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9篇
临床医学   397篇
内科学   39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科学   909篇
综合类   348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141篇
  2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2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9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胆囊病变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胆囊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胆囊疾病患者105例,并对比其二维声像图。结果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能更快速、更直观地显示胆囊病变的部位、数目、累及范围、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为胆囊病变的临床确诊及治疗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到达时间参数成像对胆囊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胆囊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采用到达时间参数成像分析超声造影图像。评估灌注动脉模式,分析到达时间参数,包括病灶到达时间、同深度肝组织到达时间、病灶与同深度肝组织的到达时间差(△T)。 结果:共47例患者进入研究,胆囊癌25例,胆囊良性病变22例。到达时间参数成像示良、恶性病变的灌注动脉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析到达时间参数,恶性和良性病变的△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1.37 s和-0.21±1.37 s,p<0.001),即胆囊癌先于周围肝组织增强,而良性病变与肝脏同步增强。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在△T截止值为-1.05秒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92.0%、85.2%、90.0%,诊断准确度87.2%。 结论:超声造影到达时间参数成像有助于胆囊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3.
83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各病理类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30例,各病理类型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结果:83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672例,炎性息肉108例,单纯性腺瘤14例,乳头状腺瘤28例,腺肌瘤8例,其中腺瘤的声像图特征是均为单发,直径多在0.8cm以上,大多有蒂。结论:声像图上,根据息肉数目,大小,形态,蒂宽窄等状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正确诊疗处理。  相似文献   
994.
目前,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在胆囊功能尚可保留的情况下盲目切除胆囊,会破坏消化系统原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能诊断胆囊疾病,还能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旨在对影像学方法评估胆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5.
胆囊癌的CT与B超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比较CT、B超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CT、B超影像和临床资料,就其CT和B超的影像表现、强化方式、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无转移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胆囊癌中CT诊断胆囊癌31例(占74%),B超26例(占62%)。结论CT对胆囊癌的诊断优于B超,并可对肿瘤对周围结构侵犯评估及病变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超声因无损伤、可反复、不同体位的检查等优点可作为胆囊病变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胆囊癌的CT诊断。资料和方法:对照病理回顾分析56例胆囊癌的CT表现。结果:胆囊壁不规则增厚32%;胆囊腔内结节21%;胆囊区肿块46%;肝侵犯52%;胆管扩张53%;胆结石27%;淋巴转移34%。结论:1、胆囊癌CT分型为厚壁型、腔内结节型、肿块型,各型为病理发展中不同的阶段。2、直接侵犯肝脏及胆管受侵扩散为胆囊癌主要转移方式。3、CT对诊断中晚期胆囊癌及判断浸润范围有价值,尤其是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道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外伤性患者的胆囊内移动性异常回声的形态、大小、回声水平及其演变进行记录分析,总结胆道出血性疾病的胆囊积血声像图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胆囊积血图像分为3种类型:弥漫细小回声型;成堆等回声型;成团强回声型。胆囊积血完全消失最短时间在外伤后3个月,最长时间在外伤后9个月。结论结合病史及超声对胆囊积血的监测,能为临床提供胆道出血的存在及胆道出血病情变化的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诊断胆道出血的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中药快速胆囊、胆道造影剂能排出胃肠道气体干扰,改变声阻抗差异,促进肝细胞胆汁分泌, 使胆道系统充盈显示病变性质,提供了一种新的造影技术与方法,本文对576例胆道系统疾病患者应用中药快速胆囊、胆道造影剂与油煎鸡蛋脂餐法,在实时超声下及X线下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中药快速胆囊、胆道造影剂对胆囊检查符合率达92.6%.检查时间比脂餐法提高6倍,对于肝外胆管病变的显示与鉴别诊断,由过去的45%,提高至87.8%(P<0.01).应用此造影剂在实时超声显像监视穿刺的走向和位置起到定位向导作用,这种新的造影技术与方法简便、迅速、无痛苦、无创伤且安全.在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9.
患者男,71岁,因右上腹不适作彩超检查.采用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3.5 MHz腹部探头扫查显示:胆囊大小为70 mm×20 mm,囊壁粗糙增厚,于胆囊底前壁有一直径为14 mm×11 mm的中高回声光团,凸向胆囊腔,基底较宽,胆囊黏膜层和浆膜层连续性完整,CDFI示团块内有闪烁的点状血流信号,半定量为I级(图1).  相似文献   
1000.

INTRODUCTION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XGC) is a variant of chronic cholecystitis. XGC remain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from gallbladder cancer radiologically and macroscopically.

PRESENTATION OF CASE

A 63-year-old female was referred to our hospital because of a gallbladder tumor. Abdominal CT and MRI revealed a thickened gallbladder that had an obscure border with the transverse colon. FDG-PET showed a high uptake of FDG in the gallbladder. Therefore, under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an advanced gallbladder cancer with invasion to the transverse colon, a laparotomy was performed. Because adenocarcinoma was suspected based on the intraoperative peritoneal washing cytology (IPWC), cholecystectomy and partial transverse colectomy were performed instead of radial surgery. However, the case was proven to be XGC with no malignant cells after the operation.

DISCUSSION

In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cancer who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institute from 2000 to 2009, the prognosis after the operation of patients with only positive IPWC tended to be bet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definitive peritoneal disseminated nodules. It is true that in some cases, it i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XGC from gallbladder carcinoma pre- and intra-operatively.

CONCLUSION

Surgical procedures should be selected based on the facts that there are long-term survivors with gallbladder cancer diagnosed with positive IPWC, and that some patients with XGC are initially diagnosed to have carcinoma by IPWC, as was seen in our c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