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68篇
  免费   9325篇
  国内免费   3511篇
耳鼻咽喉   335篇
儿科学   558篇
妇产科学   583篇
基础医学   3052篇
口腔科学   781篇
临床医学   7795篇
内科学   4701篇
皮肤病学   811篇
神经病学   1451篇
特种医学   15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364篇
综合类   20097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23篇
预防医学   5563篇
眼科学   492篇
药学   9027篇
  250篇
中国医学   29771篇
肿瘤学   1705篇
  2024年   435篇
  2023年   1754篇
  2022年   2788篇
  2021年   4116篇
  2020年   4161篇
  2019年   2812篇
  2018年   2450篇
  2017年   3401篇
  2016年   3469篇
  2015年   3218篇
  2014年   7487篇
  2013年   6300篇
  2012年   6772篇
  2011年   6932篇
  2010年   5689篇
  2009年   4461篇
  2008年   3676篇
  2007年   4017篇
  2006年   3178篇
  2005年   2656篇
  2004年   2112篇
  2003年   1792篇
  2002年   1443篇
  2001年   1299篇
  2000年   1064篇
  1999年   793篇
  1998年   587篇
  1997年   532篇
  1996年   436篇
  1995年   360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01.
102.
本着以课程为中心的原则,研究组在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建设、运行方式、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以联系疾病、联系应用为导向,广泛开展基于疾病动物模型制备及干预过程的实验教学;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确保课程内容体现出前沿性和时代性;以生物医学前沿方法训练引领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优化以实践应用、创新性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建设的基础上,打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方位提升学员的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PBL教学法在临床心肺复苏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的开展基础数据选择2016年9月—2018年7月进入医院重症医学科实习学生64例,按照学生自身意愿以及学校安排将参与实验学生分为均数相同的两个小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实验人数均为32例,其中对照组(n=32)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观察组(n=32)则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在学期结束后整体的学习质量情况和教学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学生经过测试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分均对比对照组更高,教学效果更加理想,观察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率评价更高,P<0.05.结论 重症医学科临床心肺复苏术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对教学方法 进行改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4.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ng-term (>9 months)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by conventional therapy (CT), a staged and multiply-targeted sequential therapy based on the evolvement of patterns (STEP) was developed. Its main innovations include: (1) the time order of evolution of patterns defined by Chinese medicine (CM) in AD was found, that is, "the orderly pattern evolution starting from Shen (Kidney) deficiency, progressing to phlegm, stasis and fire, and worsening to severe toxin as well as functional collapse"; (2) the cascade hypothesis of Shen deficiency in AD and its sequential therapy based on Shen-reinforcing was proposed, that is, "reinforcing She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resolving phlegm, activating blood and purging fire in the middle stage, detoxifying and replenishing vitality to stop the collapse in the advanced stage", and through meta-analysis, clinical drug use was optimized, thus the leap from "inferential selection" to "evidence-based selection" was realized; (3) the STEP regimen combined with CT maintained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stability in AD patients for at least 12 months, with cognitive enhancement and behavioral synergy after 9 months, and cognitive benefit was superior to CT at 9, 12, 15, 18, 21, and 24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2-year cognitive improvement rate was increased by 25.64% (P=0.020) and the cognitive deterioration rate was decreased by 48.71% (P=0.000). Among them, the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benefits of Shen-reinforcing therapy for very early AD (350 cases) for 1 year were better than the placebo (P<0.001), and the dementia conversion rate was reduced by 8.85% (P=0.002). The behavioral symptomatic relief of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received fire-purging therapy (540 cases) was superior to those received CT (P=0.016).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the STEP regimen has synergistic effects on CTs at least in terms of cognitive benefit, and the earlier the use, the greater the benefit will have. Therefore, the STEP regime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clinical options, particularly for the dearth of effective pharmaceutical or immunological interventions that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AD.  相似文献   
105.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连医科大学制定实施了“5+3”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以导师制培养为载体,在医学本科教育全过程中,制定分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涵盖课程、讲座、实验设计、论文等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对首届“5+3”学生阶段性培养成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5+3”学生发表中文期刊、SCI,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省级创新项目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5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基础训练对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针对中医药大数据平台传统的加密方案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属性的内积加密的数据脱敏算法。方法 Hash(哈希)算法是应用广泛的高效的数据加密方法,但传统的哈希算法基于单一的控制策略,效率不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属性的内积加密的数据脱敏算法,把批量的敏感数据分割为不同长度数据颗粒度,与特定密文的哈希进行内积处理。结果 在面对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海量数据加密的场景,与传统的哈希加密算法相比,本文提供的加密算法具有很好的性能。结论 为了保障个人隐私数据不被泄露,中医药大数据平台中的个人医疗数据需要加密脱敏后,才能进行分析处理或对外发布。本文提出的算法具备灵活的数据颗粒度、策略和高效的性能表现,适用于海量的中医药数据脱敏。  相似文献   
107.
108.
糖尿病足溃疡(DFUs)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和截肢率高,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感染和营养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DFUs的转归及预后。抑制相关炎症通路和细胞因子表达,可促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愈合。此外,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家族蛋白(SOCS)可通过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参与DFUs创面炎症反应以及愈合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具有“去腐生新”功效的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对DFUs具有很好的疗效,研究中药治疗DFUs的具体机制已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查阅近年文献,就SOCS通路与DFUs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DFUs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9.
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着患者们的生活质量。张立平教授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证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当从调理中焦-脾胃肝为切入点,强调"脾胃为本""中焦一体"的治疗思路,总结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两个证型,临证时以培土达木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0.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