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 研究高氧对新生大鼠肠道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大鼠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采用电镜观察2组大鼠肠组织结构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肠组织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应用实时PCR检测肠组织AKTmRNA的表达.结果 电镜显示空气组肠黏膜形态完整;高氧组可见上皮表面绒毛有部分缺失,核形不规则,胞质内疑有凋亡小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空气组AKT蛋白表达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加;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AKT表达第7天升高,第10天反而下降(P<0.05).空气组p-AKT蛋白表达亦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加,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p-AKT表达第7天明显升高(P<0.05),但第10天表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AKT表达第7天显著升高(P<0.05),但第10天下降.p-AKT表达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结果显示,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AKTmRNA表达第5天和第7天显著升高(P<0.05),但在第10天表达下降(P<0.05).结论 高氧刺激使肠道黏膜细胞结构发生改变,肠道黏膜细胞可能通过AKT的磷酸化来对抗高氧刺激进而保护肠道黏膜.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戊四氮诱导癫痫模型大鼠p-AKT和caspase 3的影响。方法将69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8只、癫痫模型组28只(PTZ组,pentylenetetrazole,55~75 mg/kg)、天麻素干预组23只(Gas组,Gastrodin,20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均腹腔注射戊四氮(PTZ)诱导形成癫痫模型,天麻素干预组给予天麻素(Gas)干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Z组海马区表现为明显的癫痫病理改变,神经元变性及坏死显著,主要为大锥体细胞和部分齿状回颗粒细胞,损伤细胞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样改变,胞浆肿胀,尼氏体消失,细胞周隙增大,体积增大。药物干预后病理改变改善。大鼠癫痫发作后,癫痫模型组p-AKT、caspase 3蛋白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天麻素干预组caspase 3的表达下调(P0.05),在第3天差异尤为显著(P0.01)。结论天麻素通过减少p-AKT、caspase 3蛋白表达,起到抗凋亡的作用,对癫痫模型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硫化氢(H2 S)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n=6)、SAP组(n=10)、炔丙基甘氨酸(PAG)+SAP组(n=10)、5 mg/kg NaHS+SAP组(n=10)、10 mg/kg NaHS+SAP组(n=10)、20 mg/kg NaHS+SAP组(n=10)、100 mg/kg NaHS+SAP组(n=10)、wortmannin (以下简写W)+SAP组(n=10)、5 mg/kg NaHS +W+SAP组(n=10)及100 mg/kg NaHS +W+SAP组(n=10),腹腔内注射6%左旋精氨酸制作SD大鼠SAP模型,24 h后处死大鼠。ELISA法检测血浆IL-6水平、胰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及核因子抑制蛋白-κB(IκBα)表达水平,EMSA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 SAP组和PAG+SAP组血浆IL-6水平、胰腺组织MPO活性及p-AK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F-κB活性也得到增强,且PAG+ SAP组高于SAP组(P<0.05);而SAP组和 PAG+ SAP组 IκB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 PAG+ SAP组低于 SAP组(P<0.05)。给予不同剂量NaHS后,各组血浆IL-6水平、胰腺组织MPO活性、p-AKT水平及NF-κB活性随着NaHS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IκBα水平却逐渐升高。给予W后,各组血浆IL-6、胰腺MPO活性及p-AKT水平均明显降低,NF-κB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减弱,而IκB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外源性 H2 S可减轻SAP的炎症程度,且该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血浆 H2 S水平呈正比。H2 S通过介导PI3K/AKT-NF-κB通路能减轻SAP胰腺损伤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PI3K、p-AKT、P27的表达规律,探讨三者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癌中PI3K、p-AKT、P27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PI3K、p-AKT、P27的表达在3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I3K、p-AKT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2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27与PI3K、P27与p-AKT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PI3K、p-AKT、P2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三者的表达异常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miR-106b对宫颈癌HeLa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miR-106b抑制剂和类似物后HeLa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wist1、PTEN、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结果:miR-106b抑制剂可减少HeLa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而miR-106b类似物可增加HeLa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转染miR-106b抑制剂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强、凋亡及PTEN蛋白表达增加,Twist1、p-AKT表达降低(P<0.05);转染miR-106b类似物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减弱,凋亡及PTEN蛋白表达降低,Twist1、p-AKT表达增加(P<0.05)。结论:miR-106b可能通过调节Twist1、PTEN和p-AKT的表达影响HeLa细胞对顺铂耐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human 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确诊并手术的胆囊癌患者71例,获得胆囊癌组织标本71例及癌旁组织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OP2、PTEN和p-AKT的表达,χ~2检验分析TROP2、PTEN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Spearman检验法分析TROP2、PTEN和p-AKT间两两相关性。结果 (1)与癌旁组织比,TROP2和p-AKT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而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2)TROP2、PTEN和p-AKT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但与胆囊结石、分化程度、其他脏器侵犯、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相关(P0.05);(3)TROP2与p-AKT呈正相关(P0.05),但两者与PTEN呈负相关(P0.05)。结论 TROP2/PTEN/p-AK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能是胆囊癌恶性进展的重要原因,其机制可能涉及TROP2对PTEN及p-AKT的调控作用,这为临床上靶向干预胆囊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探讨磷酸化AKT(p-AK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NSCLC组织和18例正常肺组织中p-AKT的表达.结果 p-AKT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3.8%,高于正常肺组织中表达0.0(P<0.05).NSCLC组织中p-AKT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p-AKT高表达,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EGCG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对p-AKT和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不同浓度EGCG干预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活性;PI染色FCM法分析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测定p-AKT和PTEN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EGCG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子宫肌瘤细胞凋亡(P〈0.05),上调PTEN表达,下调p-AKT表达。结论 EGCG通过上调PTEN表达、下调p-AKT表达抑制肌瘤细胞的体外增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1/6002两步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和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AKT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TNM分期、有无浆膜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p-AKT和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肿瘤直径的患者,癌组织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p-AKT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5,P<0.05)。结论 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二者表达状况的检测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