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44篇
中国医学   1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观察益肾颗粒剂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血清IL-6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益肾颗粒剂组)及对照组(强的松组),对比服药4周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6及其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肌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及其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后血清IL-6及24h尿蛋白定量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肾颗粒剂对于狼疮性肾炎有改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疏肝益脾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疏肝益脾颗粒组(治疗组)和甘利欣胶囊组(对照组),60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临床表现、肝功能、HBV标记物、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降低转氨酶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部分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黄疸的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1,0.05>P>0.01);对HBV标记物和HBVDNA的影响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疏肝益脾颗粒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护肝、降酶、减轻肝脏炎症、改善临床症状较为理想的药物。更适用于有黄疸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中药薏蓝颗粒的抗感染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2,4一二硝基苯酚致大鼠高热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观察薏蓝颗粒的药理作用。结果:薏蓝颗粒对2,4一二硝基苯酚致大鼠高热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抑制作用。结论:薏蓝颗粒具有一定的抗急性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24.
胡敏  陈硕  林荣华 《海峡药学》2002,14(5):43-45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清肝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 Nova-pak C1 8色谱柱 ,流动相 :甲醇 -冰醋酸 -三乙胺 (14∶ 86∶ 1∶ 0 .3 ) ,流速 :1ml· min- 1 ,检测波长 :3 2 7nm,室温下对清肝颗粒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绿原酸在 0 .2 5 6~ 0 .5 12μg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81)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5 3 % ,RSD为 1.5 2 % (n=6)。结论  本方法准确 ,简便 ,灵敏度高 ,结论可靠 ,可作为清肝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痔炎消颗粒润肠通便和止血作用。方法:选用失水便秘模型法,观察小鼠开始排黑便时间及2h内排黑便数;选用小肠炭末推进试验法,观察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选用玻片法和出血时间测定法.测定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结果:痔炎消颗粒对失水便秘模型小鼠开始排黑便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2h内排黑便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可显著促进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P〈0.01),可显著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0.01)。结论:痔炎消颗粒有润肠通便和止血作用,应对痔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6.
郑加嘉  林英  黄清松  吴蔓 《中国药师》2011,14(6):831-833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对刀豆素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刀豆素蛋白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测定肝脏指数,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茵栀黄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ALT、AST活性;明显改善肝细胞组织坏死损伤;其中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肝脏指数。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对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建立了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茵桅黄注射液中的残留溶剂.采用HP-INNOWAX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程序升温,分流进样.丙酮、甲醇和乙醇分别在0.2~200、0.5~500和2~20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3%、101.2%和95.9%,RSD为2.2%、2.8%和2.8%.  相似文献   
28.
王霞  阳建军 《中南药学》2011,9(5):346-349
目的建立清咽灵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麦冬、桔梗;高效液相法测定哈巴俄苷的含量,色谱柱: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3%磷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278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薄层斑点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哈巴俄苷含量测定在0.091 04~0.910 4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650×10-4X+3.147×10-3,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1.5%(n=9)。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清咽灵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国家评价性抽验品种补中益气丸(颗粒)的检验及探索性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全国范围内补中益气丸(颗粒)的质量状况,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各品种的法定质量标准对262批补中益气丸蜜丸、水丸、浓缩丸及颗粒剂抽验样品进行检验;针对4种剂型的各自现行质量标准,采取填平补齐,统筹考虑的思路,并结合生产工艺,开展如下探索性研究:①大叶柴胡检查及柴胡TLC鉴别;②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测;③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测定;④蜂蜜检查;⑤白术、甘草、陈皮、升麻、当归TLC鉴别;⑥含量测定;⑦风险评估。结果 129批蜜丸按法定标准检验有4批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1%),不合格项目为细菌数超标(2批),甘草薄层鉴别不合格(1批),水分超标(1批);1批浓缩丸按注册标准检验,结果甘草含量不合格;其余98批浓缩丸、30批水丸、4批颗粒剂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检验,全部符合规定。探索性研究方法检验结果为:蜜丸不合格率为22.4%,水丸不合格率为12.6%,浓缩丸不合格率为8.0%,颗粒剂不合格率为0。比较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检验结果和探索性研究方法检验结果,增加探索性研究方法后可见不合格率增加。结论各剂型现行标准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能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建议加以完善提高;所有企业对法定标准有控制的项目认真对待,对法定标准之外的项目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不严格,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力量加强对这类企业的GMP检查,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翘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牛蒡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1%的磷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绿原酸为327 nm,牛蒡苷为280 nm。结果绿原酸在6.881~61.92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6%;牛蒡苷在13.84~124.6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银翘解毒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