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川芎胶囊中川芎嗪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复方川芎胶囊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 80 %甲醇溶液提取 ,以Nova pakC1 8色谱柱 (3 9mm×30 0mm ,4 μm)为固定相 ,甲醇 水 (5 0∶5 0v v)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82nm。结果 :川芎嗪在 5~ 4 0 μg·ml- 1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96 ;平均回收率为 99 0 % ,RSD =1 2 % ;日内精密度是RSD =0 6 %。结论 :方法能消除其它成分的干扰 ,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探讨川芎嗪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制作SAH模型。实验组经腹腔给予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和空白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造模后72 h和168 h血浆和脑脊液ET和NO水平,并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SAH后,脑脊液中对照组的ET水平较实验组和空白组增加(P<0.05),且168 h水平高于72 h;血浆中对照组ET水平亦高于实验组和空白组(P<0.05),空白组和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AH后,脑脊液中对照组NO水平较空白组和实验组低(P<0.05),3组的NO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大;血浆中对照组NO水平亦较空白组和实验组低(P<0.05),空白组和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各时点上实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川芎嗪治疗后,血浆和脑脊液中ET水平有所下降或ET上升受到抑制,而NO水平则有所上升或NO下降受到抑制,提示川芎嗪对SAH后CVS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3.
川芎单煎液和川芎当归共煎液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朝江  孔毅  郑公义  申屠建中 《医药导报》2007,26(10):1207-1209
目的 比较川芎、当归(不含川芎嗪)单煎和共煎液中川芎嗪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Waters symmetry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98 nm. 结果 川芎嗪回归方程Y= 58.401 0X + 3.931 8 ,r=0.999 7,在0.25~25.00 μg·mL-1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89.60%,RSD为2.7%.川芎、当归共煎液中川芎嗪含量比川芎单煎液中含量要高. 结论 两味中药在合煎之后川芎嗪含量明显升高,该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川芎嗪的含量.  相似文献   
84.
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芎嗪是由中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提取的有效成分,是从川芎总生物碱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酰胺类生物碱,近年来对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作用的研究在不断开拓,其临床应用与试验研究进展迅速,资料颇丰,本文综述了川芎嗪注射液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川芎嗪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ACC)前后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川芎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28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4例。川芎嗪组预处理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滴入川芎嗪3 mg/kg,30 min内滴完,转流中追加1 mg/kg于氧合器中,对照组于上述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和术后24 h测定外周血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川芎嗪组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的表达量在ACC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心肌损伤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预处理可上调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表达,产生一定程度的心肌保护作用,表现为心肌酶漏出减少。  相似文献   
86.
磷酸川芎嗪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磷酸川芎嗪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Sephadex G-50凝胶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磷酸川芎嗪,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 结果 凝胶柱层析能有效分离脂质体与游离磷酸川芎嗪,柱回收率和柱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9%和98.35%. 磷酸川芎嗪线性范围为0.160~24.048 μg&#8226;mL-1(r=0.999 8),测得包封率平均值为36.12%,RSD为1.18%. 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磷酸川芎嗪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人肝星状细胞(HSC)凋亡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mRNA(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肝星状细胞株LX-2作为理想的肝星状细胞研究模型,LX-2细胞经不同剂量TMP(终浓度为50、100、200、400mg/L)作用48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PI双染方法检测TMP对LX-2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TMP对LX-2细胞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TMP可显著促进LX-2细胞凋亡,细胞早期凋亡率随TMP浓度增加而提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或P<0.05);同时TMP可显著降低LX-2细胞TIMP-1mRN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促进HSC凋亡,抑制其TIMP-1 mR-NA的表达是TMP抗肝纤维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53.5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死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为17.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9.
川芎嗪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庄洪 《中国骨伤》2001,14(6):343-344
目的 了解川芎嗪 对肢体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病例选取四肢骨折手术,止血带时间需要1-1.5h的36例,分为A一(川芎嗪组)15例和B组(空白对照组)21例,另设立C组为腰椎或髋部手术病例1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测定血清SOD活性,LPO,GSH和血流流变学指标。结果 A组各项指标相对稳定,术后B组SOD酶活性短暂下降,LPO和GSH升高(P<0.05),还原粘度明显升高(P<0.01),C组则显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降低(P<0.05)。结论 川芎嗪对肢体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川芎嗪活血,化瘀,抗凝,抗癌,改善血液流学特征性,拮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0.
川芎嗪创伤修复相关性作用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中的主要活性生物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新型钙离子拮抗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瘀血性病变。随着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创伤修复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文章从川芎嗪在创伤修复方面的机制研究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