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67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分析挖掘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经验与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张涤教授门诊的小儿外感发热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结果180首小儿外感发热处方用药49味,以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多入肺胃二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芦根、荆芥”、“芦根、生石膏”、“生石膏、荆芥”,“芦根、生石膏、荆芥”,“芦根、淡竹叶”。结论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立足解表清里原则、重在清透肺热、清热生津,遣方用药结合湖南气候湿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与肺复张策略(RM)联合治疗重症肺炎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救治的重症肺炎肺损伤患儿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取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策略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通气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后,观察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与肺复张策略联合治疗重症肺炎肺损伤疗效确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3.
周淑娟  罗珊珊  卢海松 《中医学报》2016,(11):1699-1702
痛风发病的内在原因为脾肺肾脏腑功能失调、三焦津液代谢紊乱,恣食肥甘厚味或外感湿邪是痛风的重要致病条件,湿浊痹阻"不通"是发病的病理关键,"不荣"是疾病发展的结果。痛风急性发作是湿浊郁闭化生热毒所致"湿热痹",张磊教授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原则,结合60余年临床经验积累及探索,创立涤浊法:从"上、中、下三焦,肺、脾、肾三脏"调节津液代谢紊乱,组合经方二陈汤、千金苇茎汤、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收到良好疗效,不仅较快缓解疼痛,在降低血清尿酸的同时,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994.
边晶  师帅 《中医学报》2016,(11):1695-1698
张洪义教授认为失眠是由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所致,强调在顽固性失眠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全身各个脏腑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兴奋-抑制双向调节"治疗思路,并且重视辨病与辨证紧密结合,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紧扣失眠"阴阳失交,阳不入阴"的病机,补虚泻实、调和阴阳。临床常用方剂:交泰丸、磁朱丸、莲子清心饮、百合汤;常用药对:枣仁、全蝎、灵芝,青龙齿、生石决、珍珠母,合欢皮、夜交藤,远志、石菖蒲。  相似文献   
995.
朱佳玲  周浩  江南  王超 《河南中医》2016,(8):1303-1305
仲景方剂中最为常见的方剂命名方式即以方剂全部药物命名,易读易记,实用性广;另一种常见方剂的命名方式即是以方中主药和功能命名,因方中药物味数较多,不便命以全部药物,故以主药命名;有一类方剂以特殊方式为其命名,即选取方中主药剂量或全部药物的数量命名;还有一种在主药基础上,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药物,重新命以方剂之名;有一类方剂不按照方剂命名的一般规律命名,即以方剂煎煮之后药物所呈现的颜色命名,以区别于其他方剂。仲景所载煎剂以方中主要药物或全部药物命名。仲景对于散剂的方剂命名与众不同,一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矿物药为辅,植物药常常作为方剂的主药,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二方剂的命名常以药物的增减变化为主,配伍不同,方剂主证千差万别。丸剂命名除遵循汤剂命名一般规律以外,仅有1首方名是依据方剂来源命名,即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仅有1首方剂命名为洗剂,即百合洗方。仲景命名酒剂均以方剂中所有组成药物命名,酒剂用药少,药量大,煎煮时间长,多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用。通观《金匮要略》方剂的命名规律,可以为现代中药制定方剂名称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方剂命名的规范化,促进方剂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市场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实现途径,推动中医药方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6.
陈惠  钱春红 《河南中医》2016,(7):1131-113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消化内科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给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停药后1 a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两组患者的溃疡疼痛强度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溃疡疼痛强度VAS评分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改善情况较为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1 a内,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0.87%,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5.71%,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7.
游俊梅  廖成荣  路金华 《河南中医》2016,(10):1694-1696
猪苓汤证病位应在下焦,猪苓汤是通利小便之剂,制方根据因势利导原则创立。辨猪苓汤证主症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辨脉浮、发热。猪苓汤证病机为阴虚水热互结,阴虚必是发热的一个因素,阴虚致阴不敛阳,阳气浮越于外,则见脉浮。如果是阳明病误治发展成为此证,笔者认为其发热、脉浮也可能兼是阳明余热所致。2辨口渴。水热互结,津不上承才是猪苓汤证口渴的关键所在。其渴多表现为:渴不欲饮或欲饮而饮水不多。3辨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是猪苓汤证的必见症状,可以作为猪苓汤证的辨证眼目。4辨下利。下利是《伤寒论》第319条首先出现的症状,又是猪苓汤证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水热互结于下焦,则下利;"下利六七日"又可使阴津亏损更甚,进一步加剧肾阴亏虚而形成恶性循环。但"下利"并不能作为猪苓汤证的必有证,若出现表示病情严重。目前,猪苓汤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临证中,无论何种肾脏疾病,只要抓住水热互结兼有阴伤的病机关键,皆可用此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998.
陈妍  李伟兵 《河南中医》2016,(7):1129-1130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加味辨证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氧氟沙星、蒙脱石散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6例患者中治愈22例,好转14例,未愈0例,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33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13例,未愈11例,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9.
临证辨治单纯表证和里证,由于病情单一,表证辨其中风伤寒温病,里证辨其虚实寒热,运用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等,相形而论,尚易应对。但病人禀赋阴阳不等,体质强弱不同,感邪轻重不一,每有表里同病、虚实兼夹者,病情相对复杂,施治起来有时难免使人有瞻前顾后,顾此失彼之感。张仲景《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以辨治外感疾病,其中不乏对杂病的辨治,表里同病的治疗亦属不少,示人以规矩准绳,所出诸方,内蕴治病妙法良意,使人临证有所仿效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常言"病下利者多发于阴",然阳证亦多见下利:(1)病在太阳经表,当以葛根汤疏表止利。若兼阳明经表、入里化热,则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兼太阴脾虚,则用桂枝人参汤解表温里。太阳变证、邪气内陷,在中焦者,以泻心汤辛开苦降;在下焦,滑脱不止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固脱,水湿偏渗者以五苓散分利水湿。(2)病入阳明成里热腑实,燥屎当结,当用承气汤急下存阴、通因通用。(3)病在少阳半表半里,胆腑郁热所致下利,应用黄芩汤和胆止利。若兼阳明里实,重者用大柴胡汤、轻者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通下;若兼太阴不足者,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温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