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1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596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611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1042篇
内科学   1209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209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44篇
综合类   1981篇
预防医学   283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870篇
  7篇
中国医学   693篇
肿瘤学   36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662篇
  2008年   753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目的 筛选表达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Ⅰ区)模拟肽的特异噬菌体克隆,为研制抗脑型疟黏附肽类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以抗ICAM-1(Ⅰ区)的单抗15.2为靶,采用亲和筛选法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筛选,通过ELISA及竞争抑制试验初步鉴定了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单抗15.2之间的结合特性。结果 从第3轮洗脱液中挑选2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夹心法ELISA检测,其中18个克隆OD值超过阴性对照2.1倍以上,阳性率达90%。竞争性ELISA试验表明多数阳性噬菌体与ICAM-1能竞争性地与15.2单抗结合。结论 阳性噬菌体表达的短肽可能是15.2单抗所识别的模拟表位。Ⅰ  相似文献   
92.
白色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东耀  何今贤  汪爽  吕苏成 《广东医学》2000,21(12):1012-1014
目的 在体外研究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白色念珠菌和人肺上皮细胞在体外作用不同的时间 ,固定后经革兰染色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白色念珠菌黏附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数。观察胰酶、白色念珠菌培养上清液、加热等处理因素对白色念珠菌黏附人肺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 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与浓度、时间有关 ,在 5× 10 3~ 5× 10 7CFU/ml范围内 ,黏附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该黏附作用 15min后趋于饱和。在 15min内 ,白色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黏附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白色念珠菌经胰酶或 10 0℃ 30min处理后黏附数降低 ,培养上清液及上清液经加热或胰酶处理后都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作用。结论 白色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与浓度和时间有依赖的关系 ,是特异性黏附过程。不同因素处理白色念珠菌和肺上皮细胞 ,其黏附数发生改变 ,说明黏附作用与白色念珠菌表面黏附因子和人肺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受体的数量和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3.
王宗仁  肖铁卉  李晶华  马静  邵中军  郑瑾  马爱玲 《中草药》2003,34(11):1035-1036
近年来 ,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细胞黏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 ,其中内皮细胞 ( EC) ,白细胞和血小板之间以及与血管内皮基质间相互黏附、相互作用而导致炎症反应和促凝异常、血栓形成 ,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 ,而黏附分子和黏附蛋白是介导细胞黏附的分子基础。研究发现 ,细胞间黏附分子 - 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 1 )参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心肌细胞 ,释放细胞毒过程 ,在心肌细胞坏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γ-干扰素 ( IFN-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 IGF- 1 ) ,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 - 1,sVCAM - 1)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6 7例孕妇血清中sVCAM - 1水平 ,其中正常妊娠组 15例 ,妊高征组 5 2例。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中sV CAM -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 (P <0 .0 1) ;轻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组相比 ,虽无统计学差异 ,但有升高趋势 ;妊高征组产后该指标下降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sVCAM - 1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 =0 .5 4 2 ,P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中sVCAM - 1水平升高 ,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生物黏附凝胶剂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黏附凝胶剂具有药效持久、稳定性好、制备简单、应用方便等众多优点。本文从药物品种、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等方面综述生物黏附凝胶剂的研究与开发近况。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白细胞介素-5(sIL-5)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sICAM-1和sIL-5浓度,并与20例正常婴儿对照比较。结果 RSV毛支患儿sICAM-1、sIL-5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sICAM-1、sIL-5参与婴儿RSV毛支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抗肿瘤转移机理。方法: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法,体外研究高转移性肺癌细胞(PG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性、黏附分子表达以及复方丹参抗肿瘤转移作用。结果:复方丹参可明显抑制PG细胞表面CD44,CD54的表达。复方丹参对PG细胞与激活和静息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性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黏附分子CD44,CD45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复方丹参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抑制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黏附分子表达可能是复方丹参抗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 ,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病因研究方面 ,血管内皮损伤及胎盘浅着床学说受到广泛关注。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关研究证明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白细胞激活有重要关系[1] ,白细胞的激活是由表达于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所调节[2 ] 。本研究检测了妊高征患者血循环中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 1)的水平 ,以及VCAM 1在胎盘组织螺旋动脉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分娩的正常初孕…  相似文献   
99.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胎盘滋养层细胞、子宫蜕膜细胞、肌层细胞及羊水中均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TGFβ对滋养层细胞增殖、分化及浸润,对子宫内膜功能、子宫前列腺素E2(PG E2)分泌,对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内分泌、免疫及黏附分子表达功能及胚胎发育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TGFβ表达失调可能与宫内发育迟缓、先兆子痫、习惯性流产、滋养层细胞恶性肿瘤等妊娠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0.
自然流产的原因极其复杂,近年来对自然流产患者尤其是反复自然流产者,在妊娠前及妊娠期各时段进行了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析,证实各种原因导致的流产,都伴有细胞因子的改变.这些发现为探索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临床监测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