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6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85篇
内科学   211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558篇
预防医学   66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49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83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中正确实施消毒措施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国家卫生部已经将今年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为国家法定传染病并启动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实施正确有效的消毒与灭菌是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中主要环节 ,也是切断“非典”传播途径的最有效的措施。目前 ,对于“非典”肺炎的致病微生物已基本清楚 (为一种变异型冠状病毒 ) ,消毒措施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 ,应科学合理进行消毒 ,避免盲目大剂量使用甚至滥用化学消毒剂 ,如此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 ,还可能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特别是大量含氯消毒剂排放到下水道中 ,可能会形成大量有害的三卤甲烷类物质 ,造成水源污染。应该把有限的资源 ,应用到…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封闭式管理的在校学生焦虑与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的6 28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598名学生出现焦虑症状,检出率为9.5%;有1 857名学生出现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6%;男生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χ2焦虑=10.73,P<0.01;χ2抑郁=34.13,P<0.01);文科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χ2=8.87,P<0.01),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χ2=10.15,P<0.01);对不同专业抑郁症状检出率进行分析亦得类似结果,文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χ2=6.43,P=0.011),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χ2=13.29,P<0.01);本科生、研究生各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医学专业(OR焦虑=1.495;OR抑郁=1.164)、不了解SARS防治措施(OR焦虑=1.363;OR抑郁=1.214)、认为学校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OR焦虑=1.230;OR抑郁=1.265)、对政府最终战胜SARS缺乏信心(OR焦虑=4.924;OR抑郁=3.499)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抗击SARS行为意向与焦虑症状或抑郁症状有一定关系.结论性别、专业和战胜SARS的信心对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有效的传染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肺部病变的X线表现。方法:459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的SAILS患者,在确诊后至15d内均拍摄胸部X线片。对病灶大小、肺的累及程度及形态特征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单发病灶156例,多发病灶303例,单侧肺受累201例,双侧受累258例。肺内病变的基本征象为:局限性或大片状高密度实变272例、磨玻璃样改变55例、表现为网格状和细微索条状的间质性改变62例,上述征象的混合存在70例。分布于肺野周边区域的磨玻璃样改变是既往未曾见到的征象。结论:SARS肺部X线表现为多种基本X线征象的单独或混合存在。分布于肺野周边区域的磨玻璃样病灶,是SAILS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4.
为了避免麻醉医师与非典型肺炎 (SARS)患者在气管插管中零距离接触 ,我们进行了“一次性防SARS简易气管插管罩”的设计研究。在天津市抗SARS专科医院演用3例 ,临床反映良好 ,可以减少麻醉医师在气管插管中被SARS患者感染的可能性 ,并且简单实用。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结构防SARS简易气管插管罩的结构包括 :(1)透明塑料罩 (2)支架 (3)气管插管操作袖(4)两侧备用操作孔。罩材为防病毒聚氯乙烯透明薄膜 ,支架为可拆卸或折叠塑料架 ,头侧备有一副可进行气管插管的操作袖 ,两侧各有一个套袖孔连接呼吸机和用于接吸引器吸痰、…  相似文献   
25.
广东省SARS流行株M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广东省不同流行时期13份SARS病毒(SARS CoV)标本的M基因序列,通过分析该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初步了解广东省SARS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异。方法:提取病毒RNA,用M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将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13份标本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99.7%~100%,M基因核苷酸序列只在2个位点(80和203位)发生变异,1株80位点的变化引起编码的氨基酸从苯丙氨酸(F)变为半胱氨酸(C),3株203位变化为无义突变。结论:M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不大,初期和后期M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流行高峰期的毒株相差1个碱基,但氨基酸序列相同;从香港感染病人分离的1株病毒M基因与广东本地感染分离株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26.
新世纪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 ,人们对传染病或病源体认识能力明显提高。新传染病和再出现传染病是受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笔者就目前我国“非典”疫情流行现状 ,结合新世纪传染病的发展趋势 ,从成立应急反应领导小组 ;建立紧急报告系统 ;制定应急预案、方案 ;成立专家技术顾问组 ;紧急物资和技术储备 ;建立信息服务系统 ;各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责等 7个方面论述了新世纪传染病控制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27.
以史为鉴,直面SAR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影响我国古代疫病流行的各种因素,直接面对这次SARS危机,可以引出以下思考:①要尽快有效地战胜一种传染力极强的疫病,必须是一种政府行为,必须有一个有高度取信于民,而又敢于负责,务实高效的政府来统一领导。②应该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发展生产,只有拥有了可靠的物质保障,才能有经得起风浪的能力。③合理控制人口、规划大城市的建设规模,是有效防疫的必要措施,这项工作做不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难度,本次发生在我国大城市的SARS爆发流行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肺CT在SARS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时鉴别肺部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复习50例发热患者X线胸片及CT的影像特点。结果:X线胸片正常而CT检查有磨砂玻璃影最后临床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者3例,胸片显示小片状影的在CT像上为结节灶2例;结论:肺CT比普通X线胸片显示肺内病灶准确,CT在SARS早期是发现和诊断的最佳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9.
医疗救治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对于提高收治率、降低病死率 ,缓解公共卫生危机具有直接而关键的作用。该文总结回顾了上海在防治SARS期间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简要介绍了上海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以X线胸片为主要观察指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SARS临床筛选有效的干预方案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参加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的北京地区11家医院361例确诊SARS患者的1561张X线胸片的研究,阐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肺部炎症的影响。[结果]从总体疗效来看,X线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5.85±6.5。中西医结合组为6.67±7.61;普通型西医组为4.79±5.6。中西医结合组为5.40±6.86;重型西医组为7.67±6.34,中西医结合组为8.16±7.60,以上两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但发病7d内开始干预的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6.39±6.48、中西医结合组为4.40±4.97,中西医结合组X线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 (P=0.0004);普通型西医组为4.59±5.22、中西医结合组为3.99±4.67,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P=0.12);重型西医组为9.14±7.24、中西医结合组为5.30±5.48,组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P=0.034);说 明发病7 d内对SAR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炎症的吸收明显优于西医组,总体疗效与重型患者的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对SARS肺部炎症吸收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