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1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49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87篇
口腔科学   445篇
临床医学   1048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87篇
特种医学   534篇
外科学   2948篇
综合类   196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06篇
眼科学   612篇
药学   496篇
  11篇
中国医学   1288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856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新型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小切口入路(3~4 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后保留椎体终板,植人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以手术前后X线片及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3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置人的SOLIS位置良好,无移动及脱出迹象;病变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未见椎间高度丢失;所有节段均于术后3~8个月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平均10.4分,术后平均14.9分,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地恢复颈椎高度,融合率高,融合后稳定性好,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72.
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MED治疗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 结果 59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Macnab评定标准,优43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优良率96.6%(57/59). 结论 MED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先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提高手术技巧是MED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与三维重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94例行连续容积扫描:准直3~5mm,螺距1.5~3.0,以1.3~2.7mm间距后重建;源影像输入AW4.0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内镜(VE)等软件显示病变,并与椎间盘镜(MED)诊治对照。结果 8例正常;LDH86例:中央型、侧旁、椎间管、椎管外、侧方及混合型分别为19、39、5、2、3、18例。三维重建显示LDH的立体结构为堤坡形、扁丘形、尖丘形、双(多)丘形及游离形分别为34、26、9、5、2例。VE诊断LDH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100%、80%。VE能模拟MED效果。结论 容积数据与多模式三维重建能提供诊断LDH更全面的信息,并模拟微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视盘血管袢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开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来的诊断为视盘血管袢的14例(16眼)临床资料。结果:视盘血管袢62.5%的分布于视盘上方;动脉袢10眼,静脉袢6眼;合并玻璃体积血8眼;视力在0.5以下者占78.5%。结论:视盘血管袢动脉居多,多于视盘上方,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合并症。  相似文献   
75.
神经根周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腰椎间盘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在减压后的神经根周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痛和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单纯髓核切除术,其中36例髓核切除后在减压的神经根周围以甲基强的松龙80mg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治疗组),另40例行同样手术,但在减压的神经根周围以生理盐水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h、1d、3d、1周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JOA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时在神经根周围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疼痛,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介绍与验证一种反映腰椎间盘突出伴单侧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模特征。方法:选取72例经腰椎MRI证实有腰椎间盘突出(L4,532例,L5/S1 40例)并伴单侧坐骨神经痛的患者,男49例,女23例,年龄32~68岁,平均50.7岁。每例患者人院当日由两位医师间隔2h分别检查,患者背对检查者,嘱其取最能缓解坐骨神经痛的站立姿势,若患者出现患侧屈髋屈膝、骨盆倾向患侧的姿势,记为“模特征阳性”,否则记为“模特征阴性”。同时行直腿抬高试验(SLR),阳性患者记录诱发下肢放射痛的最小角度。结果:70例患者两检查者结果完全相同,其中阳性60例,阴性10例,敏感性为85.7%;仅2例患者两检查者结果不一致,重复性97.2%。SLR均为阳性。结论:模特征是诊断伴单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简单、敏感的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臭氧髓核氧化术结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臭氧结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按照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83例患者,优144例,良18例,可16例,差5例;优良率为88.5%,有效率为97.3%;本组患者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臭氧髓核氧化术结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集合了两者的优点,因此疗效更好,同时安全、费用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8.
手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仁  徐勇刚 《中国骨伤》2007,20(8):570-57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腿痛,目前多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但经手术治疗的也有一定比率。自2000年10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临床应用松肌法、分离神经根粘连法、骨盆旋转整脊法、后伸压腰法、纠正脊柱侧弯法为主,结合骨盆牵引中药熏蒸,药物对症治疗为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探究其疗效机制,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26~59岁。有劳损、外伤及受凉诱发者12例。发病部位据CT、MRI检查统计:L3,4椎间盘突出1例,L4,5椎间盘突出9例,L5S1椎间盘突出5例,L4,5和L5S1两节段椎间盘…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除术(MED)及MED与胶原酶溶核术(CCNL)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60例单纯行MED治疗(MED组),另60例在行MED的基础上向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600U(MED CCNL组)。术后观察并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全部病例随访6~48个月,按照MacNab标准评定,MED组有效率为83.3%,MED CCNL组为95%,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MED与CCNL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MED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0例正常人及 4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CGRP及ET值。结果  40例PLID患者术前血浆ET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术后ET值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1) ,但患者术后血浆ET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40例PLID患者术前血浆CGRP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0例PLID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 ,且其血浆CGRP值明显高于术前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正常对照组ET与CGRP无明显相关 ,病组术前ET与CGRP呈正相关 ,而术后两者无明显相关。结论 ET与CGRP共同参与了PLID的发病过程 ,为探讨PLID保守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