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1篇
  免费   854篇
  国内免费   122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63篇
口腔科学   124篇
临床医学   336篇
内科学   555篇
皮肤病学   291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466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131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581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2810篇
  3篇
中国医学   2798篇
肿瘤学   15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715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扶芳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扶芳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葡聚糖色谱纯化,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从氯仿提取液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刺苞木脂素A(1),3-O-咖啡酰基白桦酯醇(Ⅰ),3-O-咖啡酰基羽扇豆醇(Ⅱ),丁香脂素(Ⅳ),1,4-二羟基-2-甲氧基苯(Ⅴ),胡萝卜苷(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而且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索一种连续在位测定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方法:应用芘丁酸光纤化学传感器和计算机联用在线技术及中国药典(1995版)规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UV)分别测定氧氟沙星片剂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在药典规定的测定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0.9980。方法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18%和1.56%,当信噪比为3时检测限为0.56μg/ml。用中国药典(1995版)规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作对照并进行评价,P>0.05,显示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改变传统的取样分析模式,实现了响应快速、准确、灵敏的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白桦叶的化学成分做系统研究,以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的植物资源。方法采用硅胶柱、凝胶柱及制备薄层色谱法进行了分离,通过波谱技术(^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NOESY)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4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槭木素丁(1),氧杂二苯庚烯(Ⅱ),17-甲基-15-甲氧基-7-7氧代槭木素丁 (Ⅲ),槭木素十一(Ⅳ),结论:化合物Ⅲ,Ⅳ均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以,并纠正了化合物Ⅲ的碳谱数据归属。  相似文献   
94.
综述了鱼腥草在分布,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鱼腥草今后研究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对红车轴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感染人微小病毒 B19(PVB19)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改变情况。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对照者的共 473份血清中的 PVB19 DNA,对 PVB19 DNA阳性血清进行血清生化测定并对多 项生化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 17份 PVB19 DNA阳性血清。 17份血清中多项离子、肌酐、尿酸、葡萄糖、 乳酸脱氢酶等的水平正常,而尿素氮、胆红素、蛋白、肝脏酶的水平大多偏离正常值;经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临床诊断为病 毒性肝炎的PVB 19感染者与有其他症状的PVB19感染者在肝细胞受损程度及肝功能不全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 论感染PVB19不会引起离子水平、肾功能、糖代谢水平等的改变,但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PVB 19后血清生化改变与 其他患者不同,是否可用血清肝脏酶和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作为PVB19感染的辅助诊断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d.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远志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硅胶、中压十八烷基键合硅胶(ODS)色谱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远志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顺式丁香苷(1)、长春花苷Ⅱ(2)、2-苯乙醇-β-D-葡萄糖苷(3)、吐叶醇(4)、4-C-[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3,6-三羟基-7-甲氧基氧杂蒽酮苷(5)、蚱蜢酮(6)、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烷-1-酮(7)、polygalatenoside A(8)、刺槐林素(9)、3′,5′-二甲氧基双苯基-4-醇(10)、拟茎点霉内酯A(11)、莽吉柿酮D(12)和玫红穗状霉胺A(13)。结论 化合物24679~13均为首次从远志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广藿香化学诱变植株的遗传特性和品质差异。方法 以前期经氟乐灵、亚硝酸钠及亚硫酸钠诱变后筛选出的变异植株为材料,对其基因组DNA进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析,并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10对SRAP引物扩增的总位点数为235个,其位点数为16~29个,而多态位点数为220个,平均多态性百分比达86.96%;广藿香变异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45~0.938,其变异程度大于不同产地种群间的变异程度;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55时,变异程度较大的植株N1a、N1b、N1c、S4c、S4d、S6c聚为一类,其他与CK聚为另一类。变异植株主要化学成分百秋李醇及广藿香酮含量与C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变异植株F1、F2a、F4a、F4d、F4e、F6e、F8i、N2c、N2d的广藿香酮明显升高,且高于百秋李醇的含量,由“醇型”广藿香转变为“酮型”广藿香;变异植株F4c、F6d、F8j、N1a、N1b、N1c、S3b、S4c、S4d、S6b、S6c的百秋李醇或广藿香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结论 化学诱变是广藿香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可提高其遗传多态性,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合成和积累;变异植株F1、F2a、F4a、F4b、F4d、F4e、F6e、F8i、F10d、N2c、N2d、N1a、N1b、N1c、S4c、S4d、S6c具有开发潜能,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膜荚黄芪叶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等色谱方法对膜荚黄芪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D-NMR)和2D-NMR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膜荚黄芪叶提取物中共分离出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芪叶苷B(1)、黄芪叶苷L(2)、cyclounifolioside D(3)、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24-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乙酰基-3β,6α,16β,24(S),25-五羟基环菠萝蜜烷(4)、黄芪叶苷K(5)、黄芪叶苷A(6)、astraverrucin Ⅰ(7)、cycloaraloside A(8)、黄芪叶苷D(9)、astralanosaponin D(10)、大豆皂醇E(11)、3β,21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12)、3β,22β,24,29-四羟基齐墩果-12-烯(13)、豌豆皂苷Ⅰ(14)、大豆皂醇B-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 (1→4)-α-L-吡喃鼠李糖苷(15)。结论 化合物3478为首次从膜荚黄芪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5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0.
紫菀是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要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紫菀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萜类及其苷、肽类、黄酮、蒽醌、香豆素、有机酸、酚类、甾醇、挥发油及苯丙素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菀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对紫菀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依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及确定原则对紫菀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紫菀质量标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