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初步观察病/证状态对附子毒性及药效的影响,探讨病/证原毒原效的相关性。方法:小鼠接受风寒刺激模拟寒证,冰醋酸腹腔注射复制小鼠疼痛模型;比较生附子对正常小鼠和风寒刺激小鼠的LD50 及镇痛作用的ED50,计算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大鼠接受风寒刺激模拟寒证,域型胶原(C域)与弗氏完全佐剂(CFA)皮内注射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模型;描记域导联心电图比较黑顺片对正常组、RA 模型组、RA+风寒刺激组大鼠心脏毒性的TD50 及关节肿胀度。结果:风寒刺激后,动物出现与中医寒证相似的表现。与正常组比较,生附子粉对风寒刺激组小鼠的LD50 升高,而镇痛作用的ED50 降低,治疗指数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黑顺片对RA 模型组及RA+风寒刺激组大鼠心脏毒性的TD50 升高,对RA+风寒刺激组大鼠关节肿胀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RA模型组。结论:在病/证状态下,附子的毒性呈降低趋势,药效呈上升趋势,提示证候原毒性原药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附子及配伍对小鼠致死毒性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编号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对照组、附子水组、附子炙甘草组、附子干姜组,10只/组。通过预实验确定小白鼠死亡临界剂量,将附子浓度分别配制成半致死剂量1倍、2倍和4倍3种浓度。根据小白鼠体重30±5g预测胃容量0.5±0.1mL,浓度分别为1.03mg/mL、2.05mg/mL、4.10g/mL;预实验结果4倍浓度下为69.68g/kg。8~9时间段内小鼠大量死亡,由此界定小鼠致死剂量。将药物熬到沸腾,持续40min,最后浓缩到10mL。常规灌胃干预,将小鼠腹位固定于玻璃板上,将附子及配伍甘草、干姜水煎剂灌胃小鼠,根据体重不同灌胃剂量0.5±0.1mL。[结果]附子与干姜或炙甘草配伍可缓解附子对小鼠的致死毒性,炙甘草作用较干姜明显,心率和体温下降明显变慢,漏搏、早搏、倒置减少。[结论]高浓度附子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死毒性,附子与干姜或炙甘草配伍对附子的致死作用具有较强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附子于姜配伍治疗阿霉素(ADR)致慢性心衰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盐酸ADR腹腔注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附子高、低剂量组(3.3,1.65 g/kg),附子干姜(1∶1)高、低剂量组(6.7,3.3 g/k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和心脏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蛋白Junctophilin-2 (JP2)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附子和附子干姜配伍血清中NE及ET-1含量显著降低,心脏组织中Na^+-K^+-ATPase含量及JP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其中附子干姜(1∶1)高剂量组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 附子与附子干姜(1∶1)配伍对ADR致慢性心衰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心脏组织Na^+-K^+-ATPase活性,上调Junctophilin-2 (JP2)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4.
在《伤寒论》中,姜附配伍较为常见且富有特色,其配伍方式除了周知的干姜配伍生附、生姜配伍炮附外,尚有乌梅丸中运用到的干姜配伍炮附.3类配伍,各有侧重,值得重视,仲景用干姜配伍生附,多为回阳救逆;用生姜配伍炮附,多为温经扶阳;而用于姜配伍炮附,则有温脏祛寒之效,此亦可从后世医家的遣方用药中得到验证.本文在归纳分析这3类配伍的方剂的同时,重点讨论了较少使用的第3类配伍,希冀能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乌头汤加味配合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RA患者按初诊顺序进行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乌头汤加味配合云克治疗)与对照组(口服雷公藤片)各28例。治疗后8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显效率达42.86%,总有效率达85.71%,对照组分别为25.00%和67.86%,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及RF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乌头汤加味配合云克静脉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6.
研究蒸制和烘制对附子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采用UPLC-MS/MS方法, 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同时测定附子中13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蒸制过程中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迅速降低, 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先升后降, 于40 min时达到最高峰, 原碱中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快速增加, 附子灵、宋果灵、多根乌头碱和去甲猪毛菜碱含量相对稳定或略有降低。烘制过程中生物碱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与蒸制过程有明显差异, 双酯型生物碱降解速度比蒸制稍慢, 单酯型生物碱、原碱和总生物碱被不同程度破坏, 含量显著低于同时间点蒸制附片。该研究揭示了附子蒸制或烘制过程中生物碱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2种炮制方法均能有效去除毒性成分并保留有效成分, 工艺简便易行, 方法可控, 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附子以其卓著疗效和不良反应而备受医家关注,但附子的临床应用仍然存在诸多值得探讨之处。文章从临床验案出发,介绍蒋健教授运用附子的经验,探讨附子临证应用指征及其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8.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痛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痹病因病机为阳气虚弱,风寒湿邪侵袭.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疗少阴袁证,主治阳虚感寒之轻证.独活寄生汤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独活寄生汤合用治疗痛痹疗效显著,使寒邪借助细辛,独活、防风等药物之透散,使风寒湿邪居无定所,以防闭门留寇之弊.  相似文献   
89.
朱琳  郭立中 《河南中医》2015,35(2):243-245
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郭立中以扶阳理论为指导,"温潜法"贯彻始终。其认为温潜肾阳应以上、中二焦畅通为前提,故具体治疗应分清主次,治有先后,本案治疗之初,郭教授首先辨清患者的病理状态为"阳虚阴浮";然后辨别上焦肺卫有无外邪,有外邪者先祛除外邪,但是同时需要顾护正气;再者,辨别中焦是否通畅,中焦不通者先通中焦,方法一般分为温补中土法和温降中土法,只有在上中二焦均畅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四逆汤、封髓丹合方温潜浮阳。  相似文献   
90.
杨洪涛运用附子组方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以肾阳虚多见,故温补肾阳是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常用治法,温补肾阳多用附子、杜仲、淫羊藿等药。附子偏于温燥,以祛寒见长。现代药理研究提示,附子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种生物碱,其中以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为主,附子有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邓剑英用附子组成治疗肾病综合征使撤停强的松后复发率明显降低,临床缓解率大大增加。有报道用大黄、附子配伍;可以扶阳降浊,有降低由于肾功能衰竭所致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