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44篇
中国医学   1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分析滋阴颗粒剂方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内分泌科的特发性性早熟女童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补阴丸组(阳性对照组)和滋阴颗粒组(治疗组),每组各45例。滋阴颗粒组给予滋阴颗粒剂方治疗,大补阴丸组给予大补阴丸治疗。比较两组女童治疗前(0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临床症状、体征、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子宫卵巢容积、中医症候评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tom score,TCMSS)变化,评估滋阴颗粒剂方及大补阴丸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女童的年龄、体质量、身高、Tanner分期、血清基础性激素值、骨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乳核指数比治疗前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子宫容积与治疗前比较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SH、LH、E2值、卵巢容积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滋阴颗粒剂方能有效改善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临床症状,降低FSH、LH、E2值,缩小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并且操作方便,依从性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焦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21例围绝经期焦虑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给予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61例给予文拉法辛+九味镇心颗粒治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考普曼(Kupperman)评分法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焦虑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57.38%比48.33%,P<0.01;83.61%比73.33%,P<0.05);观察组抑郁治愈率、有效率也均高于对照组(52.46%比45.00%,P<0.05;91.80%比8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HAMD及KM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HAMA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TE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九味镇心颗粒对围绝经期的焦虑抑郁程度有缓解作用,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糖网明目颗粒(TWK)对缺氧/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用Co Cl250μmol·L-1和葡萄糖40 mmol·L-1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复制缺氧和高糖模型;分别给予TWK 1.0和2.5 g·L-1干预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半定量逆转录(RT)-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HIF-1α,VEGFR-2和ICAM-1蛋白含量。结果缺氧和高糖均能使EA.hy926细胞存活率升高,显著上调HIF-1α,VEGFR-2和ICAM-1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P<0.05)。TWK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HIF-1α,VEGFR-2和ICAM-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药效有增强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WK 2.5 g·L-1使缺氧细胞存活率由(109.9±6.9)%降至(69.6±2.2)%(P<0.05);HIF-1α,VEGFR-2和ICAM-1基因表达分别由0.292±0.017,0.210±0.013和0.724±0.027降低至0.204±0.014,0.061±0.010和0.476±0.018(P<0.05);HIF-1α,VEGFR-2和ICAM-1蛋白含量分别由56.2±4.9,1756±145和(339±33)ng·L-1降低至38.4±1.5,1057±118和(226±15)ng·L-1(P<0.05)。TWK 2.5 g·L-1使高糖细胞存活率由(111.4±7.3)%下降至(70.5±2.9)%(n=5,P<0.05);HIF-1α,VEGFR-2和ICAM-1 mRNA表达分别由0.397±0.021,0.289±0.034和0.755±0.031降低至0.247±0.015,0.079±0.005和0.531±0.025(P<0.05);HIF-1α,VEGFR-2和ICAM-1蛋白含量分别由56±4,1824±179和(339±31)ng·L-1降低至37±1,1170±110和(260±19)ng·L-1(P<0.05)。TWK 1.0 g·L-1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结论 TWK可能是通过调控内皮细胞HIF-1α,VEGFR-2和ICAM-1等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从而发挥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杜仕君 《当代医学》2010,16(6):142-143
目的探讨消风止痒颗粒联合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消风止痒颗粒联合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和氯雷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近期复发率低。结论消风止痒颗粒联合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HPLC法小儿清解颗粒中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250×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0mL·min^-1,检测波长:277nm。绿原酸和连翘苷与其相邻质峰能完全分离。结果:绿原酸和连翘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30~219g·ml^-1(r=0.9999)、2.35~118g·ml^-1(r=1.0000)。方法回收率均不低于9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的评价。  相似文献   
9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青果颗粒中没食子酸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海燕  彭飞城  姚蓉 《中南药学》2010,8(6):416-419
目的建立复方青果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HPLC法测定诃子及青果中没食子酸的含量,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5∶9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3 nm。结果没食子酸在22.64-113 2 n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0.3%,RSD为1.9%(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青果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7.
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发生的97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97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20~60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茵栀黄颗粒,每次1g,3次/d并给予蓝光照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蓝光照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4.0%,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
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观察两组皮肤黄疸及胆红素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100%,对照组分别为57.9%和8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74、8.47,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146.00&#177;43.98)μmol/L,黄疸消退时间(5.3&#177;1.64)d,对照组下降(96.00&#177;46.13)μmol/L,黄疸消退时间(7.1&#177;2.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4、2.95,P均〈0.05)。治疗组6例出现轻度腹泻,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一定疗效,相对安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0.
不同茵栀黄制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 d及5 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μmol/L和(150.7±37.3)μ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 d及5 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19.6±45.8)μmol/L和(139.6±35.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