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22篇
  免费   1417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耳鼻咽喉   283篇
儿科学   362篇
妇产科学   550篇
基础医学   5964篇
口腔科学   1071篇
临床医学   3220篇
内科学   2795篇
皮肤病学   403篇
神经病学   2391篇
特种医学   6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71篇
综合类   504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986篇
眼科学   816篇
药学   2069篇
  13篇
中国医学   953篇
肿瘤学   1016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515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596篇
  2016年   1437篇
  2015年   1006篇
  2014年   1606篇
  2013年   1828篇
  2012年   1454篇
  2011年   1770篇
  2010年   1477篇
  2009年   1588篇
  2008年   1749篇
  2007年   1821篇
  2006年   1709篇
  2005年   1635篇
  2004年   1367篇
  2003年   1246篇
  2002年   992篇
  2001年   798篇
  2000年   667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506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398篇
  1995年   428篇
  1994年   342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97篇
  1990年   252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203篇
  1987年   178篇
  1986年   186篇
  1985年   247篇
  1984年   228篇
  1983年   158篇
  1982年   187篇
  1981年   166篇
  1980年   155篇
  1979年   118篇
  1978年   103篇
  1977年   64篇
  1976年   58篇
  1975年   35篇
  1973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氨对重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遵循二级抑制模型,抑制常数Ka为41.5(mmol/L)^2,即当氨浓度为6.45mmol/L时,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下降到最大比生长速率的50%,在重组CHO细胞的批培养过程中,细胞密度和红细胞生成素浓度随着起始氨浓度的提高而下降,但存在一最适的氨浓度,在此浓度下,单位重组CHO细胞的EPO比生成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32.
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和纯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皮质神经元分离纯化的有效方法。方法:取胎鼠大脑皮质细胞,分别在不同的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培养,利用相差显微镜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动态观察;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神经元进行染色。结果: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加用N2添加剂和胎牛血清培养的神经元生长良好,胞体形态多样,突起数目多,长度长,与邻近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形成接触,而胶质细胞则大量死亡,神经元纯化率达94%以上,未加用N2添加剂培养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大量存在,神经元纯化率达50%左右。结论:N2添加剂和胎牛血清联合应用可使大鼠皮质神经元得到良好的生长和有效纯化。  相似文献   
33.
应用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8种不同皮瓣的临床应用,总结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了游离足背皮瓣、游离背阔肌皮瓣、游离肩胛皮瓣、桥式胫后动脉岛状皮瓣、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或桥式携带肩胛皮瓣、胫后动脉岛状皮瓣、胫后动脉皮支岛状皮瓣、跖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对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应用。结果95块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成活93块,成功率为97.9%。随访1~15年,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皮瓣移植的方法,才能使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得到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齿槽裂修复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查阅1950年至2006年有关齿槽裂修复的文献,归纳文献中报道的不同方法,并评价其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齿槽裂修复的主要目的:关闭口鼻瘘;建立稳定、连续的上颌骨牙弓;为牙齿萌出提供基础;为上唇和鼻底提供稳定支架。主要治疗方法:植骨术;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骨和生长因子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患者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是9~11岁时混合牙列期。结论 在9~11岁混合牙列期手术,以髂骨松质骨为移植材料被认为是修复齿槽裂的主要手段。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引导骨再生技术,将是齿槽裂修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5.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verapamil were evaluated during steady state intravenous (i.v.) infusion and after single dose intraperitoneal (i.p.) drug administration to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In one group of rats, verapamil was infused to a 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 at which time animals were killed. Verapamil-induced decreases in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were monitored during infusion and correlated with concomitantly obtained plasma verapamil concentrations. Tissue (lung, liver, renal medulla, renal cortex, cardiac muscle, skeletal muscle, perirenal fat, brain stem, cerebral cortex, and cerebellum) and plasma samples were obtained immediately after animals were killed and verapamil and norverapamil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 Another group of rats, after receiving i.p. verapamil, were killed at 1, 3, 5, 19, and 24 h. Elimination from each tissue evaluated was described by a first order process. Elimination half-life of verapamil was similar among plasma and tissues evaluated (1.5 to 2.2 h). The per cent verapamil not bound to plasma proteins was concentration-independent and similar between rats receiving i.p. (mean +/- S.D.) (2.28 +/- 0.72 per cent) and i.v. (2.08 +/- 0.03 per cent) verapamil. MAP and verapamil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r = 0.75; p less than 0.01) and cardiac muscle (r = -0.82; p less than 0.01) were inversely correlated in a highly significant fashion during both i.v. and i.p. drug administrations. The tissue-to-plasma distribution ratio for verapamil and norverapamil was similar among animals receiving i.p. verapamil at all points of sampling, suggesting distribution equilibrium had been achieved. After steady state i.v. infusion, both verapamil and norverapamil tissue: plasma concentration ratios were greater than after i.p. administration. Higher tissue: plasma verapamil concentration ratios after i.v. administration than after i.p. administration suggest either only a pseudoequilibrium is attained after i.p. administration or that determinants of tissue distribution of racemic verapamil differ with different routes of drug administration. In these studies, MAP provided a reasonable pharmacodynamic marker for verapamil tissue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体外培养后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方法: 采用两步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并用Perco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肝细胞,采用0.4%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力。然后将细胞接种于HepatoZYME-SFM培养基中培养,定期收集肝细胞培养液上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尿素氮的水平。采用乙氧基试卤灵O-脱乙基酶活性(EROD)方法检测肝细胞P450的CYPⅠA1功能。 结果: 新鲜分离的大鼠肝细胞总数(2-3)×108cells/whole liver,Percoll分离液纯化后活力和纯度在90%以上。HepatoZYME-SFM培养下肝细胞生长良好并保持正常形态。AST、ALT水平在培养3 d后下降显著,6-9 d后趋于相对稳定的低水平。白蛋白的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在18 d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可在3-6 d检测到CYPⅠA1酶活性。 结论: Percoll液纯化新分离肝细胞可提高其活率和纯度,HepatoZYME-SFM培养条件下肝细胞可有效保持良好形态结构和一定的生物合成代谢能力,适合肝细胞的体外长期培养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37.
骨细胞(osteocyte)是在矿化骨基质内名副其实的骨的细胞(bonecell)。通过细胞突触,骨细胞彼此相连,很可能也与骨髓中某些细胞相接,从而形成三维细胞网络。从骨的超微结构看,骨细胞处于很理想的位置,可以担当骨生理的重要调节因子。然而,由于骨细胞处于矿化骨基质深层,对其功能了解甚少。但随着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对这种成骨细胞系中的终末分化细胞进行深入研究,人们也由此对骨细胞的兴趣大增。骨细胞被认为是骨的机械应力感受器,它有可能参与骨重建。骨细胞能分泌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功能的硬骨素(sclerostin)。一种能降低肾脏磷回吸收的激素——调磷因子FGF23也主要源白骨细胞。随着我们对骨细胞了解的深入,清楚显示,骨细胞不仅能影响局部骨转换活性,而且对全身矿物质的体内平衡也有多种功能。因此,对骨细胞的研究,可以为代谢性骨病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8.
作者用同位数前体参入法及透射与扫描电镜研究了平阳霉素(博莱霉素A_5)对HeLa细胞大分子生物合成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平阳霉素能抑制HeLa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对DNA的抑制作用强,ID_(50DNA)为42.77μg/ml。表现为:染色质减少,核内电子密度低,核仁分离及“核仁帽”形成,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或变形,最终导致质膜破裂等。作者认为,细胞膜是否为此类药物作用的靶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索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血管及细胞种植的方法。方法(1)制备管状支架模具,采用模具成形,冷冻干燥等技术,应用胶原和透明质酸复合体外预构管状支架;(2)分动态种植和静态培养两组进行细胞分层种植,每组12个,应用水溶性磺酸四唑(WST-1)测定,扫描电镜观察,5-溴2-脱氧嘧啶核苷(BrdU)细胞标记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1)成功制备了管状支架,在培养液中约3周可保持管腔形态不变形,不塌陷;2.WST-1测定值在培养6、14、20 d分别为:动态组0.842±0.110、1.124±0.102、1.132±0.112,静态组0.386±0.121、0.489±0.245、0.499±0.2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镜和BrdU标记表明动态组细胞排列整齐有序。结论应用模具成形,冷冻干燥技术预构管状支架的方法切实可行,动态培养有助于细胞种植,本研究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方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