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253篇
临床医学   161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399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99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6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索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36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Ⅲ型胶原(TpyeⅢcolagen,PCⅢ)、Ⅳ型胶原(TpyeⅣcolagen,Ⅳ-C)和板层素(Laminin,LN)水平。结果:各类肝病患者血清PCⅢ、Ⅳ-C和LN水平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以PCⅢ≥135μg/L、Ⅳ-C≥130μg/L为诊断肝纤维化的临界点,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达80%以上。结论:表明PCⅢ、Ⅳ-C及LN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较为敏感的指标,其中Ⅳ-C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优于PCⅢ及LN,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简便、灵敏的偶氮胂Ⅲ (ArsenanoⅢ )血清镁测定法。方法 :在碱性条件下 ,用EGTA消除钙的干扰 ,偶氮胂Ⅲ与镁离子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镁。结果 :偶氮胂Ⅲ -镁反应液的最大吸收峰为 6 15nm ,反应最适pH8 8,偶氮胂Ⅲ最适浓度为 15 0umol/L ,EGTA加入量为 2 0 0umol/L。本法批内CV及批间CV(n =2 0 )分别为 1 70~ 2 10 %、2 17~ 2 5 7%。平均回收率为 99 3% ,线性 0~ 3 0mmol/L。胆红素 (5 0 0umol/L以内 ) ,血红蛋白 (7g/L)。脂肪乳剂Interlipid(4g/L)对测定无干扰。该法与MTB法对照 ,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偶氮胂Ⅲ测定血清镁简便、快速、灵敏、可靠 ,适于手工分析和自动化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肝复康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肝组织 、 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于造模 6 0 d后给予肝复康治疗 3个月 ,以秋水仙碱及肝脾康为对照药。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法偏振光显微镜显示肝组织 、 型胶原 ,并结合图像分析计算 、 型胶原面积及面积比。结果 :肝复康治疗后肝组织 、 型胶原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 , 型胶原面积明显降低(P<0 .0 1) , 型胶原面积明显降低 (P<0 .0 1) , 、 型胶原含量的比值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肝复康可明显降低肝组织 、 型胶原表达 ,降低 、 型胶原含量比 ,使细胞外基质的成分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科危重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内科危重患者在入院3天内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rT3和TSH)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非危重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出院情况将观察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间TH水平,存活组在出院前复查TH与入院时水平比较。分析TH异常与APACHEⅢ评分及病死率的关系,并比较低T3、低T4和低T3/rT3比值的预后价值。结果:观察组TT3、T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rT3则显著升高(P<0.01);死亡组TT3、TT4均较存活组降低(P<0.01,P<0.05),而rT3升高(P<0.01);存活组治疗后TT3、TT4升高(P<0.01,P<0.05),而rT3降低(P<0.01),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观察组TT3、TT4、rT3三项指标的异常数与APACHEⅢ积分及病死率相关。低T3/rT3比值较低T3、低T4对预后的预测敏感性更高(95.5%比72.7%、54.5%,P<0.01),阴性预测值也高(97.8%比89.5%、87.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T3/rT3比值较低T3、低T4对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有更高的独立预测价值[OR22.54,比4.00(P<0.001)、4.47(P<0.01)]。结论:内科危重病患者体内T3、T4水平下降,rT3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低T3、T4与低T3/rT3比值对内科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均有重要预测价值,但低T3/rT3比值可能具有更高的独立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人血浆中吡格列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M-Ⅲ(酮类衍生物)和M-Ⅳ(羟化衍生物)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XTerraTN C18色谱柱(2.1mm×150mm,3.5μm),Phenomenex C18保护柱,柱温50℃,流动相:乙腈-30mmol·L-1醋酸铵溶液(含0.1%的甲酸和0.05%的三氟醋酸)(35:65),流速0.22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ESI+),选择性监测质荷比(m/z)357.4(吡格列酮),358.2(内标),371.5(M-Ⅲ),373.2(M-Ⅳ)的准分子分子离子峰;血浆样品经盐酸酸化后,采用叔丁基甲醚-氯仿提取,内标法定量。结果吡格列酮,M-Ⅲ和M-Ⅳ分别在11.16~1748.60,3.33~520.50,5.00~687.50ng·mL-1内线性良好(r≥0.9997),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2.90,1.10,1.20ng·mL-1,3个化合物的方法回收率均在90%-110%范围内,日间和日内RSD皆小于1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稳定性好,适用于临床吡格列酮治疗药物监测,药动学及其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在致敏大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致敏组和黄芪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动物,2周后用1%卵蛋白雾化吸入激发。黄芪干预组在每日激发前给予黄芪注射液5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卵蛋白雾化吸入和腹腔注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测定大鼠气道壁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及上皮细胞TGF-β_1蛋白水平和TGF-β_1mRNA表达水平。结果(1)致敏组大鼠气道壁Ⅲ型胶原、FN表达分别为29.49±1.89、25.98±1.53,与对照组(16.53±1.20、9.37±1.1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黄芪干预组(21.24±1.38、19.57±1.36)与致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2)致敏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TGF-β_1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为26.99%±2.90%、24.91%±2.88%,与对照组(12.02%±1.52%、5.45%±1.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黄芪干预组(19.89%±2.06%、12.33%±1.34%)与致敏组比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颌间Ⅲ类矫形动物实验模型,评价持续的颌间Ⅲ类矫形力对上颌骨的作用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6只,分为实验组(3月、6月各2只)和对照组(3月、6月各1只),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实验过程中,定期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图像输入计算机头影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位发生明显改变;(2)头影测量表明,对照组表现为向下向前发育,实验组矫形治疗后上颌骨相对于颅骨发生了向前的移位和少量旋转,同时其长度出现增加;(3)发现上颌骨的空间位置变化主要发生在开始矫治的两个月内,长度增加的最大值出现在第三个月左右;(4)上颌骨对矫形力作用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增加矫形力作用时间并不能进一步促进上颌骨的更多空间变化和长度的增加。结论:Ⅲ类矫形力可以显著改变上颌骨的空间位置和固有长度,空间的位移比长度的改变出现得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加味温胆汤与开博通(卡托普利)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Ⅰ、Ⅲ型胶原及AngⅡ的影响。方法:将48只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SHR对照组(SHR-K)、加味温胆汤高剂量和开博通联合用药组(ZX-H)、加味温胆汤中剂量和开博通联合用药组(ZX-M)、加味温胆汤低剂量和开博通联合用药组(ZX-L)、加味温胆汤中剂量组(Z)及开博通组(X),每组8只,治疗8周后,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观察Ⅰ、Ⅲ型胶原及AngII的改变。结果:加味温胆汤和开博通联用药治疗后,各剂量组大鼠收缩压均有所下降。加味温胆汤和开博通联用药高、中剂量组大鼠下降最明显(P<0.01),且降压效果优于加味温胆汤中剂量及开通博;各治疗组均可显著降低SHR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胶原Ⅰ、Ⅲ型蛋白的表达,温胆汤和开博通联合用药组作用显著,明显优于纯中药组和西药开博通组;局部心肌AngⅡ与自然病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局部心肌AngⅡ浓度(P<0.05),其中加味温胆汤大剂量与开博通联合用药组效果最佳,与自然病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浆AngⅡ浓度(P<0.01~0.05)。其中加味温胆汤各剂量与开博通联合用药组作用相似,降低血AngⅡ最显著,均优于加味温胆汤与开博通单用组(P<0.01~0.05)。结论:味温胆汤和开博通联合用药具有降压、降低左心室心肌组织胶原Ⅰ、Ⅲ型蛋白的表达及降低血浆和心肌肉组织中AngⅡ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以功能性纤维蛋白原(功纤杯)检测结果为标准的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在巴曲酶杯(A杯)内加入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A辅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心内科、综合科和康复科就诊、做TEG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患者中收集100(人)份全血标本,根据TEG测得的A杯血块强度(MA)值(mm)将血标本分为MA<25组(n=50)和MA≥25组(n=50),2组再各细分为A杯组(各自为n=50)、A辅剂组(在A杯中加入A辅剂)(各自为n=50)、功纤杯组(各自为n=50)3个亚组,各亚组均检测2次;比较各亚组间的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与花生四烯酸(AA)途径抑制率的线性相关(R2)、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以及3个亚组间ADP与AA途径药物疗效判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MA<25 mm组,血小板ADP及AA途径抑制率(%)A杯、A辅剂与功纤杯3个亚组分别为32.00±17.44 vs 30.19±17.44 vs 30.07±16.18,24.3±33.53 vs 22.53±30.9 vs 22.37±31.2(均为R2>0.975);2)MA≥25 mm组,血小板ADP及AA途径抑制率(%)A杯、A辅剂与功纤杯3个亚组分别为34.34±33.59 vs 18.45±24.42 vs 18.01±24.33,23.19±39.33 vs 8.48±21.75 vs 8.31±21.7(其中A杯组与A辅剂组比较均为R2<0.8,A辅剂组与功纤杯组均为R2>0.975);3)以功纤杯组检测结果为标准,A杯组与A辅剂组间ADP和AA途径药物疗效判读正确率分别为82%(41/50)vs 100%(50/50)、84%(42/50)vs 100%(50/50)(P<0.05),而A辅剂组与功纤杯组之间2种途径药物疗效判读结果一致(P>0.05)。结论在TEG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A杯内添加A辅剂可以有效抑制A杯中非特异激活的血小板,真实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故提高了其血小板抑制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以手术治疗参与的综合治疗、单纯放化疗对Ⅱ~ⅢA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以手术治疗参与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0%、60.00%、52.00%、32.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00%、32.00%、24.00%、8.00%(P<0.05)。结论给予Ⅱ~ⅢA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以手术治疗参与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