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8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83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2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516篇
临床医学   1416篇
内科学   342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303篇
外科学   1716篇
综合类   234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7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46篇
  8篇
中国医学   441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771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736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64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程早期C-反应蛋白(CRP)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为治疗及时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第1、3、7、14天的外周血CRP,并与12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1)实验组入院第1天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重症组CRP高于轻症组,重症有并发症组CRP高于重症无并发症组(均P<0.05).(3)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高峰值出现在发病后第3天,当CRP下降迟缓,提示并发症的发生.结论CRP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早期指标,并能提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重症胆石性胰腺炎(SGP)手术治疗的若干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SGP的临床资料,讨论胰腺包膜和后腹膜的作用、坏死组织清除程度、胰床引流方式等问题.结果胆囊切除35例,胆总管探查16 例;行有限的和彻底的坏死组织清除分别为24例和5例.死亡5例,出院时有胰瘘2例,其余痊愈出院.结论胰腺包膜和后腹膜具有局限化和限制性的双重作用,坏死组织清除的程度和胰床引流的方式取决于病变有无局限化和病程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AEP)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中的变化特点及生长抑素 (SS)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AEP和AHNP病人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 (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结果 AEP患者血小板参数无明显变化 ,1周后 ,PLT无明显升高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常规治疗后 ,对血小板参数无影响 ;SS治疗后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而AHNP患者PLT显著降低 (P <0 .0 5 )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1周后PLT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但MPV和PDW无明显降低 ;常规治疗后 ,PLT升高 ,MPV、PDW均降低 (P <0 .0 5 ) ;SS治疗后PLT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MPV、PDW无明显变化。结论 AEP与AHN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明显不同 ,可反映病情变化。SS治疗后 ,对PLT无影响 ,但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 ,对AHNP患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4.
《Surgery (Oxford)》2021,39(11):730-735
Acute pancreatitis is primarily caused by gallstone disease and excessive alcohol use. The clinical course is varied and those with severe disease may develop pancreatic necrosis and localized collections. Up to 30% of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necrosis develop infection. This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but requires prompt treatment with antibiotics and often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The imprudent use of antibiotics risks the overgrowth of antibiotic-resistant organisms and makes the treatment of subsequent infections more challenging. Advances in biomarkers and imaging may improve the detection of infection, but the optimal timing of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initiation and duration remain unresolved. Clinical trials are required to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1抑制剂VX-765对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2019年8月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VX-765组,模型组和VX-765组经手术注射5%牛黄胆酸钠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注射5%牛黄胆酸钠。建模24 h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VX-765组大鼠经腹腔注射50 mg/kg VX-765,治疗48 h后,观察3组大鼠存活率,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学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3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VX-765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活性[(1530.40±280.45)U/L]低于模型组血清淀粉酶活性[(2910.43±429.1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1,P<0.05)。VX-765组大鼠病理学评分(4.09±0.17)分低于模型组大鼠病理学评分(9.56±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P<0.05)。VX-765组大鼠胰腺组织中IL-1β和IL-18 mRNA表达水平(1.96±0.14、1.47±0.17)低于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中IL-1β和IL-18 mRNA表达水平[(3.18±0.21)、(2.6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9、2.104,P<0.05)。VX-765组大鼠外周血清IL-1β和IL-18水平[(159.43±7.09)、(99.50±5.09)ng/L]低于模型组大鼠外周血清IL-1β和IL-18水平[(310.48±25.55)、(190.65±10.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1、2.466,P<0.05)。结论VX-765通过抑制Caspase-1活性,降低IL-1β和IL-18等炎性因子水平,进而缓解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06.
BackgroundDuodenal complications of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NP) are challenging and understudied. We sought to characterize the demographics and clinical course of NP patients with duodenal complications.MethodsSingle institution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687 NP patients treated from 2005 to 2018.ResultsDuodenal complications developed in 40 (6%) patients including fistula in 11 (2%) and stricture in 29 (4%) patients. Patients with duodenal complications had increased 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 (CTSI), degree of glandular necrosis, organ failure, infected necrosis, and disease duration. Mortality from NP wa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duodenal fistula (36%)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duodenal stricture (7%) and patients without duodenal complications (9%). Surgical management of duodenal complications was required in 9/11 (82%) patients with fistula and 17/29 (59%) patients with stricture.ConclusionsDuodenal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6% of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patients. Sixty five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 duodenal complications required surgical correction. Duodenal fistula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通腑解毒方联合六合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功能屏障、肝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西医组(n=78)和辨证组(n=79)。西医组给予西医治疗,辨证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解毒方灌肠联合六合丹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中医症候积分、疗效、28 d病死率、血清学指标。结果:辨证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辨证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淀粉酶及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谷草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辨证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解毒方联合六合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促进腹痛、腹胀的缓解,保护肠功能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8.
唐莉  李丹丹 《陕西中医》2023,(3):333-336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清热通腑灌肠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已经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而观察组在奥曲肽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口服联合清热通腑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胰腺体部血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Balthazar CT重症度指数分级及血淀粉酶的差异,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Balthazar CT重症度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主证和次证积分在治疗后均下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althazar CT重症度指数分级中Ⅰ级占比增加,Ⅲ级占比减少。治疗前,两组患者胰腺体部血流指标、血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胰腺体部血流量(BF)、血容量(BV)均高于治疗前,血淀粉酶及胰腺体部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腺体部BF、BV高于对照组,胰腺体部P...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诸多实质性进展。其中,急性胰腺炎领域热点内容众多,如胰蛋白酶原异常激活、病理性钙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内质网应激、NF-κb激活、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慢性胰腺炎领域的研究则更多集中于胰腺星状细胞激活对慢性胰腺炎纤维化的影响,以此为主干,又可进一步研究自噬、外泌体等与胰腺星状细胞活化的关系。在胰腺炎的基础研究中,可以进行机制的深入发掘,而机制的发掘又为寻找疾病分子标记物、新药研发、治疗靶点选择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思路。此外,免疫、肠道微生态等作为当前基础研究的热点领域,其在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病人并发十二指肠瘘的诊治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心510例IPN病人资料,其中并发十二指肠瘘病人46例,按照倾向性评分(卡钳值0.2)进行1∶1匹配,将其与非十二指肠瘘病人进行1∶1匹配分析。结果 IPN并发十二指肠瘘的发生率为9.0%(46/510)。76.1%十二指肠瘘通过窦道造影确诊;十二指肠瘘主要发生在十二指降部或升部,占91.2%;鼻肠管可以解决绝大部分(91.4%)十二指肠瘘病人的营养通路问题。非手术干预治愈率达97.82%。倾向性评分分析结果表明与IPN未并发十二指肠瘘病人相比,并发十二指肠瘘病人的住院时间更长[(40.93±34.02)d vs.(29.35±19.40) d,P=0.048],腹腔出血发生比例较高[20例(43.5%) vs. 11例(23.9%),P=0.047];但在全身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9例(61.7%)vs. 24例(52.1%),P=0.291]、AKI[22例(46.8%)vs. 23例(50.0%),P=0.835]发生率和死亡率[7例(15.2%)vs. 6例(13.0%),P=0.76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窦道造影是IPN并发十二指肠瘘的主要诊断方式;非手术治疗是十二指肠瘘的主要治愈方式;IPN并发十二指肠瘘病人的住院时间更长,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