and serum levels of TNF-α, interleukin-1β (IL-1β), and prostaglandin E2 (PGE2) in osteoarthritis rats. The half-time (T1/2) was 2.82 h and 1.33 h,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was 15.34%–21.89% and 16.29%–22.11%, for VN1 and VN2, respectively. VN2, rather than VN1, remarkably inhibited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 activity, reduced the number of TRAP-positive multinuclear cells, diminished the formation of actin ring, and decreased mRNA levels of cathepsin K (CTSK), TRAP,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 1 (NFATc1), and osteoclast-associated receptor, as well as downregulated protein levels of p-ERK (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TRAP, CTSK and NFATc1 in BMM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OV has promising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OA treatment and VN2, in particular, attenuates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by suppressing ERK/NFATc1 signaling and actin ring, mainly accounting for the anti-OA efficacy of TOV.  相似文献   
902.
目的:监测新型携125I粒子营养管置入食管癌患者术后周身辐射剂量率,进而指导医护防护。方法:对2019年7月-2021年9月间接受新型携125I粒子鼻饲营养管(简称粒子营养管)置入的30名患者在未辐射防护和0.25 mm铅衣防护状态下,分别于术后即刻和6周,监测胸骨水平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不同距离(距皮肤表面0.0、0.2、0.4、0.6、0.8和1.0 m)的辐射剂量率,并将点测量值与空气本底值比较。结果:0.25 mm铅衣防护下,术后即刻后、左、右方位及术后6周各方位0.0 m辐射剂量监测值与空气本底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防护状态下即刻,在粒子营养管置入患者的前、后、左、右1.0、0.6、0.8、0.8 m处,剂量率与本底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防护状态下6周后,患者前、后、左、右0.8、0.4、0.6、0.6 m处,剂量率与本底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接受粒子营养管治疗的患者进行诊疗时,应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近距离接触时应选用铅衣等防护用品,减少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903.
目的:用热释光片法测量接受125I粒子植入手术患者病房主管护士及主管医生敏感器官受照射剂量,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测量对象为我院放射治疗科29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手术患者病房主管护士(甲状腺及左右眼晶体)及主管医生敏感器官(甲状腺及左右眼晶体)。2018年05月08日至06月09日顺序入组29例我科室首次实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手术的患者,男14例,女15例,年龄44~88岁,中位年龄54岁。在125I粒子植入后将热释光片贴于病房主管护士及主管医生相应位置进行测量。结果:测量天数共计25天(25天内病房主管医生及护士左右眼晶体及甲状腺皮肤处受照射的累积剂量用于预测年累积剂量),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各敏感器官的受照射结果及按照每年年工作日(约为250天)累计计算结果如下:病房护士的甲状腺、左晶体及右皮肤处的24小时受照射剂量分别为(0.88±1.27) μSv、(1.35±2.52) μSv及(1.00±1.28) μSv;预计年受照射剂量分别为0.15 mSv、0.23 mSv及0.18 mSv;主管医生的甲状腺、左右晶体皮肤处的24小时受照射剂量分别为(0.75±1.24) μSv、(1.00±1.52) μSv及(1.10±1.65) μSv;预计年受照射剂量分别为0.12 mSv 、0.21 mSv 及0.22 mSv。结论:在术后患者使用防护用具的情况下:粒子个数、粒子活度及肿瘤中心至体表垂直距离分别与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的敏感器官皮肤处的受照射剂量无直接相关性。在术后患者应用防护用具的情况下病房护士与主管医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04.
目的:为了充分挖掘夏枯草药用部位果穗在采收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脱落的夏枯草种子的利用价值,对其进行性状、膨胀度和化学组成研究,并与市售的奇亚籽和兰香子进行比较。方法:性状采用直接观察法;膨胀度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2101方法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其中6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2%~8%A;7~13 min,8%A;13~14 min,8%~17%A;14~30 min,17%A),检测波长280 nm;采用正己烷提取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中的脂肪酸,并对5种含量较高的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进行含量测定,DB-35MS毛细管柱(0.25 mm×60 m,0.25μm),进样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 mL·min-1,分流比50∶1;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鉴定其挥发性成分组成,WM-5MS毛细管柱(0.25 mm×...  相似文献   
905.
种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中药材种子的真伪、优劣直接影响到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材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种源混杂、真伪混淆、陈种新卖、成熟度和净度低等问题。为保证中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亟需对中药材种子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价,对中药材种子市场进行规范。种子鉴别的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微性状鉴别、化学指纹图谱鉴别、分子鉴别及电子鼻、X射线衍射法、电化学指纹图谱鉴别、光谱成像与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等新兴技术。各类鉴别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各有不同,根据中药材种子品种不同、检测场所要求不同,可选择合适的鉴别方法,以实现鉴别准确、时间和经济成本降低的目标。未来中药材种子鉴别技术发展的方向应基于各项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朝着智能化、无损化、单粒检测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现代中药产业的需求。该文对目前科研和生产中应用的种子鉴别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对不同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同时对未来种子鉴别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中药材种子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6.
近十年甘草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席卷全球,中医药全程参与COVID-19的治疗,甘草在所有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以及中医临床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大品种,甘草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甘草野生资源匮乏,栽培甘草年限短、质量差且不稳定,严重影响甘草的临床疗效与其他应用.作者在阅读近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