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253篇
临床医学   161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399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99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6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徐培章  詹兴旺  陈宇华  陈朝晖 《武警医学》2020,31(12):1025-1028
 

目的 探讨C形臂X线机辅助下L形解剖锁定钢板微创治疗Rüedi-AllgöwerⅡ、Ⅲ型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3-01至2018-12武警第二机动总队医院采用术中分次C形臂X线机透视骨折部位,有限切开组织,骨折复位满意,L形锁定钢板固定良好,微创治疗Rüedi-AllgöwerⅡ、Ⅲ型闭合性Pilon骨折24例患者。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3.25)个月,骨折愈合佳,无切口感染、血管损伤及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仅有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后经康复治疗1年后恢复正常。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骨折的复位愈合程度评定:优16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C形臂X线机辅助下L形锁定钢板微创治疗Rüedi-AllgöwerⅡ、Ⅲ型闭合性Pilon骨折,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因子Ⅲ(AT-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规律。方法:对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6例健康人血浆D-D、AT-Ⅲ和血清IL-6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T-Ⅲ入院即刻和4~5d均较对照组低(P0.01),发病2周末恢复正常;D-D、IL-6、TNF-α较对照组高(P0.01),到发病2周末均下降至健康人水平。结论:血浆D-D、AT-Ⅲ和血清TNF-α、IL-6水平与脑梗死疾病的凝血、纤溶及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脑梗死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的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3.
背景:对于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采用何种术式治疗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目的:比较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术后优良率、并发症、肘关节功能。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2014-03)、OVID(1950/2014-03)、MEDLINE(1950/2014-03)、EMBASE(1980/2014-03)、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1993/2014)、CBM(1978/2014-03)、万方数据库(1981/2014-03)、CNKI(1979/2014-03)、维普数据库(1989/2014-03)。搜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假体置换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对照研究并加以系统评价。用Revmen 5.1统计学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篇随机对照试验和7篇临床对照试验,总计344例患者。采用假体置换15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189例。假体置换组优良率[OR=3.17,95%CI (1.78,5.65),P〈0.0001],并发症[OR=0.22,95%CI(0.10,0.50),P=0.0003],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WMD=12.43,95%CI (8.02,16.85),P〈0.00001]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相比,均有明显优势。 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通过优良率、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评价证实人工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更大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与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背角Ⅱ、Ⅲ层神经元的高尔基染色特征。方法:取成年SD大鼠腰段脊髓,采用高尔 基染色试剂盒进行银染,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的步骤进行。结果:Ⅱ层神经元染色较Ⅲ层数量少,基本局限在本 层;可观察到岛细胞和柄细胞及朝腹背侧方向的突起;矢状切片提示这些神经元有较长的吻尾方向突起;各方向 轴突有棘突,但数量多寡不同。Ⅲ层神经元胞体较大,并有多方向投射的树突,树突上多见棘突。结论:大鼠新 鲜脊髓组织可以得到理想的高尔基染色结果,背角Ⅱ、Ⅲ层神经元具有不同形态学特征;这些形态学的不同可能 是2 层细胞功能差异的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成人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成人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行6例,38、48发育良好,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掩饰治疗。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H角平均增大2.8°,UM—PP平均增加1.47mm,LM—MP平均减小1.11mm,SN—OP平均减小1.5°,下颌磨牙平均远中移动2.87mm,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纠正,后牙建说了正常的咬合关系、结论成人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通过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的掩饰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估正颌手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时软硬组织变化及其与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2011年在锦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8 例,进行术前术后头影测量,以及翻译后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问卷调查,每份问卷包括14项,分别对功能、身体、心理及社会影响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前后鼻唇角与颏唇角的变化与OH-5、OH-6显著相关,减小颏唇角、增大鼻唇角可减小心理不适这项分数。面型突度与OH-5呈负相关,减小面型突度将导致影响分数增加。结论 正颌手术计划的制定,应将手术前后软硬组织及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变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提前了解术后面型突度变化,能够帮助患者更快适应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方法 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 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 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 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上合理选用血乳酸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 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纳入3 29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3 29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院内存活组(2 445例)和院内死亡组(8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监护室类型、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入院24 h内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24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24 h,min)]及24 ~ 48 h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48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48 h,min)]。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院内存活组患者的血乳酸(24 h,max)[3.0(1.8,4.8)mmol/L vs. 3.6(2.1,6.3)mmol/L]、血乳酸(24 h,min)[1.5(1.1,2.2)mmol/L vs. 1.8(1.3,2.9)mmol/L]、血乳酸(48 h,max)[1.5(1.1,2.3)mmol/L vs. 2.5(1.5,4.4)mmol/L]、血乳酸(48 h,min)[1.3(1.0,1.8)mmol/L vs. 1.9(1.3,3.2)mmol/L]、SAPSⅡ评分[44(35,54)分vs. 48(37,59)分]及SOFA评分[6(4,9)分vs. 8(5,11)分]均较院内死亡组显著降低(H = 7.350、9.535、13.473、12.720、6.734、8.033,P均< 0.001)。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比值比(OR)= 1.099,95%置信区间(CI)(1.069,1.130)]、血乳酸(24 h,min)[OR = 1.300,95%CI(1.220,1.385)]、血乳酸(48 h,max)[OR = 1.330,95%CI(1.271,1.391)]、血乳酸(48 h,min)[OR = 1.558,95%CI(1.451,1.673)]、SAPSⅡ评分[OR = 1.014,95%CI(1.008,1.020)]和SOFA评分[OR = 1.084,95%CI(1.059,1.110)]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AUC = 0.574,95%CI(0.551,0.597)]、血乳酸(24 h,min)[AUC = 0.614,95%CI(0.591,0.636)]、血乳酸(48 h,max)[AUC = 0.693,95%CI(0.672,0.715)]、血乳酸(48 h,min)[AUC = 0.689,95%CI(0.668,0.710)]、SAPSⅡ评分[AUC = 0.577,95%CI(0.555,0.600)]及SOFA评分[AUC = 0.592,95%CI(0.569,0.614)]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01),且血乳酸(48 h,max)和血乳酸(48 h,min)的AUC均显著高于血乳酸(24 h,max)(Z = 7.310、7.064,P均< 0.001)和血乳酸(24 h,min)(Z = 5.078、4.821,P均< 0.001)、SAPSⅡ评分(Z = 7.126、6.880,P均< 0.001)和SOFA评分(Z = 6.204、5.959,P均< 0.001)。 结论入院24 ~ 48 h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可能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胶原蛋白Ⅲ型(CollagenⅢ)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子宫主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治疗的POP患者45例(POP组),其中Ⅲ期25例,Ⅳ期20例,同时选取无POP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子宫主韧带组织中TGF-β1、MMP-3及CollagenⅢ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指标表达的灰度值。结果POP组TGF-β1和CollagenⅢ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MP-3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OP组绝经前后后患者TGF-β1、CollagenⅢ、MMP-3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Ⅲ期和Ⅳ期患者TGF-β1、CollagenⅢ、MMP-3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患者TGF-β1、CollagenⅢ与MMP-3呈负相关(r=-0.563,-0.677,P<0.05),TGF-β1与CollagenⅢ呈正相关(r=0.441,P<0.05)。结论POP患者子宫主韧带组织中MMP-3呈高表达,而TGF-β1与CollagenⅢ呈低表达,与绝经状况及病情程度可能有一定关系,且3者间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抗RNA聚合酶Ⅲ抗体(Anti-RNApolymeraseamibodies,ARA)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deroderma,SS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荷泽市立医院收治的SS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是否处于活动期分为活动组40例(SSc活动期)和稳定组40例(SSc稳定期),另选择同期到菏泽市立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自身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RA进行测定]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未对外周血CD4^+T、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T/CD8^+T比值进行检测),统计并比较三组ARA阳性率、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 T/CD8^+T比值,分析ARA与SSc患者重要脏器受累的关系、ARA与SSc患者疾病进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活动组ARA阳性奉15.00%(6/40)、稳定组ARA阳性率10.00%(4/40)均高于对照组的0.00%(0/40)(P<0.05);活动组CD4^+T细胞百分率、CD8^+T/CD8^+T比值均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率则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组CD4^+T细胞百分率、CD4^+T/CD8^+T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ARA阳性者与ARA阴性者的肺间质病变情况、心脏受累情况、肾脏受累情况以及金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RNA聚合酶ID抗体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乎检测对SSc的临床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抗RNA聚合酶Ⅲ抗体与弥散性硬化症患者内脏受累密切相关,CD4^+T细胞、CD8^+T细胞所占比例则与SSc的临床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