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75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7篇
  2篇
中国医学   141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试论《周易》对《伤寒论》三阴三阳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周易》的十二消息卦为基础,探讨《伤寒论》三阴三阳随其消长演变的过程。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历法的二十四节气,看到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医”来源于“易”。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中医证型分类现状和结构,为PLGC的临床辨证和确定治法主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分析被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PLGC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胃镜、病理诊断和中医证型分析,归纳PLGC的证型分类结构,并分析证型构成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关性。结果:嗳气、腹胀、胃脘胀痛或灼痛或刺痛、口苦、口干为PLGC大多患者最常见的共性症状。PLGC常见证型按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是脾胃虚弱证(24.55%)、脾胃湿热证(22.73%)、肝胃气滞证(20.00%)、胃络瘀血证(12.73%)、胃阴不足证(8.18%)。其中,胃黏膜萎缩以脾胃虚弱证多见(32.14%),肠上皮化生以肝胃气滞证多见(28.9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胃络瘀血证多见(50.00%)。结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血证和胃阴不足证5种证型为PLGC的临床主要证型;不同证型与萎缩、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不同的病理阶段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萎缩-肠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变化,呈由脾胃虚弱-肝胃气滞-胃络瘀血发展的病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3.
摘 要 目的:评价柴胡左金汤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柴胡左金汤辨证化裁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口服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以及停药2个月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反酸、烧心、嗳气、胃脘胀满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症状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反酸、烧心、胃脘胀满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随访期结束治疗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13.33%;对照组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40.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柴胡左金汤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反酸、烧心、嗳气、胃脘胀满症状,改善反流现象。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干眼症肝肾阴虚型应用杞菊地黄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泪液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200眼)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处理方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杞菊地黄汤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test,FL)评分及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25(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NEI-VFQ-25)综合评分。结果: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较对照组(68.0%)明显上升(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FL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NEI-VFQ-25综合评分及SIT,BUT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泪液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泪液中各项炎性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1)。结论:肝肾阴虚型干眼症应用杞菊地黄汤治疗更能有效减轻角膜损伤,增加泪液分泌,缓解眼部炎症,提高生活质量,综合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CSGS)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识别抗氧化活性成分并评价其对CSGS治疗抑郁症的调控能力。方法:将CSGS进行拆方研究,采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测定各配伍方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清除率为50%时的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特征图谱,利用正交投影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PLS)研究特征峰与药效的相关性,根据变异权重系数(variable importance of projection,VIP)来辨识显著活性成分。运用SYBYL 2.0软件对CSGS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与CSGS治疗抑郁症所调控的相关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根据Total score值判断小分子与大分子的结合能力。结果:CSGS组方药材对抗氧化药效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枳壳陈皮川芎柴胡香附白芍甘草,鉴定出3个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分别为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芸香柚皮苷。3个抗氧化活性成分与CSGS治疗抑郁症所调控的相关酶的分子对接打分结果均显示了良好的结合能力,其中橙皮苷与色氨酸酶(TPH),新橙皮苷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芸香柚皮苷与色氨酸2,3-加二氧酶(TPHD)的结合能分别是9.088 7,8.734 0,9.271 8。结论: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芸香柚皮苷是CSGS体外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且在CSGS治疗抑郁症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丹芪益肾方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ET)及尿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2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收治的DN患者15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两组患者参照《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注射西药同对照组,并加服丹芪益肾方,l剂/d,常规水煎煮2次内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气阴两虚夹瘀证症状评分、肾功能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ET)及尿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2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气阴两虚夹瘀证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总蛋白,24 h尿清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8%,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M,v WF,ET水平及尿中IGF-1,IGF-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芪益肾方配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促进气阴两虚夹瘀证症状及肾功能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且可调节患者体内血清和肾功能指标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M,v WF,ET,IGF-1和IGF-2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疗效及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口服华法林钠片,2.5~5 mg·d-1,1次/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47.5 mg,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1,1次/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加服天王补心丹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8周。进行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每搏输出量(SV)];进行心悸阴虚火旺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检测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进行治疗前后安全性评价。结果:经秩和检验,治疗后观察组动态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室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颤伴发心电图异常情况少于对照组(χ2=6.631,P0.05);观察组心悸、失眠、烦躁、胸闷、胸痛等主要症状评分和次证评分及阴虚火旺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脂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χ2=4.417,P0.05);观察组患者LVEF,CO和SV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T-pro BNP,IL-6,TNF-α,CRP和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可控制心室率,减轻临床症状,调节脂代谢,改善心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起到治疗房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PSD)应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肝气郁结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以氟西汀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为95.4%(41/43),较对照组81.4%(35/43)明显升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甘氨酸(Gly)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并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肝气郁结型PSD应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调节机体神经递质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中药热奄法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阴寒凝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选择接受中药热奄法及常规西医治疗的50例患者为暴露组,匹配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49例患者为非暴露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持续时间、心电图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比较,暴露组优于非暴露组(P<0.05),暴露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均较非暴露组减少(P<0.01)。心电图疗效比较,暴露组总有效率为94.00%(45例/50例),非暴露组总有效率为71.43%(35例/4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暴露组总有效率98.00%(49例/50例),非暴露组总有效率81.63%(40例/4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热奄法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良好,可明显减缓心绞痛发作及持续时间、改善心电图情况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胍治疗肝肾阴虚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重庆两江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中医辨证肝肾阴虚型患者146例,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自拟中药方剂联合西药治疗)与对照组(西药治疗),每组73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BG与Hb Alc表达均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FBG与Hb Alc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UAER与Scr表达均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UAE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MDA表达降低,SOD表达升高,观察组MDA表达低于对照组,SOD表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西医降糖方案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汤剂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血糖水平,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其干预途径可能与改善体内氧化应激失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