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金双歧对新生儿鹅口疮预防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志珍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1):876-876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常反复发生,病情严重者可以合并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2004年10月~2005年4月共诊治新生儿鹅口疮58例,随机抽取其中30例给予金双歧口服,观察服药期间鹅口疮发病情况,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评价其预防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龙胆紫与制霉菌素涂擦口腔病损处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疗效、方法 用5%碳酸氢钠溶液涂擦、洗涤口腔后分别用1%龙胆紫液和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涂擦口腔局部痛损区,2~3次/d。结果 1%龙胆紫液治疗婴幼儿鹅口疮70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0%,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有效率90%,治愈率65.7%)。结论 1%龙胆紫液是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有效药物,其方法简便,易于操作,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杏香兔耳风拭口治疗小儿鹅口疮6 0例 ,与用冰硼散治疗 30例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 1 995~ 1 998年来门诊就医的鹅口疮患儿 6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组 ,男 1 8例 ;女 1 2例 ,新生儿 3例 ,~ 6个月 8例 ,~1 2个月 9例 ,~ 2岁 7例 ,~ 3岁 3例。对照组 30例 ,男 1 4例 ,女 1 6例。新生儿 4例 ,~6个月 9例 ,~ 1 2个月 8例 ,~ 2岁 6例 ,~ 3岁 3例。2 治疗方法治疗组 :先用 2 %~ 5 %碳酸氢钠液清洗口腔 ,后用杏香兔耳风全草 ,鲜品 30克捣碎取汁 ,或用杏香兔耳风干品 1 0 g开水浸泡取汁拭口 ,不拘次数 ,任其咽…  相似文献   
15.
思密达治愈小儿鹅口疮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何 《西北药学杂志》2003,18(5):208-208
鹅口疮大多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口腔黏膜传染性疾病 ,好发于婴幼儿的舌、颊、软腭等黏膜处 ,初发时患处黏膜充血 ,分布有针尖大小白色小点 ,稍高出黏膜表面 ,很快融合成界限清楚的白色丝绒状斑块。斑块逐渐扩大向四周蔓延 ,白色覆盖物与黏膜紧密相连 ,不易剥脱。患儿无明显全身反应 ,病损区有灼热感和疼痛。患儿可见轻度发热 ,哭闹拒食。常规治疗方法除了碱化口腔外 ,还可涂甲紫或美蓝 ,口服制霉菌素等治疗。笔者试用思密达 (散剂 :博福 -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婴幼儿鹅口疮 5 0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16.
鹅口疮是小儿常见疾病,临床上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一般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而且不易为患儿接受。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巴豆、西瓜子敷印堂穴治疗小儿鹅口疮,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清热泻脾散治疗鹅口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  邵培敏  王云霞 《职业与健康》2005,21(9):1385-1385
清热泻脾散出自<医宗金鉴>,其原文曰:"鹅口白屑满口生,新脾蕴热本胎源,清热泻脾搽宝命,少迟糜烂治难痊."数年来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减治疗鹅口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育儿小语     
鹅口疮是由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细菌是霉菌的天敌。肠道菌群失调与滥用抗生素、滥用消毒剂、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癌症化疗后,容易出现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受抑制,易出现鹅口疮。新生儿养育环境过于干净,常用消毒剂,易造成肠道菌群建立延迟:出现鹅口疮。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鹅口疮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应用氟康唑治疗,对照组52例应用制霉菌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1~2d痊愈率为67.31%,较对照组的30.77%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用药疗程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0.00%,与对照组的7.69%比较差异显著(P〈0.05)。氟康唑治疗小儿鹅口疮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鹅口疮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的大量应用及器官移植、导管插管、放疗技术的应用发展,特别是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出现,鹅口疮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作者对鹅口疮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