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Masuda T  Kimura A  Dan I  Wada Y 《Vision research》2011,51(15):1728-1740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directional effect on the kappa effec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rectional anisotropy of retinotopical space or to the representation of forces provided by environmental contexts (e.g., gravity) in an observed event. We examined whether different contexts with similar directional changes (straight vs. reversed motion) influence the kappa effect in four experiments. The object’s motion appeared to depict only forces under the natural laws of physics on a slope (Experiment 1) or on a horizontal plane (Experiment 2) in virtual 3D space. In Experiments 3 and 4, the motion appeared to be subjected to external or self-driving forces additionally influenced by internal forces on a slope (Experiment 3) or a horizontal plane (Experiment 4).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rectional effect on the kappa effect was observed only in Experiment 1, and not in Experiments 2 and 3, while the kappa effect was preserved. Furthermore, not even the kappa effect was observed in the reversed motion of Experiment 4.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the determining factor of direction in the kappa effect is not a simple anisotropy, but rather the context of observed events.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目的 探讨时空扫描统计量在感染性钉螺分布探测以及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法 收集2006-2012年安徽省钉 螺分布监测数据, 采用ArcGIS 9.3软件建立村级空间数据库, 再导入SaTScan 9.1.1软件进行前瞻性扫描聚类分析, 确定感 染性钉螺发生的时空热点区域, 并以村作为基本地理单位进行预警。结果 结果 时空聚类分析显示, 2010-2012年安徽省有4 处热点区域为感染性钉螺的预警区域, 分布于长江安徽段及其支流流域。结论 结论 时空扫描统计量能够早期探测到感染性 钉螺分布在时空两个维度的聚集性, 可提供确切的预警信息。探测出的热点区域为安徽省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域, 提示有必要加大预警区域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目的 分析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性血吸虫感染 (急感) 发病时间及空间聚集性, 为制定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 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感病例基本信息, 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急感的流行 季节及时间聚集性进行分析, 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病例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急感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 性, 集中度为0.758, 其发病高峰日为8月10日左右。急感病例分布图提示急感病例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于鄱阳湖、 洞庭湖及 长江流域周边5省的23个县, 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2年间急感空间自相关系数I = 0.16 (P = 0.01)。结论 结论 湖 区5省急感发病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空间上呈聚集状态, 可据此将防控关口前移, 在高聚集区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 措施。  相似文献   
34.
深圳市一期和二期梅毒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近年来一期和二期梅毒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政府财政投入方向和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深圳市2005-2009年一期和二期梅毒监测数据(n=11 303),以病例中现住址和诊断日期作为地理和时间变量,采用SaTScan软件实现各年的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单纯时空扫描发现:(1)2005-2009年深圳市梅毒病例集群主要在宝安区和南山交界的南山、南头、新安、西乡,靠近香港的东门、蛇口、福田以及娱乐业比较发达的龙华、华富、黄贝、翠竹等街道,这些聚集区域在2005-2008年变化不大,但是2009年出现了9个新的集群.其中各年最可能的集群分别位于龙华(2005年,P≤0.001,RR=3.34)、翠竹(2006年,P≤0.001,RR=9.59)、华富(2007、2008年,P≤0.001,RR值分别为4.18和4.75)和翠竹(2009年,P≤0.001,RR=8.02).(2)2005-2009年时空重排扫描分析发现16个集群,与单纯空间扫描发现的聚集区域相似但有差异,最可能的集群是2006年的桂园街道.结论 时空分析方法可有效描述疾病聚集,对深圳市近年来一期和二期梅毒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分析,明确各街道各时段的梅毒变化情况,发现梅毒主要聚集区域,为防治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测广西壮族自治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的时空动态趋势.方法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对1989-2006年广西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时空动态趋势分析.结果 反距离加权插值地图直观显示,1989-2006年广西乙脑时空格局可分为4个阶段:1989-1996年高发区聚集在桂东南地区;1997-1998年呈离散分布;1999年高发区又重新聚集到灵山、浦北、博白等桂南地区;2000-2006年高发聚集区转移到桂西北地区.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探测到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以109°54′E、22°28′N的浦北县为中心,辐射半径45.24 km,集中于1999年的一级时空聚集区(LLR=253.25,P=0.001,RR=4.62);以105°23′E、24°68′N的隆林县为中心,辐射半径199.85km,始于2000年止于2006年的次级时空聚集区(LLR=75.91,P=0.001,RR=1.88);以110°94′E、24°03′N的昭平县为中心,辐射半径229.12 km,始于1989年止于1996年的次级时空聚集区(LLR=46.29,P=0.001,RR=1.16).结论 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定量探测乙脑的时空动态趋势,1989-2006年广西乙脑高发时空聚集性由桂东南及桂南地区向桂西北地区转移.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patiotemporal trend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etween 1989 and 2006.Methods Retrospective space-time permutation scan statistic and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DW) interpolation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spatiotemporal trend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Guangxi,from the year 1989 to 2006.Result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was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by IDW interpolation maps,from 1989 to 2006.The first phase was spatiotemporal cluster located in southeast region,from 1989 to 1996.The second phase showed discrete distribution from 1997 to 1998.The third phase of spatiotemporal cluster located in Lingshan county,Pubei county and Bobai county,in 1999.And the last phase was spatiotemporal cluster located in northwest region from 2000 to 2006.Thre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patiotemporal clusters were detected by retrospective space-time permutation scan statistic.The primary cluster appeared in 1999 (LLR=253.25,P=0.001,RR=4.62),with 109°54′ E,22°28′ N (located in Pubei county) as its center and radiated 45.24 km.From 2000 to 2006,the secondary cluster showed in northwest (LLR=75.91,P=0.001,RR = 1.88),with center located at 105°23′ E,24°68′ N (Longlin county),and radiated 199.85 kn.From 1989 to 1996,the other secondary cluster appeared in the southeast area(LLR=46.29,P=0.001,RR= 1.16),with center located at 110°94′ E,24°03′N(Zhaoping county) and radiated 229.12 km.Conclusion Space-time permutation scan statistic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ould be applied to quantitatively detect the potentially spatiotemporal trend of the disease.The spatiotemporal cluster shifte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from 1989 to 2006.  相似文献   
36.
启东县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启东县1973~1986年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癌谱。0~14岁儿童的自然死亡率为1.84‰,恶性肿瘤死亡率为4.32/10万,其中男童为4.83/10万,女童为3.78/10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儿童因癌死亡占儿童期总死亡的2.35%,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顺位依次为白血病(1.74/10万)、脑肿瘤(0.72/10万)、肝癌(0.60/10万)及淋巴肉瘤(0.42/10万)。用Knox法分析表明脑肿瘤分布有时-空聚集性,而白血病、肝癌及淋巴肉瘤无聚集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根茎、根头部、根中部、根尖部、剩余根的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根中各个部位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该植物中的两种生物活性成分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大黄素的含量波动范围为0.01%~0.3%,而大黄酚含量在0.05%~0.9%之间变化。但它们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寻找毛脉酸模的最佳采收期及最佳药用部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三维自回归趋势面模型技术在HFRS时-空动态分析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二维自回归趋势面模型基础,通过加入时间变量t,构造三维自回归趋势面模型,结果获得三维自回归趋势面模型及其建模方法。结论该模型不仅可分析HFRS的空间趋势,而且可预测其空间趋势的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对陕西省2014—2018年肺结核发病的时空聚集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ArcGIS 10.7软件构建以县(区)为单位,包括地区编码、经度、纬度、人口和发病数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库。2014—2018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分别为3764.00万、3775.12万、3792.87万、3797.77万、3883.48万名,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分别为21596例、21388例、21355例、22517例、21442例。利用GeoDa 1.14.0和SaTScan 9.6软件进行肺结核发病的空间和时空聚集性分析,采用ArcGIS 10.7软件实现地理数据的处理和聚集性地区的显示。 结果 2014—2018年陕西省肺结核发病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莫兰指数(Moran I)分别为0.362、0.516、0.597、0.562、0.484,Z值分别为8.202、11.441、13.404、12.850、10.843,P值均为0.001。2014—2018年发病的“高-高”地区分别有15个、19个、18个、20个、20个,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的陕北和陕南地区,特别是榆林市和安康市。2014—2018年肺结核分月发病率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一级聚集区分布在安康市及与其接壤的汉中市和商洛市的5个县(区);二级聚集区分布在榆林市及与其接壤的延安市的7个县(区)。除2015年一级聚集区的聚集时间出现在9~11月,其余年度聚集时间均出现在1~4月。 结论 陕西省肺结核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聚集时间为每年的春季,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和安康市,应将其作为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40.
2010—2019年福建省淋病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福建省淋病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9年福建省各县区报告的淋病病例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采用OpenGeoda 1.1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用莫兰指数(Moran′s I)作为统计量,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探索高风险地区。结果 2010—2019年福建省共报告56 053例淋病,2010—2013年报告发病率小幅增长,2013—2014年降低,2014—2018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均增长8.36%,2019年报告发病率又出现大幅下降。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10—2019年全局Moran′s I值为0.48 ~ 0.65(P < 0.05),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福建省淋病聚集类型主要为高-高、低-低和高-低聚集,近年来高-高聚集区有扩大趋势,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厦门市思明区和湖里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和南安市。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一级时空集聚区为厦门市辖区和泉州市中心城区及晋江市、石狮市和南安市,聚集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结论 福建省淋病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有逐渐扩大趋势。厦门市辖区和泉州市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县区应作为重点防控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