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2篇
  免费   1550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3217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712篇
  11篇
中国医学   7193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901篇
  2020年   830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560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1084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1009篇
  2011年   852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苓桂术甘汤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宋宗华  冯东  许俊博  毕开顺 《中成药》2003,25(2):133-138
目的:研究《伤寒论》名方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的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确定方中各药味的君臣佐使关系和质量控制指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方中组成药味进行药味与药量同时加减拆方。选择小鼠常压耐缺氧,对抗氯仿所致小鼠心律失常和利尿三项药理指标对所得16个处方进行药理实验;采用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SREG)与典型相关分析(CCOR)将所得药理数据和组方药味及药理相关联,探讨复方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机制;同时对各处方进行HPLC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将所得药理数据和各指纹峰的峰面积(即各化合物的含量)相关联,探讨复方苓桂术甘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确定其质量控制指标。结果:确定了方中以茯苓为君。以桂枝为臣,佐以白术,使以甘草的配伍关系,与对该复方中药的传统诠释相一致;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从50个色谱峰中选取17个作为药效物质基础,其中桂皮酸,甘草酸和去氢土莫酸被确定为质量控制指标。结论:本研究为探讨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2.
梁光义  徐必学  李霞  曹佩雪 《中成药》2003,25(2):146-148
目的;比较当归补血汤(当归,黄芪)分煎液与合煎液中阿魏酸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C18,以甲醇-0.05%乙酸(45:55)为流动相,在324nm波长处测定。结果:分煎液阿魏液平均回收率为100.86%,RSD=2.33%。合煎液阿魏酸平均回收率为101.37%,RSD=1.52%。结论:合煎液中阿魏酸含量高于分煎液。  相似文献   
103.
甄洪亮  王家安  林强 《中医杂志》2003,44(5):356-357
目的:研究化痰排石汤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是否具有减轻和修复肾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内服和体外碎石)和对照组(单纯体外碎石)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碎石前24h,碎石后24h、72h、120h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碎石前后β2—MG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化痰排石汤治疗肾结石疗效确切,具有减轻和修复肾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揭示补阳还五汤及拆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并研究方剂配伍的意义。方法:通过四血管结扎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总方组与拆方黄芪组、活血组药物对模型血清、脑组织S0D、MDA及NO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脑组织MDA及NO含量明显增高,SOD含量明显降低;总方组与拆方黄芪组、活血组能降低MDA及NO含量,升高SOD含量,总方组作用最强。结论:补阳还五汤及拆方通过抗自由基,达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总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拆方组,符合方剂学“整体取性原理”。  相似文献   
105.
半夏厚朴汤醇提物对大鼠慢性抑郁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半夏厚朴汤醇提物对大鼠慢性抑郁模型 (CMS)的影响 ,探索其抗抑郁机制。方法 :以 1%蔗糖水摄入量作为指标 ,慢性给予各种低强度复合刺激 ,造成大鼠慢性抑郁模型。按试剂盒酶法测定血脂 ;采用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测定脾细胞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红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 ;按试剂盒显色法测定血清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心脏中丙二醛含量。结果 :在大鼠CMS模型中半夏厚朴汤醇提物可增加动物蔗糖摄入量 ;增加其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 C)水平 (P<0 .0 5 ) ,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P<0 .0 0 1) ;降低血红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及血清和肝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同时抑制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程度 ,降低心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结论 :半夏厚朴汤醇提物通过多途径而达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天朝 《中国药业》2003,12(7):23-25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时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制备工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结果:以水为溶媒、煮提方法制备配方颗粒不完全符合中医药特点。汤剂中中药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是达到增效降毒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结论: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吴茱萸汤方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病案调查的方法,从方证学角度对吴茱萸汤进行研究探讨,通过150例病案分析,探寻吴茱萸汤证的一般发病规律,主症、副症、舌脉分布规律,以及临证药物配伍、用法用量等规律,通过这些规律的探索,为临床正确使用该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8.
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煎液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10 .0统计方法 ,以 HPL C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芩、甘草对方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 (P<0 .0 5 ) ,葛根与黄芩、黄芩与甘草、葛根与甘草对小檗碱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黄芩、甘草的配伍组皆有沉淀产生 ,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小檗碱。结论 葛根、黄芩、甘草降低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四逆汤(SNT)及组方药提取物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Brdu—ELISA法观察药物对离体大鼠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BrdU—ELISA法结果表明四逆汤总提取物(EST)对VSMC的BrdU掺入DNA没有显著影响,而MTT测定表明:EST可以提高VSMC的脱氢酶活性。甘草(LE)、附子(AE)、干姜(GE)、甘草加附子(LAE)、干姜加附子(AGE)提取物显著提高VSMC的脱氢酶活性,同时提高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结论 EST可以增加VSMC的脱氢酶活性,但对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无影响。而其他组方药提取物可以增加VSMC的脱氢酶活性,同时提高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0.
丁选胜  戴德哉  汤晓赟 《中草药》2004,35(2):156-158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钙离子含量变化,探讨人参白虎汤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人参白虎汤中各单味药物及不同配伍组别和全方中钙离子含量。结果 单味药物中,仅石膏和炙甘草中含有钙离子;当石膏与其他药物配伍合煎后,钙离子含量提高;在保持原方配伍比例条件下,全方中的钙离子含量高于其他配伍组别。结论 石膏与其他药物配伍合用后,钙离子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